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出海留学生沦为穷酸小市民,一个人

《围城》是钱钟书的一部长篇小说,历来被誉为是现代版的儒林外史。它以主人公方鸿渐的求学,恋爱,工作,婚姻等故事为线索展开探讨,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及文化风貌等。

其实这部小说,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也一点不过时,尽管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人在社会中的关系,人是如何在环境中生存的,小说的描写依旧能折射当下。

就比如说,你细细品读方鸿渐这个人物,你就会发现,看见他,就好像看见我们自己。

你说方鸿渐这个人有多坏,那倒也没有,好歹他心思也还算细腻,对女人也温柔,况且脑子也不笨,能考上大学,最起码也是个能读书的人。

《围城》剧照

但是他怎么就走着走着,一步步落入平庸了呢?

这倒是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这本小说总的时间跨度,也不过一两年之久,但是从一开始一个风流倜傥的海外留学生,到最后家庭,婚姻,工作一团糟的落魄小市民,方鸿渐他到底输在了哪里?

他的朋友赵辛楣经历一番波折后,也算是在社会上立足了脚跟,曾和他有过暧昧的苏文纨婚后生活也过得有滋有润,似乎书里面的人物,和他相处的朋友,除了与他结婚的孙柔嘉,两个人在婚姻中愈吵愈烈,似乎大伙生活都不错。

那么方鸿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难道是命运对他太不公,那倒也未必,他能出国留学,接触到那么多有实力有背景的朋友,本身家庭没有太大问题,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在方鸿渐自己身上。

《围城》剧照

第一,方鸿渐从未主动选择过自己的命运。

一路走来,方鸿渐似乎从未考虑过自己要什么,想做什么样的人,只不过是被命运的幕后推手推着走。

方鸿渐的父亲是江南地区做小生意的商人,后来做生意赚了钱,到了上海,也有了本钱资助方鸿渐上大学。

后来,方鸿渐的父亲与本县开银行的周家攀上了关系,于是给方鸿渐结了一门亲,做周家的女婿。

可谁知道,方鸿渐大学还未读完,周家的女儿就因病去世了。但是周家呢,觉得方鸿渐人不错,于是赞助他再出国留学,因此,方鸿渐才有了出国的机会。

可是出了国,方鸿渐也没想过要做什么,整日浑浑噩噩,后来觉得回国的日子近了,啥文凭也没有不好交代,于是才弄了一张假文凭交差。

当然,这个假文凭也为他后来工作上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回国后,方鸿渐做的几份工作也不是自己选择的,都是随波逐流。

《围城》剧照

一开始,他是在所谓的岳父大人周家的银行里上班。后来,他与周家有了矛盾,银行混不下去了,才跟着赵辛楣去了重庆的三闾大学教书。

不过,这个工作也是阴差阳错之下,赵辛楣推荐他去的,他自己倒没有这个本事。

再后来,三闾大学待不下去了,还是赵辛楣举荐了他,让他去了自己原来上班的报社,暂时混口饭吃。

只是让人叹息的是,方鸿渐在报社也做得很一般,报社的工作也丢掉了。这时候,赵辛楣来信邀请他再去内地做事,他又开始蠢蠢欲动。也难怪他的妻子孙柔嘉朝他嚷嚷,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吗?难道还要靠赵辛楣替你去谋个差事。

虽然方鸿渐的起点比起赵辛楣、苏文职那样的有权有势的家庭来说的确差许多,但是命运曾经给了他几张王牌,他都没有抓住。

比如当初他出国,本应该好好读书,弄个真文凭,去三闾大学教书的时候也不至于被高校长嫌弃,或者在银行、报社的时候好好表现,做出一番业绩来,起码也算个人才,可是方鸿渐都没有,只能说命运的女神曾经都眷顾了他,但是都被方鸿渐放过了。

《围城》剧照方鸿渐唐晓芙

第二,不懂人情世故,智商高,情商低。

从小说中的情节来看,方鸿渐也不是个一点学问也没有的人,他能上大学,说明本身的底子就不错。

方鸿渐的问题就在于他就像个二愣子,完全不懂得人情世故,察言观色。这样的情节在书中太多了。

比如,周家的周太太曾张罗过方鸿渐的婚事,替他牵线上海颇有势力的张家。张先生对方鸿渐有意,特意请他上门坐坐,顺便看看这个人够不够聪明。

结果当天,在张家,方鸿渐与张太太打牌时,只顾赢钱,还不忘提醒人家输了不能抵赖。张太太顿时毫无好感,觉得这个方鸿渐格局太小。

再比如,他与周太太因为一些误会,起了矛盾。本来这个事也不是很大,只要他嘴巴甜一点,说些好话,哄哄周太太,那么双方也不至于那么僵,但是方鸿渐啥也不管,即便是后来周太太送了礼过来,想讲合,方鸿渐也没有回复,所以双方也只能这样不了了之。

