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张爱玲战争之变故,父母离异,

研究者唐晓敏认为:“艺术家往往有着严重的精神创伤,而这种创伤性体验又往往造成艺术家的处境和心态的孤独,这种情况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艺术家童年的经历中。”童年经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他们显示出了形成人生态度的原因及其最简单的表达方式;此外,还可以看出这个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张爱玲的童年经历乃至成年后的情感经历在她的心中留下了巨大的创伤,造成了她敏感的性格,让她体悟到人生更深刻的东西,这些因素影响了她的小说创作。

时代陷落之伤

张爱玲的时代陷落之伤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为时代大背景的社会萧条,以战争频发对张爱玲造成的影响为主,这种创伤体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多表现为末世之感的流露;第二部分是社会萧条造成的家族衰微,这种创伤体验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多表现为她对大家族虚伪人性本质的细致描写,同时也表现为对衰落大家庭中苍凉亲缘关系的描绘。

大时代之伤——战争之变故

张爱玲自小聪慧过人,对文学和艺术很有天赋,但动荡的大时代没有给张爱玲发展天才的条件,张爱玲两次出国留学的机会都因战争而破灭。年1月,张爱玲以远东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伦敦大学入学考试的及格证书。同年,二战爆发,整个欧洲一片混乱,张爱玲未能赴伦敦读书,转入香港大学。

年12月18日,香港陷入18天围城时期。在回忆围城时的经历时,张爱玲写道:“我能够揣摩每一个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样功课总是考到第一。然后战争来了,学校的文件记录通通烧掉,一点痕迹都没留下。我一个人坐着,守着蜡烛,想到从前,想到现在,近两年来孜孜忙着的,是不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我应当有数。”张爱玲明白,自己有一次出国求学的机会也要被战争打破了。

战争也让张爱玲看到了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和黑暗。在回忆香港围城18天的经历时,医院里一个将死之人的生存状态:“有一个人,尻骨生了奇臭的蚀烂症。痛苦到了极点,面部表情反倒近于狂喜眼睛半睁半闭,嘴拉开了仿佛痒丝丝抓挠不着的微笑着。”当时作为看护的张爱玲,本应该细心照顾这个垂死的可怜人,但是她没有,她周围的人也没有。“这人死的那天我们大家都欢欣鼓舞。是天快亮的时候,我们将他的后事交给有经验的看护,自己缩到厨房里去。我的同伴用椰子油烘了一炉小面包,味道颇像中国酒酿饼。鸡在叫,又是一个冻白的早晨。我们这些自私的人若无其事的活下去了。”

次年5月,张爱玲辍学返回上海,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战争阻断了张爱玲的海外求学之路,让她困在战火硝烟之地看遍了世情冷暖。战争毁灭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爱和温暖,让人性中最本质的凉薄显露无疑。以时代的陷落为背景,在张爱玲的小说常表现出对末世的感叹。

小时代之伤——家族的衰落

战争的频发以及社会的萧条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张家也未能幸免,显赫的家族也随着战乱的侵扰而荣华渐失,于张爱玲而言是创伤性的体验。在现代文坛上,张爱玲的作品受到众多读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