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痴与狂叫钱钟书

中科公益抗白 http://www.tlmymy.com/bdfbk/bdfby/691.html

钱钟书,一位钟情于书的民国第一才子。严重偏科,却被清华破格录取;他受传统教育,却独辟蹊径,学贯中西;他对生活的洞察精准独特,让人回味无穷。他才华横溢,却时常口无遮拦,不留情面,留下“毒舌”的绰号。他是父亲眼中的狂傲儿子,妻子眼中的顽皮丈夫,是后人眼中的旷世才子。

钱钟书不同时期的照片

上个世纪,饱览群书、博古通今的人不少,精通多国语言、学贯中西的人也不少,既能治学又能创作的人也不止钱钟书一个。但是钱钟书很独特,首先,他在书海中的求索,不求其他,以毕生精力做学问,留给我们一个书“痴”、学“痴”的形象。

钱钟书进入清华大学后,很快就让人刮目相看了。“钟书”这个名字没有白叫,在清华大学期间,钱钟书读书第一,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同学徐振德回忆,钱钟书在清华时,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读欧美名著,这样交替读书,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阅毕一册,必做札记。

当时的清华四剑客之一、作家吴组缃回忆说,有一次他和曹禺在咖啡馆,看到钱钟书在一旁,曹禺就对吴组缃偷偷说,钱钟书坐在那里,还不赶紧让他给你推荐几本英文奇书?吴组缃原本打算请钱钟书推荐两三本,没想到钱钟书随手拿过一张纸,正面反面写了40几本,连同作者和内容简介,这让吴、曹两位清华才子都叹服不已。

年,钱钟书结婚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去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的英文系学习。杨绛中断了在清华的学业,陪着他前往英国。英国牛津大学总图书馆,藏书数百万册,其中有珍贵的手稿和古籍,钱钟书如鱼得水,每天泡在这里,仔细通读十八世纪以来的经典著作。他还根据原英文名字,给这座图书馆起来个绰号:“饱蠹楼”。意思是,自己在这里就像一只吃饱的书虫。由于书不能外借,钱钟书就开始大量的记笔记,很多书他都反复读,每次都把新感悟补充到笔记上,笔记上层层叠叠写满了多种文字。所以,这些笔记,后来就成了只有他自己才能看得明白的天书。这些笔记随着他从国外到国内,从逃亡到搬迁,在木箱里、麻袋里、枕套里,几经波折,成了他日后创作的源泉。

他的同学乔冠华说他具备了照相机式的记忆,这种超人的记忆力加之他对书的“痴”,他的才学才会名满天下。钱钟书在清华的老师吴宓曾经对几位学子感叹道,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年轻一辈要推钱钟书,他们是人中之龙。

吴宓先生对钱钟书的评价

说完痴,再说狂。

有人会说,在清华这样的学府里,钱钟书仍鹤立鸡群,他能不狂吗?其实,钱钟书的狂是与生俱来的。他小时候就“毒舌”,说话不留情面,所以刚入学,父亲给他取字默存。

他考清华的时候,成绩让父亲很失望。钱钟书语文和英语的成绩名列前茅,可数学仅仅考了15分,这个成绩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考上清华。但是,当时的清华校长罗家伦看到了钱钟书的成绩以后,决定亲自见见这位奇才。罗家伦说,“你考的15分可不是一般人能考出来的成绩啊!”钱钟书马上反击,“校长当年算术考了零分,不也上了北大,如今也当上了清华的校长吗?”原来罗家伦当年报考北京大学时。作文被胡适给了满分,可胡适发现,罗家伦的数学成绩居然是个零分,胡适找到招生委员会和校长蔡元培,大家决定破格录取罗家伦。或许是这段经历,让罗家伦对钱钟书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他顶住了同事们的压力,破格录取了钱钟书。

说钱钟书狂的故事太多了,他们父子同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书的时候,据说钱钟书在课堂上居然跟学生说,家父读的书太少。有学生把这话传给了钱老先生。好在当爸爸的比较开明,也承认确实没有儿子读的书多。

除了毒舌,钱钟书的狂还体现在待人接物上。曾经有一个外国记者来到中国,他说,我来中国有两个目的,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钱钟书却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

黄永玉先生,还透露过这么一件事情。他说当时有一个权威人士,为了体现自己礼贤下士,在大年初二的时候去拜访钱钟书,结果敲开门,钱钟书将他拒之门外说:谢谢,我很忙。

还有就是钱钟书23岁的时候,也就是年,他即将在清华毕业,校长罗家伦亲自留他,冯友兰也告诉他说让他在清华外文系继续深造。钱钟书一摆手一摇头就拒绝了,还放言说,整个儿清华没有一个教授够资格当我钱某人的导师(这个故事我忘记在哪里看到,如果真有,这是真够狂的)。

如果你读过钱钟书的《管锥篇》、《宋词选注》,哪怕读过《围城》,如果你知道他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定稿,并指出原文某处错误,你一定能理解钱钟书的痴与狂。只需要潜下心来打开他的一本著作,接近他的智慧,你就会像被他多次伤害过仍然懂他的吴宓先生一样,对钱钟书的痴、狂肃然起敬。

吴宓评价钱钟书的狂钱老深不可测的笑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