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汤唯必读书的作者西南联大沧海遗珠

李安拍色戒的时候,曾经要求梁朝伟、王力宏、汤唯上了三个月的课,并指定要他们必须熟读一本书——《未央歌》。许多人对这本书并不熟悉,对于作者鹿桥更是陌生,也许歌手黄舒骏的那首《未央歌》听众还比较广泛一些。鹿桥先后就读西南联大和耶鲁大学,是钱钟书的学生。“左手写诗篇右手写论文”的学者,他研究中国文艺,也写小说。胡兰成在报刊上评价他的作品《人子》:“每次翻看鹿桥的「人子」,总要感叹一声:奇才奇才!”而《未央歌》在海外与《围城》齐名,被陈平原誉为:“两部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描写大学生活的长篇小说。”鹿桥一生都像是从《未央歌》中走出的少年“小童”,像诗篇像论文像古籍一样活着。无论时代变迁,不舍爱与自由。一、少年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鹿桥出生于传统簪缨门第,父亲曾是出国外交的吴蔼宸,留过洋,精通外文,也写得很好的旧体诗。父母对鹿桥要求一向严格,这对他影响深刻,在后来的《市廛居》中鹿桥还回忆道,父亲特意请了名师宿儒来家塾教授中国古籍。日常中家教也是十分严格,吃饭时要求所有人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接受了传统的中国教育,使鹿桥一生受用。一直到老,他在教授学生做学术时,仍然注重“进德修业造就人格”,而不是简单的专业技术教育。少年鹿桥还一件小事,他曾经立志要停止学业,出去旅行一年,以增长见识。后来,他的确也这样做了,在旅行过程中尝过囊中羞涩的滋味,与农夫商人常打交道。他人机灵:“见了年长的人,满口大爷大叔,一路都有人帮他。那八个月,大江南北他走了大约一万五千华里。”也正在此过程中,鹿桥了解了祖国的真实社会,明白了接地气是多么重要。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作为,都不能悬在半空中,要做个知冷热的凡人。二、苦难中,纯真创造快乐从南开中学毕业后,鹿桥考入燕京大学。年,他从长沙南下,到云南联大读书。期间,他在山洞中开始写《未央歌》,写几个天真年轻的大学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互相照顾互相爱护,一起进步。有人说,这本书太过美好,不能还原战时艰苦的状况,写了太多美景美人美好。在那个时期,整个中国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童孝贤、蔺燕梅、伍宝笙如何那样无忧无虑享受象牙塔的生活,去体会友情和爱情的滋味?其实,鹿桥怎能不苦?只是不说而已,苦难人人皆知,再苦难中创造美好与价值才是最难的。鹿桥让自己融入陌生的云南当地,去学习去交友去爱一切值得爱的东西。唯有热爱,才能抚慰。在那时,他交到了许多一生挚友,许多年后,《未央歌》出版,他们说鹿桥一生都像书中纯真烂漫的男孩小童。黄舒骏曾讲述自己对《未央歌》的喜爱与情结,他多次向鹿桥先生表示想要拍成电影,无奈都被拒绝。“在鹿桥笔下,感到幸福,感到温暖。”无论何时,最抚凡人心的,不过都是这些最初的美好。三、一辈子,有一点“守旧”爱情方面,鹿桥是非常守旧的一个人。胡兰成曾写鹿桥:“我走的路是漢魏六朝蕩子的路,生涯在成敗死生的危險邊沿,過的日子是今日不知明日。而廣橋的生涯則很安定,他的人到處風光照映,而惟愛他的太太,對世間女子不談戀愛。”他到外地演讲,可以什么都不要,唯有一个要求:一定带着妻子。在飞机上,在路上,他时刻都要亲手推着妻子的轮椅。网络上有人根据张雁棠的访谈了解到鹿桥妻子慕莲的一些信息,她是个温婉贤惠、亲切和悦的好太太。“他们伉俪二人所学并不相同,鹿桥在耶鲁学美术史,其夫人在威斯理学的是生物。但是鹿桥酷爱生物,待人诚恳热诚,两人又同样在北平长大,家庭背景也相近,因而一开始便很投缘,她跟他唱歌,看着他写字、画画,做他倾诉的对象。”后来他出版新书《市廛居》:“市隐靜于野,客居閒似家,故园亦皆寓,心定自無譁。”这本书的封面选取是他和妻子相对坐的照片。尘世人间,我与你,生与死。四、鹿桥有一些固执,有一些守旧,又有一些无可救药的天真,甚至一些不合时宜的单纯。比如,他至死不同意《未央歌》以简体字的形式出版,不同意歌手黄舒骏将这本书拍成电影,甚至对他改编的那首歌曲也颇有微词。只因第一句歌词是:“当大余吻上宝笙的时候......”在鹿桥看来,这些太过于商业化、过于奔放的感情,并不符合那个时代的纯真。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固执,阻碍着这些作品成为“流行文化”,也影响着他的知名度。不过,鹿桥从未在乎这些.在现实的热闹与世俗中,他永远是不老的少年。END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