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围城 >> 围城版本 >> 山地雄狮瑞士步兵

山地雄狮瑞士步兵

一瑞士联邦的成立

瑞士地区曾长期受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为了对抗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年8月1日,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3个州结成瑞士永久同盟。是为瑞士联邦的诞生,关于瑞士的诞生,有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传说。传说,瑞士的国父是一名叫威廉·退尔的猎户。威廉·退尔来自瑞士乌里州的一个小村庄,是一位好猎手、令人尊敬的好父亲,而且是一名出色的射手,百发百中。当时,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瑞士,哈布斯堡家族的狗腿子,地方总督盖斯勒下令将国王的帽子绑在柱子上,每个老百姓都要要尊重国王,不许说国王坏话,在此经过的人也都必须对帽子鞠躬行礼以示对国王的尊敬。许多百姓迫于淫贼,被迫屈服,但是暗中往国王头像上吐吐沫。但是,没人敢公开反对国王。

年11月18日,威廉·退尔来到乌里州首府阿尔特多夫。他从广场中穿过,见到国王的帽子耀武扬威地挂在广场,大怒,拒绝向绑在一个柱子上的帽子鞠躬,第二天11月19日,他被传唤到广场上,勒令当众认罪。

总督盖斯勒承诺饶威廉·退尔一命,如果他能射中儿子瓦尔特头顶上的苹果。威廉·退尔射中了苹果,但是威廉·退尔藏了另一支箭,他本想如果他的第一支箭未能射中苹果,他会用第二支箭射死盖斯勒。因为被查出藏箭,威廉·退尔被捕了。他被押上通往监狱的船。此时,湖上忽然暴风骤起,威廉·退尔被松了绑,受命划船。他趁机跳船逃走。

威廉退尔射箭

第三天11月20日,威廉·退尔躲在一条狭窄通道的一棵树后,射死了盖斯勒。由于瑞士人民的反抗,哈布斯堡家族出兵镇压,人民群众拥护威廉退尔为领袖,打退入侵军队。将无耻的哈布斯堡家族赶出瑞士,于是,威廉·退尔成为瑞士民族英雄。威廉·退尔的故事在欧洲广为流传。

二早期瑞士军队与组织

瑞士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尽管取得独立,但其形势不容乐观,哈布斯堡的军队虽然暂时被打退,但依旧虎视眈眈,瑞士四处环山,处于被称为欧洲屋脊的阿尔卑斯山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瑞士山地的男孩们在十岁左右就开始帮大人放牧,到了十四五岁就已经是成熟的放牧者,他们通常在这个年纪加入由同龄人组成的团体。在共同外出打猎的过程中,在争夺牧场的武装冲突中,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中———除摔跤、投掷石块等常规的比赛以外,搬着巨大的石头爬山这类即兴比赛也时常举行———青年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武器,掌握了基本的战术,练就了强健的体魄,而且培养了对团体的忠诚和荣誉感。他们绝不能容忍别人蔑视他们的力量或勇气。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士“全民皆兵”,形成了独特的军事文化。

瑞士实行公民兵制,全民皆兵,所有成年男性公民战时都是士兵。因为小国寡民,一支成建制的瑞士部队里,其成员大多为同乡,他们的凝聚力很强,且山地民族那种坚韧的特性使他们即便承受了同时期西方部队难以忍受的伤亡后仍旧能保持斗志和纪律;同时,因为战友都是熟人,他们会时刻注意不让自己违反军规或者作出懦弱的行为,以免将来大家返回家乡后传出一些有损自己名誉的说法。作战时。早期瑞士兵常常排成密集队形,使用长戟作战

