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谈杨绛全集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m.sojk.net/yinshijj/26826.html

《杨绛全集》责任编辑胡真才:

杨绛宣称首先是搞外国文学的,像全集自序上所讲的,文学创作只是业余兴趣,你看她写这些东西都是退休之后,她退休就70多岁,退休之后写的《干校六记》、《洗澡》,到这个后来的《走到人生边上》,还有那些小说。

杨绛实际上发表作品很早,年在上海就发了叫《璐璐,不用愁!》,这是一短篇小说,她是朱自清的学生,当时是作为的作业交出去,朱自清给她推荐到一个报社登了。登过了不久,林徽因主编了一个什么刊物,把这个作品就收进去了,她发的时候是年,年就出国了,年回来,到后来有这么一本书,就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

再后来就是说40年的时间,她比钱钟书名气大,别人介绍钱钟书的时候,都说这是杨绛的丈夫,所以后来钱钟书名气大了,她又变成钱钟书夫人了。那个时候为什么呢?她四十年代初,上海沦陷,迫于生计,连着三年,43、44、45,连着写了三个剧本,演得都不错。实际上一个剧本后来没有演成,丢了,成为一个缺憾。三个剧本,等于两个喜剧一个悲剧,那个叫《游戏人间》,一听就是一个闹剧,但是可惜无处寻找了。

年到了北京,在清华任教,两口子到这儿。到年有一个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她跟钱钟书一起到了文学研究所外文所,从那个时候杨绛就转向研究外国文学了。

下面我先说文学翻译与评论。四十年代她就翻译了一本书,这次收在第九卷,叫《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是理论专著。那个编委里面就有钱钟书,有萧乾。

五十年代初,又译流浪汉小说,所以她译《堂吉诃德》也是有背景的,先译流浪汉小说《小赖子》,后来又译的法国流浪汉小说《吉尔·布拉斯》。要说她跟外文打交道,等于从头到尾了,从年到年之间,又把她妹妹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修订一遍,改动不是太多,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典范。杨绛用词是很精炼的,我今天特意看了,上面有一句话是“他住在公寓里的时候”,杨绛一改,“他住公寓时”,就完了,好几个字就删了,减了好几个。这个她改完以后,前几天交到出版社,准备下一步要把这个作为单行本出版。

再一个,写外国文学评论,她原来老受批评,因为写外国文学评论这个缺少红线贯穿。由于这个原因,她就不写了。正好当时有一个契机,一个机遇,就是国家要搞三套丛书,三套丛书之一就是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那个时候中宣部有一个副部长叫林默涵,读过她当时译的《吉尔·布拉斯》,点名让她译《堂吉诃德》,那个时候中国懂西班牙语的人很少,文革前西语作品都是转译的,所以告诉她,你可以转译,从法语、英语译都可以。杨绛因为她是搞外国文学的,她也懂《堂吉诃德》的重要性,所以她就看了好几个本子,找了五个本子,英文、法文的,最后觉得都不是很理想。那时候她已经48岁了,干脆自己学西班牙语,从西班牙语直接翻,就学了好几年,从年开始学,年开始能看懂东西了。到文革前她开始翻译,文革中稿子都给收走了。收走以后,她被打成牛鬼蛇神,在单位扫厕所,有一次打扫脏屋子,发现了自己的稿子,设法要了回去。刚才说的披着狼皮的羊,为什么这么说?外文所的年轻人说,杨绛给我们接去了狼皮,因为很多人认为“文革”都是年轻人搞起来,但是他们的单位年轻人对她特别好,批评什么的都是假装的批评,暗地都帮忙的。所以她戏称,说他们是“披着狼皮的羊”。

关于创作,她是年出版的《干校六记》,年出版《丙午丁未年纪事》,写的是文革,《干校六记》所写的事比《丙午丁未年纪事》晚一点,是她在干校期间,跟真正文革斗人没关系。《丙午丁未年纪事》这个写她在“文革”中被剃成阴阳头等等。杨绛文笔挺有意思,她悲哀的事情能写得比较缓和,写得给人看着不是那么悲哀,她说自己被剃了半截头以后,回去还想办法怎么把长的剪断一些,贴到这边,看起来就是很平和的心。所以说是后来胡乔木评杨绛的写“文革”的作品,说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年写的《洗澡》,被施蜇存称为半部《儒林外史》加半部《红楼梦》,说《红楼梦》主要指的是对话,里面人物对话非常好,什么人说什么话,《儒林外史》当然就是写知识分子嘛。这里面由于我们搞外国文学,对这个东西里面挺逗笑的。有一个研究人员到图书馆去借书,非要借巴尔扎克的《红与黑》,由于《红与黑》不是司汤达写的吗,然后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说的是剧本,把《恶之花》说成是小说,我觉得看着就是轻描淡写就透露出一些辛辣的讽刺。因为她写《洗澡》的时候已经76岁了,所以我今天早上我还讲,一般人六七十岁都痴呆了,她六七十岁、七八十岁以后是大出成果。

年在三联出的《我们仨》销了上百万,写得非常动情,从她年跟钱钟书结婚,到英国留学,一直到上世纪末,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去,她好像自己有一句话叫“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说好的事情往往是保持不住的,就是一种哀叹吧。有的认为这也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精神的缩影。

第四,她新近出的一本《洗澡之后》,这个书里面有一个她的短前言,解释了她之所以要写这个,就是怕去世以后别人再写续集的时候糟蹋了这两个人物。

杨绛的文笔是独树一帜的,她的文字纯朴、简练、寓意深刻。比如说,有人让她评论《围城》,她很简单两句话:城里的人要出来,城外的人要进去。很平淡的把这个深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第三部分说点跟稿子关系不太大的内容,就是她的为人。一个是我自己有感觉,一个是别人相关的文章讲,有三四点:

一个是虚怀若谷,她出身于官宦世家,而且有很高的文化造诣,但从不自视高人一等。虽然“文革”中受了那么多苦难,却不怨天尤人。

第二,助人为乐。“文革”的时候虽然闹得那么凶,但他们两个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工资也高,所以所里的年轻人工作学习上有问题找她帮忙,经济上有问题跟杨绛借钱,她就帮了、借了。有的比较困难的,说就不用还了。可以看出她这种善良的心。后来他们夫妇把巨款捐到好读书奖学金,现在是多万了。我见过好多人为稿费争得死去活来,人家却把大量的稿费捐出去。

第三就是生活简朴,杨绛为人很慷慨,但是自己生活十分简朴。如今住在八十年代的老房子里。你想,30多年前,那个房子地面是水泥板,墙壁是粉刷的,白灰的。有一次我看到黑糊糊的,擦的乱七八糟,那个保姆说,过春节本来想把那个黑印擦掉,但黑印渗进去,越擦越脏,后来不擦了,就那么摆在那儿。实际上她单位多次提出来要给她装修房子,或者粉刷,她当即就谢绝了。她现在已经有些东西该捐的,该收拾的,都在清理。

最后一点就是她豁达的生死观。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

我建议大家以后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