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讲义第十讲引用
定义:在文章或讲话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借用古今中外现成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修辞手法。
类型:
(1)明引
(2)暗引
(3)正用
(4)反用
(5)化用
解析:
一、明引
注明出处或作者的引用叫“明引”。
(1)直接明引——引用原文并加引号的明引叫“直接明引”。
例句:
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俞大也;
选自(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②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
③齐将功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
选自(韩非子《五蠹(dù)》)
(2)间接明引——不直接照抄原文只引起大意,也不大直接注明出处或作者的明引叫“间接明引”。
例句:
①凡事应该用脑筋好好想一想。俗语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就是说多想出智慧。
选自(《学习和时局》)
②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我们一定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开拓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选择(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二、暗引
没有注明引文出处或作者的引用叫“暗引”。
(1)直接暗引——照抄原文,加引号,却不注明出处或作者的暗引叫“直接暗引”。
例句:
①写作过程常常能引导着我们的思想进入新的境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苦恼和喜悦,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是常常会经历到的。
选自(施东向《关于写文章》)
②老是说着同样的一句话是要厌的。在所谓文坛上,前年嚷过一回“文人无行”,去年是闹了一通“京派和海派”,今年又出了新口号,叫作“文人相轻”。
选自(鲁迅《“文人相轻”》)
(2)间接暗引——引用原文大意,出处和作者不出现,引文融入作者思想之中的引用叫“间接暗引”。
①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父亲捻着胡子,笑道:“······鸿渐,我这段话没说错吧?这跟‘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若吾家’一个道理。”
选自(钱钟书《围城》)
三、正用
作者的观点与引文的观点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引用叫“正用”。
例句:
①他们的理想不是为了哪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他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选自(陶铸《崇高的理想》)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反用作者的观点与引文的观点相反或大致相反的引用叫“反用”。
例句:
①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青春常在的。在《滕王阁序》里王勃慨叹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比较起来,这难老泉实在值得叫人赞赏羡慕。
选自(吴伯箫《难老泉》)②在这里我们根本看不到欧阳修所描写的那种“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的凄凉景色。更看不到那种“渥然丹者为槁木,黟(yī)然黑者为星星”的悲秋情绪。看到的只是万紫千红的丰收景象和奋发蓬勃的繁荣景象。
选自(峻青《秋色赋》)五、化用从引文翻出新意的引用叫“化用”,也叫“出新”。
例句: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遊,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选自(苏轼《念奴娇》)②干工作要像春蚕吐丝,兢兢业业到死方休。做人要像点着的蜡烛,从头到脚,一生光明。
选自(苏叔阳《丹心谱》)总结:
运用引用应注意:
第一,引用的材料要与自己的持论一致,或基本一致(正用),或不一致(反用),或从引文翻新(化用),三者不可混淆。
第二,引用的材料必须准确无误,不能马虎。
第三,翻引必须有新意、有价值,不可滥用,要为自己的写作需要服务。
总的说来,引用必须忠实于原文,不可有不确的地方,更不可歪曲原文的意思,即使是化用也要在正确理解了原文的本意之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