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鲆用3214法则,判断一本书的畅销

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一本书能否能够畅销,当然由许多因素决定,但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例来进行初步判断:

作者(或主人公)的知名度占30%,主题(写的是什么)占20%,品质(写得怎么样)占10%,另外40%是出版商的策划营销功力占30%。

这就是我总结的畅销书的“”法则。

照此法则,基本上能够判断出,某一本书是否具有畅销潜质。

作者知名度十分重要。同样一本书,作者是名人或者写的是名人,肯定会比普通书容易畅销。据报道,当年刘晓庆的自传《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还没开写,仅仅这个书名就卖出了万元的版税,要知道那可是年,这个数字堪称天价!出版商如果对销量没有信心,肯定不会愿意下这么大的血本。

“写什么”比“写得好”更重要。有些作者写得很好,但永远不会畅销,就是因为题材选择得不对。金丽红举过一个例子,冯小刚和姜文都是知名导演,但前者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卖了60多万册,后者的《骑驴找马》和《长天过大云》的销量连前者的零头都赶不上。究其原因,冯小刚写的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事儿,谈葛优、说徐帆、讲故事、侃段子,贴近普通大众;姜文却坚持要以导演视角谈创作,写的都是些与电影有关的很专业的东西,销量当然不会太好。

甚至同一作者,写的不同题材,销量也会有天壤之别。比如钱锺书,他的小说《围城》卖了多万册,是绝对的畅销经典,但学术著作《管锥编》灌注了他毕生心血,堪称一部“国学大典”,销量与前者却根本没办法比。

策划营销功力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说,出版者的策划营销功力,对一本书是否畅销,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一本有畅销潜质的书,落到一个不靠谱的编辑手里,也一样会死得很难看。松本清张曾有一部长篇悬疑小说叫《球形的荒野》,早在10年前,国内就有出版社引进版权,以原名出版,但销量十分惨淡。年,有出版商改书名为《一个背叛日本的日本人》重新出版,一炮走红,“空降”全国各大图书畅销榜——改个名字就能畅销,这就是策划的功力。

有时候,我们甚至只要看看是谁操刀出版的书,就基本能断定它是否能够畅销。比如读客出品,基本上每年都是畅销书。

应该指出的是畅销书有常量,也有变量。某部电影热映,带动相关图书大卖;某作家获了大奖,他的相关作品也会走红,这些都是不可预测因素。编辑能做的是,尽量把自己能掌控的事做好,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自然对图书销量有帮助。

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特别严谨的比例。只是,它可以为出版者、写作者提供初步的、简便易行的标准,让你在短时间内判断一本书是否有畅销的可能。这个标准当然比较粗糙,不过相关的细节我们在本书中会不断深化。

对于写作者来说,“法则”也许会提供别样的思路:作者不只应该闷头苦写,也应该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选择更好的题材以及选择合适的出版方合作,这些对自己成为畅销书作者大有裨益。

——摘选自李鲆《畅销书浅规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