《围城》剧照方鸿渐孙柔嘉

后面,他的弟弟鹏图在书中说过一段话,

“周厚卿很会投机做生意,他的点金银行发达得很,老大和他闹翻,真是傻瓜!我前天碰见周厚卿的儿子,从前跟老大念过书,年级十七八岁,已经做点金银行的襄理了,会开汽车。我想结交他父亲,把周方两家的关系恢复,将来可以合股投资。”

鹏图就把其中的利害关系看得很清楚,周厚卿会做生意,搞好关系对自己肯定有好处。

那么对方鸿渐而言,即使是心里真有不痛快,表面功夫也得做好,说不定以后双方还能来往,对不对?起码对自己在上海立足,也是有利的呀。

《围城》剧照汪太太

还有,方鸿渐在三闾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回,赵辛楣因为与文学系的主任汪先生的娇妻汪太太走得近了一些,被其陷害两个人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赵辛楣无奈之下,只有离开学校。高校长就问方鸿渐你知不知道赵辛楣的事,方鸿渐就傻乎乎地说,我有点知道。其实,高校长担心的倒不是赵辛楣的事,而是当天赵辛楣与汪太太私会被抓住时,高校长也在场,汪太太无意中透露出高校长与自己也有不正当的关系。

所以高校长担心的是赵辛楣知道自己与汪太太的暧昧,并且私下还偷偷告诉了方鸿渐。

那么,方鸿渐说我有点知道,这就让高校长起了疑心,是不是自己那点破事这家伙也有数了,这不就意味着我高校长的把柄被你抓在了手里,这下他怎么可能会高兴呢?他怎么可能会让方鸿渐这样一个家伙在他眼皮底下混呢?

所以,方鸿渐离开三闾大学,一方面是他自己本身就没什么本事,另一方面,他也无法周旋在学校的政治斗争当中,他的出局是显而易见的。

《围城》剧照

第三,是个好人,但是个无用的好人。

其实纵观方鸿这个人,你说他要做了什么大错事,那倒也没有,但我觉得赵辛楣讲过一句话倒是很恰当地概括了方鸿渐这个人,他说,

“你是个无用的好人。”

想想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

方鸿渐这个人身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好像就是没有特点。讲诗,说文化,谈谈社会,讲讲政治,他好像都能来一点。

但是,你说他身上有什么样的东西吸引你,好像并没有,他虽然是主角,但似乎是最平庸的那一个。

咱们就说说他身边的朋友,比如赵辛楣精明圆滑,有政治风范,其他那些陪衬的小人物也是个个有特点的。

比如董斜川是个诗人,褚慎明是个哲学家,曹元朗这家伙有点肥胖,但是懂女人心思,知道怎么哄女人开心。

还有李梅亭,江湖老油条,吝啬,贪财,好色,顾尔谦就知道巴结别人。和方鸿渐一样得了个假文凭的韩学愈,虽然没啥真本事,可是人家就是装得有模有样,这也可笑了,反而这样的人却个个比方鸿渐混得好。

《围城》剧照

还有书中有一段情节,就是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李梅亭,顾尔谦一行五人前往重庆三闾大学就职。五人路途中经历了好一番磨难,在这段故事中,钱老先生把几个人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比如上船的时候,李梅亭和顾尔谦为了赚点外快,把自己的票子卖了换了下等舱,还有孙柔嘉明明喜欢方鸿渐,但是她不说,假装自己是个傻姑娘,向方鸿渐投去了崇拜的眼光,赵辛楣把这一切都看透了,只不过他不道明罢了。

这一段也特别有意思,明明方鸿渐在这本小说中才是主角,但在这段他们五人的旅途中,他好像成了配角,即使不存在也是没有关系的。

似乎只有方鸿渐,在这一圈子人中是最没特别之处的那个人,他好像是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船从外国来到国内,再开到内地,但是方鸿渐却还是那个方鸿渐,任由船在那里开着,自己却醒不过来。

他不坏,也没有做十恶不赦的坏事,但就是很平庸。

看着方鸿渐,是不是就像看我们自己,曾经也是这样莫名其妙就上了大学,滚进了社会这大流中,稀里糊涂地结了婚,进入了婚姻的围墙,转了一圈子才发现处处都有钉子,原来生活那么难。

方鸿渐大概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写照吧。

大概这世上许多人也是如此平庸地度过一生吧。

钱钟书与杨绛

我们看《围城》,看方鸿渐,总是有许多话要说,觉得他这不对那不对,其实反过来想一想我们自己,反倒说不出来了。

所谓人跟人,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要我看,平庸也没什么不好,没那么多欲望,自己活得踏实那倒也足够了。

《围城》这本书,翻来覆去,我读了起码四五次了,仍然觉得回味无穷。钱老先生他不单写出了社会的各个侧面,也写尽了世间百态的人。

如果,非要推荐一本书,能够看透生活,看透人生,我觉得读《围城》就足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