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的文学造旨可谓有目共睹。年,钱钟书先生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先生的中文和外文造诣都很深,而数学只考了15分,关于钱钟书先生小时候学习的故事,杨绛先生在《围城》的附录里有详细的记录。
为什么钱钟书先生喜欢阅读,却不喜欢数学呢?小编觉得这是因为在钱钟书先生小的时候的学习兴趣有关,钱钟书先小时候就对阅读有着很大的兴趣,并且从阅读中感受到了乐趣,但是对于数学却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图:围城钱钟书先生小的时候由伯父养大,由于伯父有工作,钟书先生的课只在下午,每天上午的时候,伯父会上茶馆喝茶,料理杂务或熟人聊天,伯父总是带着钟书。每天到了以后,伯父给他买一个大酥饼,再租一本小说给他看,家里的小说《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他已经囫囵吞枣地看完了,书摊上的《说唐》、《济公传》、《七侠五义》等家里不藏,钱钟书也读得兴趣盎然。每次读完书之后,钱钟书先生回到家就和两个弟弟演说,并从这演说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图:围城从这些小情节,我们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的童年是在阅读中度过的,而且阅读带给他很多的乐趣,相比于故事的有趣,更有伯父陪伴的温馨,酥饼的香味,和向两位弟弟表演时的价值感和优越感。
正所谓:“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沉浸在故事和亲情中的钱钟书先生,从小与阅读就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阅读有着极大的兴趣。
图:围城如果说钱钟书先生后来的中文成绩优异,和小时候的阅读兴趣有着很大的正向关系的话,那么钱钟书先生与数学的关系,与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就有着很大的负向关系了。
钱钟书先生小时候数学不好,他的父亲总会趁钟书的伯父不注意,偷偷把钟书抓去学数学,教不会,生气的时候要打又怕被钟书的伯父听见,只好拧肉,还不需钟书哭。钱钟书先生在和杨绛先生聊天时谈起此事,对父亲的着急不胜同情,对伯父的气恼也不胜同情,对自己的忍痛不敢哭当然也同情,但回忆中只觉得滑稽又可怜。
图:围城钱钟书先生的数学自然是没学好,但没学好的原因,不一定是没有数学天赋,或者是学得不努力,大概是因为钱钟书先生因为小时候本来阅读比较多,对数学开窍比较晚,又经常因为学不会被父亲打,所以一想到数学就怕了,所以中文和英文都造诣很深的钱钟书先生,考大学时,数学只考了15分。
图:围城钱钟书先生,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是国文第一名,英语分,所以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所以钱钟书先生能考入清华大学,实在是被从小爱好的阅读所赐呀。
从钱钟书先生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培养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实在是一件比重视学习本身更重要的事情,就像钱钟书先生的父亲,虽然为了钱钟书先生学好数学也算是煞费苦心了,但是用“打”的方法破坏了钱钟书对于学数学的兴趣,所以最终并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
图:围城所以,各位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尽管有时候孩子可能在某些科目上稍有的欠缺,但也不要通过打骂让孩子对该课目产生畏难情绪,还是要以多鼓励,多激发兴趣为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