瑞士长戟

瑞士兵作战时,以步兵为主,往往组成3个方阵,并以品字型布置,放在的前方第一方阵中的戟兵将武器平指各个不同的方向,以抵抗敌人对方阵翼侧和后方的攻击,当敌方忙于攻击第一方阵时,后两个方阵从第一方阵左右两翼夹击敌军。,轻步兵主要在方阵的前面或者周围或中央。瑞士步兵的最基本单位是大约为人的连,其中为主战兵种,其余是远射兵种和近身肉搏兵。早期的瑞士步兵主战兵种是长戟兵,以密集队形组成枪林,14世纪开始,由意大利引进长枪,成为瑞士步兵的制式武器,远程部队为弩手。近身肉搏的则按照各自喜好和经济情况选择武器。瑞士步兵通常着轻甲或不着甲,机动灵活,但因此,也十分惧怕远程火力。

瑞士方阵

在战术上,瑞士步兵第一波的进攻对象通常是敌军远程部队,因为他们对于普遍少甲的步兵威胁最大,在击溃敌军远程部队后,如果敌军以骑兵冲击,则瑞士步兵会长枪朝外,摆成空心方阵,弓弩手居于方阵内侧,阻挡骑兵冲击。瑞士人通常会用弩手与长戟手组成的散兵发起试探性的进攻,而主力一般只会分散隐蔽在丛林或者其他不易被敌军发现的地区。此战术十分有效,常常使得敌军产生误判,在日后的勃艮第战争和施瓦本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瑞士以山民为主,鄙视主流的贵族文化与骑士精神,他们作战勇敢,悍不畏死,不仅自己耻于成为俘虏,而且作战从不留活口。令诸路敌军闻风丧胆,因而,瑞士步兵,很快在欧洲声名鹊起。

瑞士联邦地图

新兴的瑞士联邦很快迎来考验,年,瑞士联邦中的施维茨围绕牧场归属权再次与哈布斯堡家族爆发冲突,年,不甘失败的哈布斯堡家族决定卷土重来。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公爵——利奥波德率军征讨瑞士,利奥波德兵分两路,以小股部队牵制下瓦尔登与乌里。自己亲率主力多人(含骑兵人)直扑施维茨。瑞士军队坚壁清野。诱敌深入,奥地利军队行至莫尔加藤附近,发现前方道路被路障堵死,不耐烦的利奥波德下令让军队沿着一条附近崎岖难行的小路继续前进,此举正中瑞士军队下怀,奥地利军队行至山口,道路泥泞,疲惫不堪,士气大跌,军队施展不开,此时,瑞士伏兵突然杀出,利奥先令先头骑兵冲击瑞士步兵,但因地形受限,未果,后又令骑兵后撤,步兵上前,导致步兵骑兵拥挤在狭窄的道路。自相践踏,一片混乱。两侧山崖上的瑞士伏兵抛下大量巨石和树干。把奥地利军队打得鼻青脸肿,经激战,奥地利军队全军覆没,被歼多人,残部溃散,利奥波德仅以身免。瑞士步兵仅损失15人,此战,是中世纪极少数步兵战胜优势骑兵的战例。震撼

整个欧洲,也使得瑞士步兵声名远扬,随着哈布斯堡的战败,之后的40年中,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等也相继加入瑞士同盟。瑞士联盟不断壮大,并在年的劳彭(Laupen)战役和年的森帕赫(Sempach)战役,再次大败奥地利军队。

莫尔加藤战役

三勃艮第战争与施瓦本战争

进入15世纪,许多欧洲国家都开始雇佣瑞士步兵充当雇佣军。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落后,人多地少(15世纪初瑞士人口即达60万人)瑞士人也乐意充当雇佣兵补充家用,在百年战争期间,英法双方就曾雇佣瑞士步兵作战,在年,法国反攻波尔多的战役中,就有瑞士步兵出阵,尽管瑞士步兵在百年战争中出场较晚,数量较少,作用和存在感都比较优秀,但其骁勇善战还是给历代法王以深刻印象。此后,法国逐渐成为瑞士雇佣军的第一输入国。

百年战争后,勃艮第公国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勃艮第公国出身法国王室瓦卢瓦家族旁系,为法国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在百年战争期间,出于种种目的,与英国互相勾结,充当其打手和走狗,著名的圣女贞德即被勃艮第军队俘获并交送英国。勃艮第后来又重新倒向法国。无耻宣布“中立”,可谓臭不要脸。到了年,大胆查理成为勃艮第公爵,勃艮第公国的势力达到鼎盛,大胆查理一心想让勃艮第成为彻头彻尾的独立国家,因此,不惜花大价钱组建“新军”,与法德争霸。

