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谈改编IP老实讲都不是非常喜欢,非

文丨王珊珊来源丨好奇心日报

这个五一有两部爱情电影:一部是“熟面孔”,彭浩翔“春娇志明”系列的第三部;另一部则是新导演许宏宇的《喜欢·你》。

商业爱情片虽然都贩卖“浪漫”,情绪氛围却有不同。彭浩翔用杨千嬅和余文乐来演都市男女,擅长的一向是“烟火世界”中的厮守、成年人的小机灵。

而《喜欢·你》的海报上一副绚烂天真的颜色。男女主角金城武和周冬雨,身份分别是“厨师少女”和“怪癖总裁”——都是玛丽苏幻想世界中才有的人物。在整个宣传过程中,“甜”是被拎出来的字眼。

“甜得有点假。”陈可辛说。

作为电影的“监制”,陈可辛在4月23日的北京首映发布会上第一个发言。他先说自己拍爱情片拍不出这种,《甜蜜蜜》只会讲“苦”,而许宏宇——他指向身边的新导演,同时也是和他合作了11年的剪辑师——“导演非常温柔地,变成非常甜的爱情片……只要导演相信,假的都能变成真的”。

尽管接下来的整场发布会,都留给了许宏宇和演员们的游戏互动(一台棉花糖机被搬到了台上)。但是不可否认得是,现场一些媒体和观众对这部新片的兴趣,更多是被陈可辛调动的。

内地观众对于陈可辛的认知,首先基于他自己的导演作品。今年55岁的陈可辛,从年代进入香港电影行业,年执导了处女作《双城故事》,到今天一共导演了17部电影,包括:年《金枝玉叶》、年《甜蜜蜜》、年《如果·爱》、年《投名状》、年《中国合伙人》、年《亲爱的》。

在众多“北上”的香港导演中,陈可辛的票房成绩不算多“光鲜”(最高是《中国合伙人》的5.5亿),但他却是在商业电影领域维持住口碑的一个,电影豆瓣评分几乎都在7分以上。最近的那部《亲爱的》,是当年口碑最好的华语电影之一(8.3分)。

而近两年,陈可辛站到了新人背后。在这部《喜欢·你》之前,陈可辛年同样监制了一部爱情片,由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电影成功讲述了两个女生互为人生“反面”的细腻青春,在排片欠佳的情况下引发了观众的讨论热情,最终拿到1.67亿票房。周冬雨和马思纯一起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曾国祥也得到金马和金像的最佳导演提名。

《七月与安生》剧照

实际上,陈可辛在导演之外,一共已经监制了近三十部电影。他最早入行和曾志伟创办“ufo电影公司”,被定义为类似于施南生(徐克的制片人搭档)一样的行政人才,参与了多部香港商业片;他年后成立“ApplausePictures”,面向东南亚、韩国为主的亚洲市场,推动、监制了包括赵良骏执导的《金鸡》、李英爱主演的《春逝》、以及彭发、彭顺兄弟的恐怖片《见鬼》;而到了《如果·爱》进入内地市场后,他此前最出名的监制作品是年陈德森执导的《十月围城》。

“监制”的概念最早开始于香港影视行业,指的是制片人中,要负责诸多具体事务,尤其是要保证创作方向的那个。如果对照好莱坞的工作职务表,监制就类似执行制片人(ExecutiveProducer)。

近年来在内地市场,监制这个职位名号,出现于很多电影公司的“大片”项目中。也因为一些电影表现出只是借用大牌人物的名声,观众对于宣传的态度也带有抵触。

但另一方面,在一些电影中,监制同时就是电影的发起人和投资人,对于制作拥有最大的话语权。例如台湾导演陈国富,拥有“功夫影业”公司,监制了乌尔善执导的《寻龙诀》、肖洋的《少年班》、杨庆的《火锅英雄》。而另一位获得观众认可的内地导演宁浩,成立“坏猴子影业”之后,也宣布监制新导演作品,包括路阳的《绣春刀2》、文牧野的《印度药神》。

