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传传奇人物杨绛,一生淡定从容,活

郑华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yuyue/

杨绛的一生十分厚重丰富且不缺乏精彩,特别是在她的晚年佳作频出,文学修养极高,内心淡定从容,她活出了最美的自我。

记得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这样写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不得不说杨绛活出了最美的自己,活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份对人生的感悟十分透彻。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杨绛一生著作无数,从译作到散文再到小说剧本,横跨多个领域,对读者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成为西班牙与中国重要的文化交流里程碑,为此,西班牙国王特意为杨绛颁发了“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对西班牙文化传播做出的贡献。

这个春天手捧一本《杨绛传》一读再读,真是爱不释手。在我心中杨绛更像春天,给人以蓬勃、生机与力量。

在杨绛身上有春天的轻柔、温暖与美丽,她淡雅、素净、宠辱不惊。百年人生智慧、经历与感悟,影响了一代文学人,鼓舞了无数读者。

杨绛是钱钟书心中最温柔贤惠的妻子,最妖娆可爱的情人,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钱钟书写《围城》时,杨绛为了支持丈夫甘愿放下那双执笔的手,包揽所有家务,无怨无悔。她也是《围城》第一个最忠实的读者!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一度成为世人眼中的佳话,他们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儒雅才子,一个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他们的结合是一份可遇不可求的旷世奇缘。在时间无涯的洪流中,他们相亲相爱相伴,写满了温暖与深情。

最令我感动的是两人在文革期间,被监管改造与批斗,这是他们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但他们没有停止对彼此的担忧、牵挂与爱护。

那时,杨绛先钱钟书一步下乡,钱钟书每日一信,信写得字小行密,情真意切,绵绵情意浸润于纸间。

钱钟书写来的每封信,对于杨绛来说都是珍贵的,每封信她都读了又读,舍不得丢,都收在衣袋里。

衣裳的每个口袋都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行动不便时只好抽出来藏进包里。

信攒多了,包里也塞不下了,杨绛就把钱钟书写的信塞进枕套卷在铺盖里,这些信就是这样,才得以保存下来。

年冬天,钱钟书与杨绛要下干校去锻炼。杨绛为钱钟书准备行李,带了很多衣服以应付在艰苦环境下的劳作。

杨绛下到干校之后归属于菜园班,每日的劳动就是在田里锄草。

钱钟书每次去邮局取包裹时,都会路过菜园子,他有时候就绕到菜园子去看看杨绛,虽然相处的时间只有片刻,地点也只是菜园,但两人可以常在菜园相会,虽然说不了几句话就得分开,但是每天能看见彼此,内心里已非常知足与温暖。

那时的钱钟书与杨绛就像是夹缝中求生存的花朵,虽然艰难,但是始终朝着那一点点微弱的光蓬勃向上。

杨绛一生最为痛苦与艰难的时刻莫过于先后失去女儿与丈夫之后,勇敢地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她应尽的责任。

钱钟书离开后,留下太多的手稿,读书笔记,经过杨绛的努力与整理,最终出版了《钱钟书手稿集》。

杨绛的晚年生活是在读书、写作与思念中度过的,年93岁的杨绛出版了散文随笔《我们仨》,此书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

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这是一本奇书,也是杨绛在人生边上发出的最后声音,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回击所有的虚无主义。她告诉人们,人生必须要有不懈的追求,要懂得生死的价值!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说:

“杨先生一直笔耕不辍,她不像一般作家是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一直伴随着对人生、对生命、对人间情感的思考、总结和表达。”

杨绛是用生命与心灵来创作的人,她的文字温柔敦厚,超凡脱俗,浸润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她留给后人的是丰富而宝贵的文学盛宴。

杨绛的一生是从容淡定且精彩的,每次读杨绛都能感受到一种情怀与力量,她不屑与谁争,与谁争她都不屑,这位传奇女作家活出了最美的自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