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有一位母亲送儿子去澳洲读书,每年的学费得要花上个几十万。万万没想到儿子回国后,不仅是想找自己女朋友,还欺骗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的母亲,说自己没有回国,继续骗钱花。
这个故事是贾平凹《暂坐》中的一个片段,目的是告诉我们,少年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
说起贾平凹,绝对是文学界大师级别的人物。个人觉得老贾写的故事永远没有结尾,也算他的独特吧!
少有作品会让我如痴如醉,不问时间地看下去,一口气看完了《暂坐》整部小说。看完之后,坐在阳台上,喝着小酒,吹着小风,想着书中的每个人物的经历和聚散离别。真如贾平凹所说,这十几位人物便是绘画出了一幅“众生相”,里面的人物像极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各个人物演绎着栩栩如生、众生百态。
《暂坐》这部小说诉说的是西安城的故事,贾平凹说,他在那里生活了40年了,城里的一切都过于熟悉,正如《废都》一样,也是描写的西安的文人群像故事。
如果说《废都》的场面是大的,文人雅士云集,格局却是小的,属于生活处于一地鸡毛时期的贾平凹自我心灵的写照,意在安妥灵魂、寻得出路。《废都》是在贾平凹中年时候写的,以中年男人的视角去道尽八十年代文人的荒诞生活,烟火气息,写尽男女爱情里文人的自私与无情。
那么,《暂坐》场面是小的,主人公是一群商海的女子,家长里短,琐琐碎碎,但格局却是大的,探寻生存的意义,以心观心,观自在,于平淡中透出达观与从容。《暂坐》中的西安,在贾平凹心中的映像更加立体而丰满,同样是古城墙上吹埙的意向,《废都》中的周敏是恓惶无依的,《暂坐》中的希立水听埙声感觉到城墙的痛,是对人生无常有所感悟的。《暂坐》里几乎没有男女的情爱,更多的是这一群女人们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的生活琐事,以及他们延伸出去的社会关系,这些交织在一起,便组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交团体,一个小的世界,一个个女人的内心世界。
《暂坐》中的单亲母亲海若,她成熟美丽,自己独立经营管理者一个茶庄,看似依靠自己赚钱生活,可为了和高层领导攀附关系,暗地里兑换黄金,干着见不得人的事,最后给兑换黄金的那个领导被查处了,自己也难逃厄运。
其实,“暂坐”茶庄就像是一幅“清明上河图”,他们演绎着自己故事,在茶庄里说自己,也说别人……
读贾平凹的文字,总会给人一种落地的实在感,没有虚无漂浮之感,一切都那么真实,语言又是如此朴实与自然。
人们熟悉贾平凹,大多数都是从《废都》开始。从此,贾平凹也被世人打上了标签,有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有人骂他,有人诋毁他。但是,他的作品依然在文坛闪耀,并获奖无数,作家无需解释,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解释也多余,作家亦如平常人,有人爱,也有人厌,无关紧要。正所谓,罗比青菜各有所爱。
读此书,便是凝视这个道场的“上帝视角”,像是在这座围城里自导自演了一幅人生的画卷,从而让我们更清醒,更加深刻的认知这个世界。
不到一顿饭钱,喜欢读《暂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