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新去参观了一下位于无锡新街巷的钱锺书故居,除了原先的老屋的部分以外,多了一些场所,冠名锺书客厅,其实是文创包装下的营业场所,但包含了一些书籍、纪念品及茶和咖啡的出售,也包含了一些视频与音频的相关体验,其中有一张小小的书桌,特别显眼也引人注目,据说钱锺书先生居住在上海期间,就是在这张小小的方桌上完成了《围城》的写作。
《围城》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小说,也细细读过好多遍,从表面上来看,是一本令人捧腹大笑的书,但笑过以后,细细思量,其深度让人叹为观止。虽然故事的情节是一连串悲喜交加的生活琐事,却蕴含着对爱情、人生、人性、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小说从主人公方鸿渐从海外求学归来开始,他一路坐船归国,经历了工作、恋爱、婚姻和生活的一系列的阻碍与困境,最终在茫然一片混沌中,浑浑噩噩又不知所措。给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隽永而回味。
钱锺书写围城的时间,恰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这时大部分国土已经沦陷,但上海的英法租界还像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繁华而热闹,在一片升平安乐中又险象环生,鱼龙混杂也惊心动魄。钱家为了避开战乱,蜗居在租界中的小屋内,比起家乡宽大的房屋,质量自然大打折扣,国难家囧,精神上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加上遇到的社会上的人和事,以钱先生的聪明学问和对中西文化的理解,一定生发出许多的感想与感慨,国家的兴亡常常是跟国民的素质分不开的,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人事恰恰又说明了很多我们无法自强的原因与无奈,却又无法直说,最终就化身为主人公方鸿渐,通过其见闻和经历,来喻示了这样的社会状态。于是,一部幽默、讽刺、也伟大的小说便诞生了。
钱先生由于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又博闻强记,加上天资聪明,年轻的时就颇有成就和名气,故此还是有一些狂妄的。众所周知,他考取清华是被老师吴宓与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的,他的数学成绩只有15分,其它成绩却极其优秀。按理说这些恩师辈人物应令人非常仰慕和尊重了,可是钱先生曾经公开评价说:“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说别人还能理解,说自己恩师笨就有点过分了,况且吴宓的学问也堪称大师级的,假如大家读过岳南老师写的《南渡北归》长篇纪实文学的话,也可在其中窥豹一斑。年,28岁的钱锺书,成了西南联大最年轻的教授。可谁知道,刚任教一年,他就走了,原因众说纷纭,但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时位于湖南安化县的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刚成立,廖院长就聘请他做国文系的主任,那个时候他父亲钱基博也在此执教,这样就可在工作之余,也顺便照顾年事已高的父亲。我个人感觉,小说中的三闾大学,便是西南联大与蓝田师范的合成体,那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最后都生动地跃然于文字之间,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不过人性中一些固有的东西,即便到了当今,依然没有多大的变更,围城中众多人物的影子,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也处处可见,有时候,那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居然如此熟悉,居然如此逼真,哑然失笑之余,我真心佩服钱先生的洞察能力和语言描述,能把这些场面像电影一般、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历经了生活中的挫折后,才能懂得收敛,懂得如何收放自如,能够感到钱先生能淡泊明志、潜心钻研学问,经过动荡的岁月,却依然写出了《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等学术大作,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仰慕,这些无不不受益于早年生活中的点点教训。他与杨绛夫妇能和睦相处、安享晚年,也令大家着实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