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发现,爱不爱和能不能在一起,真的没有太大关系。——佚名
当皎洁的月光照耀在大地上时,人间仿佛撒上了一片银霜,不禁让人感慨这百年的岁月,未变的也只有它了吧。回忆民国时期,那动荡不安的时代,月儿是否也是这么圆呢?那时的月亮又见证了多少相思离别呢?
从古至今,爱情一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上至皇帝总理,下到平民百姓,我们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感情故事。钱钟书曾言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在那个战火纷飞却又极具浪漫的年代,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国,人们在渴望自由恋爱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门当户对,在婚姻大事上还是只能听命于父母。
一纸婚约,更像是一道枷锁,将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以一种强硬的手段拴在一起,共度余生。而胡适与他的结发妻子江冬秀就是其中的代表。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让时光倒回那一段光怪陆离的日子,年在安徽绩溪一个可爱的男孩出生了,取名胡嗣穈,也就是后来的胡适。与当时很多家庭不一样,胡适的父亲与母亲有着很大的年龄差,其父亲胡铁花远远大了母亲冯顺弟三十二岁。
可这并没有影响两人恩爱,在父母的关爱之下,小小的胡适长大了。时间转瞬即逝,年,十三岁的胡适随着母亲到外婆家做客,眉清目秀又格外乖巧的胡适一眼就被江冬秀的母亲吕贤英相中了。
江母立马打定主意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孩子。正巧江冬秀的舅母,就是胡适的姑婆,两家还有点亲戚关系,江母便找了胡适的族叔胡鉴祥从中帮忙。
一开始,胡适的母亲是拒绝的,毕竟这江冬秀大了胡适一岁,传统的封建思想让她觉得,这一段感情是不合适的。再加上江家已有两位中了进士,也算是书香门第,在旌德县更是望族,秉承着门当户对,她心里更是觉得配不上。
但是在江母的不懈努力下,胡母最终点头答应了两人的婚约。作为封建时期的大家千金,自小接受着封建社会的束缚,江冬秀成了一个裹着小脚,大字不识的女性。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女人和一个向往恋爱自由,支持白话文,拥有先进思想的胡适要结婚了。胡适不是没有犹豫,只是看着母亲,回想起幼时为了让自己可以读书不惜变卖首饰,不断支持鼓励他的母亲。
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胡适在孝心的趋势之下,选择了与江冬秀成婚。那天,胡适一袭黑西服却牵着一身嫁衣红霞的江冬秀走进了婚礼的殿堂,向旧式婚姻低了头。
精神匮乏,婚后出轨
年的12月30日,大雪飘飞,胡适和江冬秀,在双方父母的注视之下完成了婚礼。婚后的生活多少有些不如意,毕竟对于有着新思想的胡适来说,这样一位妻子在生活上确实将他照顾得很好,可是却无法与他谈心。
这对胡适来说,不为是精神上的打击,更是开始渴望着离婚。而在两人结婚六年后,胡适突然向江冬秀提出了离婚。离婚的原因很简单,他爱上了江冬秀的表妹曹诚英。
其实当时在两人婚礼上,作为伴娘的十五岁充满灵气的曹诚英就给胡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胡适帅气风雅的样子也让曹诚英心中悸动。
后来也是因为机缘巧合,胡适去杭州参加会议,一心希望照顾好丈夫的江冬秀给正在杭州的曹诚英写信,拜托她照顾丈夫,却不知是引狼入室,曹诚英的出现填补了胡适心里的空缺,一来二去,两人很快生了情愫。
远在家中的江冬秀不知道这些,她害怕表妹太辛苦,特意给胡适写信叫他不要让表妹做饭,可谁知,此时的表妹早已躺在丈夫身旁,还怀上了胡适的孩子。回到家的胡适当即和妻子摊牌,提出了离婚,这对江冬秀来说就像是晴天霹雳。
绝望的她一改往日温婉贤淑的模样,转身冲向厨房拿出了一把菜刀,她冲胡适大喊:如果要离婚就先杀了我和孩子。气不过的她还将手上的刀冲着胡适扔了过去,把胡适吓得不轻。
被江冬秀这么一闹,胡适再也不敢提离婚一事。为了名声,随后胡适立马给曹诚英写了信,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人间烟火,白首到老
从那以后,所有人都知道,胡适是一个妥妥的“妻管严”,更是借此调侃他,将江冬秀称为“悍妇”,说江冬秀打破了恋爱自由,自私自利。
可是江冬秀确实是一位良妻,比起文人骚客的舞文弄墨,江冬秀一心关照的只有胡适的身体状况。她也未必就是所谓的悍妇,她亲自帮胡适整理那些女人写给丈夫的情书,从未有过不满。
提刀要挟不过是这一个女人挽留丈夫唯一的方法,而不与别的女人分享丈夫,更是她对于婚姻的一种态度,本就没有错。
在很多人眼中,胡适与他的小脚妻子根本不是一类人,可是婚姻需要的本就是互补。胡适对于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而江冬秀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不就是最好的般配?
或许两个人之间并没有太多感情,但是这并不耽误这段婚姻最后的美满。笔者想,比起那些文绉绉的文字,胡适更需要的是这种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婚姻生活。
小结:
从客观角度来说,胡适在最后也算是尽了一个丈夫的职责,而现如今的我们也应该佩服江冬秀捍卫自己婚姻的勇气。
胡适曾写下:中国男女的终身,一误于父母之初心,二误于媒妁,三误于算命先生,四误于土偶木头,便把中国四万万人,合成了许许多多的怨偶。
可是说到底,他也在磕磕碰碰下与这一位小脚妻共度了58年的时光,或许这人间烟火气才是婚姻里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