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管十年破解垃圾围城,探索超大城

十年来,广州城市管理工作者下足“绣花功夫”,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垃圾分类从全社会共识向全社会行动转变,形成“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新格局,率先谋划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广州十年探索,为超大城市破解“垃圾围城”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路径。

垃圾分类理念融入社会肌理。过去的十年里,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打下深厚群众基础。从年起,连续召开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动员大会,持续在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形式内容上出新出彩,营造垃圾分类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从“创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万人行”、“全民行动日”到生活垃圾分类“百家讲堂”“网络大学堂”科普宣讲等,垃圾分类不仅被纳入高校选修课程,其元素还充分融入粤剧传承,悠扬粤韵在南粤大地上将生态保护理念咏传。垃圾分类宣教展厅内,四个不同的粤剧角色对应着四个分类垃圾桶,变废为宝的工艺品展示着不同的粤剧脸谱,生硬的分类知识被生动传达,深入人心。

垃圾分类宣传走进社区

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十年里,广州以“绣花功夫”持续巩固“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格局。年制定印发《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年)》,修订居民家庭、机关团体分类投放指南等系列指引文件,全市楼道撤桶,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年建设1.8万个投放点位;年实施投放点提升行动和推动“两网融合”网点建设;年大力推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一年一变化、一年一进步”,稳扎稳打推动垃圾分类落实落细。

“十三五”期间,广州优化提升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1.8万个,配置座垃圾转运站、辆分类收运专用车、条分类运输线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8%,创建了个精准分类示范小区、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样板村。在历史建筑集聚的荔湾区沙面街道,城管部门打造街景相融的投放点,欧式风格的立体投放厢房兼具实用性与景观性,厢房内智能感应投放设备、舒适整洁的环境提升居民投放体验。通过积极引导居民“看桶”、“守桶”、“护桶”,建成垃圾分类特色线路、建立“街道+部门+区分管领导”的“三抄送”机制、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十二步工作法”众多精细化管理举措,广州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市民群众关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达到99.3%、参与率达到96.3%以上,实现由“要我分”到“我要分”的根本性转变。

石碁镇文边村的站桶员指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

科学打造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年起,广州在全国率先谋划建设7个适应城市固废处理发展变化的开放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构建“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在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中,广州城管探索出“政府主导、国企承担、信息公开、共治共享”化解邻避的“广州经验”,以循环经济产业园组团布局,建立“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协同处置”的固废处理设施建设“广州模式”。

当前,广州焚烧设计处理能力已达3.3万吨/日,垃圾生化处理能力达吨/日,满足“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广州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处理需求,创造了三个“国内第一”: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排名第一;国内第一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国内第一个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

在广州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厨余垃圾经初步检查确定入厂纯度合格后被倾倒进储坑内,经脱水,破碎,筛渣等工序,藏在厨余垃圾中的杂质将被筛出,厨余垃圾本身则被送进发酵系统进行联合厌氧消化,发酵产生的沼气在提纯后用于发电。除了综合处理厂自用部分,其余电力将输送至电网,供千家万户使用。废弃食用油脂通过反应催化、减压蒸馏等多道工序,甘油三酯转化为生物柴油、甘油和植物沥青产品“变废为宝”,杜绝回流餐桌,确保广州市食品安全。年-年,广州无害化处理垃圾总量从万吨增长至万吨,焚烧占比由47%增长至70%,填埋占比由51%下降至28%。

环保科普游刷新群众认知。依托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广州建设6个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通过设计开发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卡通环保宣教片等科普展示项目,向社会公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及垃圾焚烧发电工艺知识。位于黄埔区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广州第三资源热力电厂在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入选广州市第一批“广州网红打卡地名单”及广州市内游精品旅游线路,年又被纳入新出炉的广州公园名录。自科普教育基地开放以来,线上、线下已累计接待社会公众超万人次,市民通过近距离感受垃圾处理过程,刷新对垃圾焚烧的认识。

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垃圾分类科普展示现场

黄埔区联和街居民投放垃圾

“六位一体”高效监管处理终端。智慧环卫监管平台是全流程、全区域、全链条监管的重要依托。资源热力电厂依托平台,实现“数据随机调取、垃圾来去轨迹全方位监控”。平台可任意调取一辆垃圾车实时数据,获悉装车情况、垃圾来源、垃圾最终去处。若数据超出标准,系统会自动弹出警报,提示有关人员处理。广州市城管部门目前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采取“六位一体”监管模式,从驻厂监管、村民监管、远程监控、环境监测、考核评分和信息公开六个方面构建全方位监管网。通过村民例会、信访接待、上门走访等形式,切实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在环保厅“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厂区门口公开屏上实时公布环保数据,广泛接受公众监督,也减缓了居民的“邻避”心理。

十年匠心,为民生。广州城管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经验,书写下一个十年城市管理“优秀答卷”。

作者: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成广聚吴镝锋

编辑:张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