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

勃艮第的扩张

在大胆查理的扩建下。勃艮第军队成为以雇佣兵形态服役的新式合称军队,包括重骑兵(15%),骑马弓箭手(50%),矛兵(15%),火枪手(10%)。弓手(10%),鼎盛时期,勃艮第拥有军队数万人,有欧洲最庞大,最先进的炮兵部队和欧洲最早的野战炮部队,后来,大胆查理又大力发展火器,鼎盛时期,三分之一的勃艮第军队装备火门枪(早期火枪),火器装备率位于欧洲前列,

大胆查理煽动诸侯一起反对时任法王路易十一,组建所谓“公益同盟”率领他的勃艮第新军与法王路易十一互相攻打,占上风,年后,路易十一通过外交手段,煽动瑞士,奥地利公国,洛林公国一起围攻勃艮第。英国也放弃与勃艮第同盟,组成勃艮第包围网,大胆查理成了孤家寡人。大胆查理大怒,率军进攻洛林公国。当年11月夺取重镇南锡,次年2月底,大胆查理率军进攻瑞士。年2月底,大胆查理围攻格拉松,格拉松是扼守阿尔萨斯与瑞士首都伯尔尼的要道,查理用大炮轰开城门,一天之内就夺取城池,屠城,瑞士军主力前来支援。两军于城外决战,查理把他的部队布置在森林中的一个斜坡上,占据高地,以便发挥远程兵器威力,然而,由于勃艮第军队不熟悉瑞士战法,误将小股当做主力部队,贸然脱离有利地形出击,结果瑞士军主力突然从森林中杀出,勃艮第军队猝不及防,大败,查理的大炮射速较慢,又处于高地,由于瑞士步兵突然杀出,迅速冲到阵前,实际上火器基本未发挥任何作用。勃艮第军队大败,查理逃走。一应军用物资都被瑞士军队缴获。

格拉松战役

年夏天。查理卷土重来,再次围攻瑞士重镇穆尔滕,瑞士联合洛林公爵勒内二世,前来救援,此战即著名的穆尔滕会战,勃艮第军队将穆尔滕团团包围,由于围城日久,疏于防范,6月21日,瑞士军抵达。瑞士人决定以一部分兵力(伯尔尼军团人)正面突破大胆查理的工事,苏黎世军团1人紧随其后,成梯次队形,从防御薄弱处突击。一部分兵力(人)同时迂回到勃艮第营地的南面,尝试切断敌人撤退的路线。瑞士军队乘雨夜发动突袭,正面攻击勃艮第军队的防线,勃艮第军队猝不及防,大败,迂回的瑞士军队与出城迎战的穆尔滕军队也乘机夹击勃艮第军队,勃艮第军遭到三面夹击,大败,许多人被赶入穆尔滕湖淹死,查理等少数人带伤逃走,由于瑞士人不留活口,许多来不及逃走的俘虏也被瑞士人屠杀,瑞士军以伤亡多人代价歼灭勃艮第军1万多人,惨不忍睹。10月,南锡被洛林军和瑞士军收复。

穆尔滕战役

两战皆败,大胆查理还不吸取教训,仍然贼心不死。一心要灭亡瑞士。年10月,查理又双叒叕,卷土重来,包围洛林公国的重镇南锡,12月下旬,洛林公爵勒内二世率洛林军队和瑞士联军前来救援。次年1月,双方于南锡城外决战,此战也是勃艮第战争的最后一战。

勃艮第军在南锡南方的一处防御据点整列部队。该处据点的背后为溪河交汇后形成的沼泽,而左右两侧则生有茂密的树木。由于地形影响,勇士查理的部队实际上位于该处溪谷的陡坡下方,又由于勃艮第侦察兵的无能,大胆查理难以把握敌方的人数。(如图所示)大胆查理每次都吃了侦察兵的亏