陈可辛的监制对于《喜欢·你》和《七月与安生》也是如此,他旗下的“我们制作”公司是电影的制作方,也是投资公司之一。

陈可辛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陈可辛形容这两部爱情片算有些“双生”的意味。两部几乎共用一班人马:除了陈可辛和许月珍(“我们制作”的搭档)两位监制,陈可辛通过《喜欢·你》的筹备认识了两位年轻女编剧,李媛和许伊萌,把她们带到了率先开机的《七月与安生》;而他又通过《七月与安生》认识了周冬雨,让她继续演了《喜欢·你》。

另外,实际上《喜欢·你》的许宏宇,也是《七月与安生》的剪辑师。

陈可辛说,同时选两部爱情题材“不是一种巧合”,原因纯粹是从流行品类考量,“因为拍完《亲爱的》之后,那个时候市场上都充满这种爱情IP,都是网络小说”。

他们最早于年底拿到了原著版权合作——《七月与安生》来自安妮宝贝(庆山)的同名短篇,《喜欢·你》同样改编自一部言情小说,网文作者“蓝白色”的《终于等到你》。

年中,阿里收购“文化中国”时和王家卫、周星驰以及陈可辛分别签了五部电影的优先投资权。陈可辛随后从阿里那里看到了一些版权作品,包括今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电影版,而最后选中了两个。

但事实上,陈可辛一度犹豫过。他说自己对于两部小说原著,“老实讲都不是说非常喜欢,就不是一看就觉得必须要拍。”

《七月与安生》的故事雏形,讲一对闺蜜同时爱上一个男孩,上演一段“相爱相杀”。而《喜欢·你》的小说《终于等到你》大纲归纳起来便是空洞的“傻白甜配霸道总裁”,在数量众多的“少女心”作品中也显得俗套。

陈可辛说这种“俗套”的直接后果,就是看上去很“假”,尤其是对于“上层社会”的描绘:“其实那你想,可能不是中产的人,但是去写中产,你就觉得特别假。你明白我意思吗?就特别假。”

陈可辛说:“其实我觉得IP也是一个起点而已,你拿到之后你还是要全改。”尽管他在采访的开端,就直接抛出自己对于商业回报的渴望,但当细致到创作层面,他的反应也给得很直接:“其实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商业的行为,但是在这个商业行为里面,它一定有一种艺术的属性,因为它是一个你要拍得好,你必须把它个人化的事情,你不把它个人化,你这个东西也拍不好。”

陈可辛小时候念的是讲英文的国际学校,大学在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历史,最喜欢的都是好莱坞那种“位于商业和艺术之间的类型”。他自己当导演从爱情片出名,无论是《甜蜜蜜》《金枝玉叶》《如果·爱》,都带有cityromance的调子,后来的《投名状》《亲爱的》《中国合伙人》,也要讲大时代的奔波流离,小人物现实、悲观但又浪漫的情怀。也正因为此,陈可辛一直被同行和媒体赋予“中产品味”的标签。

《甜蜜蜜》剧照

但相对于自己执导,陈可辛对于监制的作品更加宽松。早在《十月围城》时期,陈可辛就说道:“当你做导演的时候你是需要很多很多纠结的热情。工作量是一样,但是做监制你不个人,只是看市场需要什么,然后帮导演去实现。”

《七月与安生》和《喜欢·你》的剧本改编都花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最后的结构、立意一定程度上跳脱了原著的局限。

《七月与安生》弱化了男主角的存在,让“七月”和“安生”进行“人生互换”,就像一个女生的不同两面被放大,人生走向不断反转。

《喜欢·你》没有摆脱“玛丽苏”的老梗框架,但电影总体得到7.3评分,能够满足偏爱此类的观众。一条公允的评论是:“电影的人设和框架也许是俗套的,但很多小细节的走向并不俗套。

本平台用快速、专业、深度的报道,

为电影用户提供第一手影视资料,

包含艺人动态、电影档期资讯、盘点票房数据、行业观察速递。

始之致力于电影行业的发展,成为这一领域的掌上家园。

—投稿或商务合作—

请联系

邮箱:jrdytt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