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蒂蒂整容上瘾如何解决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钱钟书《围城》

整形也算一座围城:外面的人害怕失败,里面的人又想“封刀”。

外面的人除了害怕失败,还担心进入“围城”以后会上瘾,有各种不可控的未知,人生轨迹也可能会改变.....

有很多文章讨论过整形上瘾,大多把整形抨击一顿,贩卖焦虑,让围城之外的人更加战战兢兢,如惊弓之鸟,又把做过整形的人贴上负面标签,让大家觉得它并不光彩。

这些文章抨击一通,却没有指出如何“戒瘾”,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只能探讨表象,却不知其深层意义。

就好像游戏上瘾的人,你只看到他沉迷于游戏,却不知道他为什么沉迷,动机不同,戒瘾的办法也各不相同。

所以,今天小编要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拨开整形上瘾的表象,探讨上瘾背后的动机,以及如何戒掉“瘾”。

整形动机的背后

字典上对上瘾的解释为“对某些人或事呈病态的依赖”,比如喝咖啡上瘾,一天不喝就难受。

这里有有2个关键词:“病态”与“依赖”,也就是说当事人对此有超出正常的迷恋与依赖,在整形上瘾里,当事人一定有反复、多次地整形行为(包括微整形),并且隔段时间不做心里就很难受。

因此,只接受少量整形手术的人不能算作上瘾。

我们再来看反复、多次整形的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1)对效果不满

其实“对整形效果不满”是很笼统的说法。

因为「不满」是主观理解,不是客观认知。它是模糊的,是可变的,是可随时变化的、

同一医生操刀、同样的效果,有人要给医生送锦旗,有人气得要跳脚;不同的时间,可能由最初的很不满意变为比较满意,也可能由比较满意变为不满意。

因此,“对整形效果不满”得分三层意思理解。

第一层:被迫修复。

手术效果很不理想,整形痕迹明显,甚至是注射了非法填充物、丧失部分正常功能,比如恢复期之后也闭不全眼睛,(恢复期之后)部分感觉丧失等等。

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周围朋友对此的评价都是“还不如你以前…”

因为整形效果实在不佳,无论是设计上的还是技术上的,进行修复,有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才能变成“以前的样子”,这种情况不能算作上瘾。

第二层:真正的对效果不满

这类的整形效果能达到70分~80分,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看着还行,但各方面都比优秀作品还差点意思,去修复吧,医生说“变化不大,没必要做”,朋友说“还可以呀,还要受次罪干嘛!”

这“一点”的差距,对颜值要求很高的人很重要。

颜值越往高走,都要从细枝末节里抠0.5分,因此,对有上镜需求、靠脸吃饭的人来说,这“一点”的差距也很重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挽回差距。

颜值要求不高的人,这点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他们更需要的是“解除颜值封印”的方案,细枝末节的小分并不值得他们在当下花费较多的金钱与精力。

道理很简单,想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却很难。

受各大审美知识的启蒙,大家对整形的期望值变高,喜欢优秀作品的人数越来越多。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

考试,大家都知道,普遍情况下,成绩整体水平符合正态分布,差等生和优等生较少,多数在中游,要想从中游达到上游也比较难,需要付出较大的精力,有可能费了半天劲,还在原地踏步。

整形也是一样,真正的优秀作品不多,达不到心中预期的优秀,就会不断地去寻找心中的优秀,他们会孜孜不倦地做功课,拿着打印好的几页功课去和医生沟通,然而,还是有经历几次修复的概率。

看透彻的,或者客观条件不允许(主要是身体、经济原因),就会降低期望值,心平气和地接受它的不完美。

第三层,有心理疾病,但并非上瘾。

无论效果怎样,他们始终不满意,很偏执,总觉得“细枝末节的不完美会破坏他们的完美”,别人都会盯着这个“缺陷”看。

也有人叫它躯体变形障碍症:躯体变形障碍是指身体外表并不存在缺陷或仅仅是轻微缺陷,而患者想像自己有缺陷,或是将轻微的缺陷夸大,并由此产生心理痛苦的心理病症。

小编认为这就是抑郁症的表现,他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