瑞士联军侦查到勃艮第军布阵后,决定将计就计,联军将部队分为三部分,由七千名步兵及两千名骑兵组成的前卫部队,从勃艮地军右侧进攻。以八千名步兵及一千三百名骑兵组成的主力部队,从勃艮地军的左侧,长满茂密树木又有积雪的山道迂回行军到山坡上方,等待进攻时机。最后则是由手持火枪的火枪兵约八百人组成的后卫部队,待机做为预备队(如图所示)

瑞士军大战勃艮第军

1月5日,瑞士联军发起攻击,在大约两个小时的行军后,瑞士主力部队成功迂回到勃艮地军后方的山坡,并组成方阵出现。在联军的角笛鸣起三次后,主力部队便开始向山坡下方的勃艮地军展开突击,大胆查理见瑞士军突然在自己背后出现,大惊

大胆查理立刻下令炮兵轰击联军的主力部队,但由于主力部队位于山坡上,当时的火炮又是直射,而不起什么效果。勃艮地军右翼的骑兵尝试击退联军歩兵,但因数量差距过大反而败退,主力部队成功贯穿了勃艮地军的右翼。与此同时,瑞士军的前卫部队也发起进攻,击溃勃艮第军左翼,将勃艮第军包围

经激战,瑞士联军全歼勃艮第军,大胆查理死于乱军之中,尸体三天后才被发现,脑袋被瑞士军劈成两半,还被狼啃掉一块,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从此大胆查理得了个外号“裂颅”,瑞士军伤亡不到,瑞士军大胜,经过勃艮第战争的三战,瑞士军全歼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勃艮第军队,震惊整个欧洲。

南锡战役

瑞士军队的辉煌战绩震惊了个欧洲,使原先并不被重视的瑞士人获得了巨大的军事声望。瑞士长枪方阵的战术也开始成为他人模仿的对象。后来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奥地利公爵马克西米利安聘请瑞士军人做教官,模仿瑞士的战术和组织方式创立了德意志长矛兵(Landsknechts)。

勃艮第战争后,瑞士人很快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大胆查理死后,他的女婿奥地利公爵——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马克西米利安继承了他的大部分领地,后来又成为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继承了父亲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的大部分领土,并加入施瓦本同盟(SwabianLeague)——这是南德意志诸侯组建的一个联盟。此时,他的势力范围已将瑞士团团包围,双方关系剑拔弩张,新仇旧恨交织一起,战争一触即发,马克西米利安展开一系列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以帝国皇帝的身份,要求瑞士联邦效忠帝国,承认其权威,缴纳赋税并加入士瓦本联盟,遭到后者断然拒绝。作为报复,马克西米利安对瑞士实施帝国禁令(Reichsacht),随后,围绕格劳宾登的领土争端,双方终于开战,在几个月内,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瑞士步兵通过一系列小战役,接连战胜士气低落,彼此勾心斗角的士瓦本军队,特别是年2月20日的哈尔德战役,瑞士军队甚至打败马克西米利安亲自指挥的帝国军队,使得神圣罗马帝国陷入战争泥潭,同年9月,瑞士军队在多尔纳赫附近再次大败帝国军队,歼敌千余,这时,意大利战争爆发,法国入侵意大利,急于抽身对抗法国势力扩张的马克西米利安急忙与瑞士议和,最终,瑞士人同意与马克西米利安达成和平协议,在巴塞尔(位于今瑞士北部)签订了《巴塞尔条约》,根据协议,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放弃了一切关于瑞士的权力。尽管瑞士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独立“帝国级政区”,但实际上瑞士已经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直至年三十年战争后彻底脱离神圣罗马帝国。

