昨天在网上搜了盗版资源,把最近极富盛名的《八佰》看完了。(手动狗头)如果不是因为它极大的口传式的精彩,我可能撑不到电影的三十分钟。看完之后我的脑海里只有三个词:“PUA”,”稀碎“,还有一个词,就是:”围城“。对于前两个词,我不敢写太多,写点和这个电影无关的吧,我想说的是最后一个词:”围城“。首先我们如何判断一件事物的好坏。人是不能评判好坏的,这点我知道,只是立场不同而已,但是一件事或者一种事物是有好坏的。我们心理上总是认为好坏出自于大家的评判,从而也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或者是忽略了自己的想法。这便是心理围城。心理围城所带给我们的,是思想上的固化,行动上的约束。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班级,孩子们非常顽皮,教室门成了这批顽皮孩子们的发泄处,孩子们进教室时总是会先在门上狠狠踢上一脚。门经常被踢坏,学校最后迫于无奈,给这间教室换上了铁门。这下门是踢不坏了,但是吵闹的踢门声每天都在校园回荡。校长沉思良久,摸了摸铁门,转头离开了。有一天,踢门的声音突然消失了,老师们奇怪之余赶紧去教室查看,原来,原先的大铁门被校长换成了玻璃门。校长冲破了心理围城,用最意想不到的方式,改掉了孩子们踢门的坏习惯,还唤起了孩子们心中的保护欲。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同行喜欢聚在一起开店。当然,他们并不想竞争,而是为了合作共赢。这种布局在经济学里,叫做商圈理论:“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以商场或商业区为中心向周围扩展形成辐射,对顾客形成吸引力的一定范围或区域。”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对消费者形成吸引力,让这个区域存有更多的流量。稻盛和夫有言:“自利则生,利他则久。”自利是本能,利他是智慧。跳出“思维围城”,一定会使得我们受益无穷。《教父》中说:“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愿我们都能给“围城”留一扇敞开的门,永远“饥饿”,永远在路上。最后推荐一部电影《集结号》祝你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