士瓦本战争

三意大利战争

年,年轻的查理八世成为法国国王,此时,经过百年战争,勃艮第战争的洗礼与查理七世,路易十一的改革,法国军队已成为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随着勃艮第的灭亡,英国忙于玫瑰战争,法国失去了两个最为强大的对手,为其扩张创造了绝好的时机,富庶的意大利,成为法国扩张的目的地,由于一贯与哈布斯堡家族不睦,法国成为瑞士的绝好盟友,大量瑞士步兵加入查理八世麾下作战,年8月底,查理八世率军3.7万人,其中包括瑞士雇佣兵万余;野炮门)悍然入侵意大利,意大利战争爆发。法军拥有强大的瑞士步兵。和职业化炮兵,靠炮轰夺取了意大利一个又一个要塞。意大利军抵挡不住,法军如入无人之境。意大利各邦向西班牙及德意志求援,战争迅速扩大并长期化,年,查理八世去世,新即位的法王路易十二继续意大利的战争,依靠瑞士步兵与法国自己的宪兵骑士及火炮部队,法国取得了一些列大捷,

意大利雇佣军

查理八世(-在位)

路易十二((-在位)

在意大利战争中,瑞士步兵为法国的扩张立下了许多的汗马功劳。年的阿尼亚代洛战役,依靠瑞士雇佣军,法国以伤亡人的代价歼灭万余威尼斯军队,基本控制了意大利北部,但是法国势力的扩张。又引起了意大利各方的不安。年。在教皇领导下,瑞士。西班牙,威尼斯。教皇国等国又组建所谓“神圣同盟”,共同对抗法国。一直支持法国的瑞士此时借口合同到期,(其实是担心法国势力过分扩张)也站在反法同盟一边,使得法国失去了优良的瑞士步兵,影响极其恶劣,迫不得已,法国开始使用以瑞士方式武装和训练的德意志步兵。这时,瑞士也趁火打劫,向在北意大利的法军发起进攻。数万瑞士军南下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接冲入法国控制的米兰公国境内。种种不利局面,都迫使法王派主力军返回当地,以便保住自己在意大利的最大成果。

年6月,法军回师米兰境内,包围由小股意大利雇佣军驻守的诺瓦拉城。为了救援这座城市,10人的瑞士军立即南下,以超乎对手理解的速度接近战场,逼近法军。即诺瓦拉战役。6月6日,双方开战。瑞士军乘拂晓多路夹攻。法军炮击瑞士军,但瑞士军前进速度太快,未发数炮,已冲至阵前,与法军中的德意志雇佣军交战,瑞士人毕竟是使用方阵作战的老手。近万名重步兵分成几波,先后发起冲锋。因此,当德国雇佣军在一面对抗部分瑞士军时,其他方阵还会从侧翼和后方依次杀到。由于无法承受2-3个方向上的重击,德意志雇佣方阵被迫节节后退,最后演变为全面的溃败。就在这时,法军骑士见形势不妙。临阵脱逃,瑞士军大胜。以1人的代价歼灭法军余人。法国在北意大利的优势也丧失殆尽,被迫撤退本土。不久,路易十二去世,其远亲弗朗索瓦一世成为新任法国君主。

意大利战争

年,继位的弗朗索瓦一世,就率数万法军。联合威尼斯军队,围攻米兰,意图夺回被瑞士人控制的米兰。两军于马里尼亚诺决战。即著名的马里尼亚诺战役。9月13日。双方开战。

瑞士人倾巢出动进攻法军营地。这次瑞士人用一个方阵进攻两个掩护。和以往一样法军未设工事,但是战场是一片农田,纵横的水沟组织了长矛兵方阵的快速前进。尽管如此,首先和瑞士接战的德意志步兵败下阵来,15门大炮丢失了。

弗朗索瓦见状,亲自率领骑兵从侧翼攻击瑞士人使其右翼被迫停止,法军炮兵乘机开炮,对于静止的方阵法国的大炮终于发挥了威力,每一炮下去都有数十人伤亡。

由于骑兵的不断攻击,瑞士人的长矛突击被阻止了,战斗进入了胶着状态。到了夜间瑞士人毫无撤退之意,刀剑,斧头混战成一团。双方都在等待援军,次日。双方继续作战。杀得难解难分。混战至下午,法军右翼不支。开始溃逃,眼看瑞士人就要重新集结方阵,席卷整个战线了。突然瑞士人的背后出现大批与法国结盟的威尼斯军,瑞士人突遭夹击。大败,伤亡被俘一万多人。法军获胜。这一战也被很多西方史学家视为瑞士步兵衰落的起点。意义重大。战后,瑞士与法国签订合同。只能向法国提供步兵,几乎沦为法国附庸。

弗朗索瓦一世

四雇佣军时代(16-18世纪)的瑞士步兵

马里尼亚诺会战成为瑞士雇佣军的转折点,从此以后,瑞士联邦军队再也没有到国外进行扩张战争,瑞士在欧洲国际政治中不再扮演积极角色,逐渐开始奉行在国际纷争中保持永久中立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天性好战的瑞士人只能专注于以雇佣兵的形式效力于欧洲各国军队。尽管此战失败,但瑞士雇佣军差点突破法军阵线,最终因威尼斯军队突然出现才不幸落败,其骁勇善战还是给与欧洲各国以深刻印象。瑞士的政治体制,实施各州自治的联邦体制,各州因为各自的利益往往政策相左,互相扯皮,阻碍瑞士的扩张,在勃艮第战争中,瑞士几乎全歼勃艮第军队,但最终勃艮第领土却被法国与哈布斯堡瓜分,瑞士未得寸土。每当需要召集军队时,由各村、镇以及城市中各区域、行会的应征者挑选出来的士兵组成州的部队,由州政府任命的队长统帅。各州的部队会合以后形成的瑞士联邦军队并不设立最高指挥官(只有极偶尔的例外情况),重大行动都由队长们一起开会讨论做出决定。令人难以想象的是,瑞士人在军队指挥方面始终保持着他们那种古老的民主决策传统。这种传统也使得瑞士军队事实上不利于长期作战,与此相反,充当他国的雇佣军利于发挥瑞士人自身的战斗力,而避免瑞士自身军事体制的弊端(因为直接服从他国主帅即可,不会扯皮),加上瑞士人口增长,土地贫瘠,在国内经济并没有显著发展的情况下,瑞士人口从15世纪初的60万增加到18世纪初的万,因此,无论出于各方面原因,自意大利战争后,瑞士开始由自己本国出兵进行扩张改为对外输出雇佣兵。

瑞士卫队护送下的法国国王

从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末,欧洲几乎所有战役中都能见到瑞士雇佣兵的身影,法国则为瑞士雇佣兵的首要输出国,例如,三十年战争初期,大约6000瑞士兵在法国服役,此后逐年增长,年,法王路易十三为服役于他麾下的瑞士雇佣军团命名为瑞士卫队,主要负责保护王宫及国王本人,他们身着红色外套,戴三角帽,成为法军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忠心护卫法王本人,其人数为人,年路易十三去世时,法国军队中有瑞士雇佣军2万多人,同时,还有许多瑞士雇佣军在欧洲各国服役,其数量十分惊人,据统计,年,在欧洲各国军队中服役的瑞士人就达35万,在三十年战争,法荷战争,大同盟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都可以看到瑞士人奋勇拼杀的身影,其中,最悲壮的一战,当属法国大革命,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愤怒的群众围攻象征王权的巴士底狱,当时,巴士底狱仅有一支数十人的瑞士雇佣兵团,瑞士雇佣兵团拒不投降,坚守巴士底狱,最终全军覆没也给攻打巴士底狱的群众造成较大伤亡。年8月,愤怒的群众围攻路易十六所在的杜伊勒里宫,许多王室卫队纷纷倒戈,国王逃走。在此种情况下,只有国王的瑞士卫队奋战到底,最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多名瑞士军队丧生(起初民众本打算和平解决,但最终双方还是爆发冲突),这些灾难性消息传入瑞去国内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瑞士联邦立即将在法国剩余的瑞士兵团全部召回国内,大革命基本也标志着法国与瑞士长达多年的“蜜月期”结束,此后,拿破仑上台,尽管拿破仑花费大量金钱和口舌,劝说瑞士人加入法国军队,但响应者寥寥。年1月,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瑞士百人队的护送下回到巴黎。同一年,法国与瑞士签订了总数为1.4万人的6个团的雇佣兵合同。年七月革命期间,由于法国人组成的步兵团倒戈加入了革命者队伍,只留下瑞士雇佣兵保卫杜伊勒里王宫。如同法国大革命期间一样。随着年卢塞恩条约的签订,法国与瑞士之间的雇佣兵合作这才画上了句号。

奋战的瑞士卫队

另一支久负盛名的瑞士军队即著名的教皇卫队——瑞士卫队。年,教皇儒略二世组建了一支雇佣军,这支雇佣军雇佣的都是瑞士雇佣兵,只听命于教皇本人,所以也叫瑞士近卫队。在意大利战争期间,年,德意志西班牙联军击败在意大利境内的法军。将其赶出意大利,但是因得不到应得的军饷。有30人的帝国军队哗变,强迫军队司令波旁公爵、前任法国陆军统帅——查理三世·德·波旁(此人本是法国统帅,但因为弗朗索瓦一世的母亲强占波旁家族的遗产,愤而逃走,投奔神圣罗马帝国)带领他们向罗马进发。不少土匪及同盟军的逃兵也在半途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中。5月5日抵达罗马城墙下。围攻教皇所在的罗马,此即著名的“罗马之劫”亏得一支仅人的瑞士卫队拼死奋战。才掩护教皇逃出生天,此后,瑞士人的忠贞不渝,骁勇善战给与教皇以极其深刻的印象,直至今日,梵蒂冈(教皇国)的教皇卫队,仍由经过严格挑选的具有瑞士公民身份的单身男性天主教徒担任。服役2-25年

今日的教皇瑞士卫队仍保留传统瑞士步兵装束,其象征性意义大于实战意义

“我发誓我将忠实,忠诚和光荣地为最高教皇(教皇的名字)和他的合法接班人服务,并竭尽全力为他们献身,必要时牺牲我的生命来捍卫他们。此外,我将向长官和我的其他上司保证尊重,忠诚和顺从。我发誓要尊重我的信仰和所有荣誉。”

——瑞士卫队誓言

五瑞士雇佣军的衰落(19世纪)

无论如何,进入19世纪,瑞士雇佣兵还是开始走向衰落,在欧洲各国服役的瑞士雇佣军开始大规模减少,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公民兵制和义务兵役制的普遍实行,19世纪进入“全面战争”的时代,战争已不再是贵族,国王与领主的战争,而是举国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已不需要靠雇佣军补充兵源,而是普遍动员本国公民。二是经济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及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纺织业的发展,工业劳动者的薪酬亦水涨船高。到19世纪末,一个熟练工人的薪水已经达到或超过一员瑞士雇佣军的两倍,参加雇佣军无利可图,还要面临生命危险。据统计,年,苏黎世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从事纺织业,16世纪末,在胡格诺战争中,追随加尔文的胡格诺派教徒纷纷逃到瑞士,带来了制造钟表的技术。使得瑞士钟表在此后两个世纪也蓬勃发展,成为瑞士的支柱产业,直至今日,加上克扣军饷等原因,瑞士雇佣兵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年颁布的瑞士新宪法向最终结束雇佣兵输出迈出了第一步。新宪法第十一条规定,今后不得批准新的雇佣兵合同。因为各州坚持认为它们不能撕毁现有的雇佣兵合同,所以新宪法只规定不能进行新的招募活动。到了年,瑞士联邦最终通过了禁止国外雇主在瑞士招募雇佣兵和禁止本国公民出国充当雇佣兵的全面禁令。至此,久负盛名的瑞士雇佣兵退出了历史舞台,尽管如此,在克里米亚战争,美国内战乃至世界大战中,仍然还是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瑞士雇佣军奋战的身影。直至今天。

今日的瑞士军队

参考文献

《论瑞士雇佣兵的兴起与没落》许二斌

《1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瑞士雇佣军的兴衰研究》秦月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芝兰学社绮罗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立场,不代表学社观点与立场,敬请读者注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