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围城人间清醒赵辛楣,一个值得方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nb.ifeng.com/a/20190819/7611089_0.shtml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赵辛楣《围城》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获得了很多荣誉和称赞,被称为“新《儒林外史》”。几十年来,这部小说的影响力依旧经久不衰。哪怕许多没有看过小说的人,也知道这句因《围城》而有的比喻句:“婚姻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钱钟书先生用幽默诙谐的笔调以及形象生动的比喻,向我们展现了方鸿渐、赵辛媚、苏文纨等一群旧时社会知识分子的故事。主人公方鸿渐一生漂泊不定,像一只始终无法落地的鸟儿,总是从一座“围城”逃到另一座“围城”,不管是学业、事业,还是爱情和婚姻,他都没有哪一样令人满意,他困顿一生的经历让许多人嘘唏不已。

比起这个让许多人觉得“无用”的方鸿渐,我更欣赏的是方鸿渐的“同情兄”——人间清醒赵辛楣。

赵辛楣对方鸿渐曾有过一句评价:“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这句话,可谓是戳心至极,但却的确清清楚楚地道出了方鸿渐的本质特征。可见,赵辛楣是多么的富有洞察力。

在我眼里,赵辛楣是一个活得很清醒的人,他的人生过得如鱼得水,少不了他身上某些特质的功劳。他身上真的有许多为人处世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从中学到了4点,愿与大家分享。

图/来自网络,侵删

1拿得起,放得下

最初,我是很同情赵辛楣的。他要家世有家世、要学历有学历,却被苏文纨当了十几年的备胎而不自知,可谓是个可怜虫。

后来,苏文纨与方鸿渐决裂,不再搞那些让男人们为她争风吃醋的事情了,而是选择了曹元朗为夫婿。自此,赵辛楣算是明确地收到了来自苏小姐的“遣散令”,彻彻底底地被甩了。

赵辛楣当初是很用心地在追求苏小姐的,为了怕苏小姐嫌弃他去偏远之地工作,他甚至不敢接受三闾大学的聘任邀请,哪怕三闾大学的校长是他的老师,催了他几次,他也不肯答应,依旧老老实实地追求苏文纨。不过,他倒是拿得起,放得下。被甩之后,他一出苏家的门,就回电接受了聘任邀请。

原本,他以为自己和方鸿渐是“情敌”关系。看到方鸿渐失魂落魄,他以为方鸿渐是被苏小姐甩了而难过,自己也装作一副伤心欲绝的模样,为的是不让方鸿渐一人担了“失恋者”的名头,真是好不可怜。

待他得知方鸿渐爱慕的人是唐晓芙之后,赵辛楣脸上的乌云立马被太阳驱散,瞬间晴空万里,恢复了原有的精神气和明朗。

也许有人会说,他对苏小姐不是真正的爱吧?要不然为什么这么快就能从“失恋”的状态中走出来呢?

可是,我想说,身在感情世界里的两个人,没有谁就一定要为谁伤心欲绝、魂不守舍。一个人若是等待了太久却依旧得不到另一个人的回应,肯定是会失望的。既然对方不待见自己,那又何必自讨没趣、自降身价?

赵辛楣十几年来的等待已经够久了,可是,他根本就没有被苏文纨纳入夫婿的名单内。苏文纨这样喜欢被追捧的女人,可能更喜欢找一个家世比不上自己的,可以被自己控制的男人,而赵辛楣不是。

赵辛楣为了验证自己有没有勇气看心爱的女人跟别人结婚,还特意去了婚礼现场。后来,他发现,自己并不伤心,反而觉得苏文纨这样的女人配不上自己。

所以,他洒脱地走了,与他的“同情兄”方鸿渐一同启程去三闾大学任职。他的选择让方鸿渐大呼痛快。

赵辛楣的做法的确大快人心。爱情从来不是生活的全部,何必搞得失个恋就要死要活的呢?一个人被当备胎不可怕、失恋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走不出困境,永远活在过去,拿得起却放不下。

人生短暂,时间金贵,坦然面对留不住的人,潇洒面对该失去的东西,放过自己,有何不好?

2看破不说破,主动远离不值得深交的人

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赵辛楣与方鸿渐遇上了一同要去三闾大学的李梅亭、顾尔谦、孙柔嘉等人,而这一趟远行的途中,更是充分体现了赵辛楣高情商和洞察人心的能力。赵辛楣他们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出门极其不便,又恰逢战乱,他们这一路注定要历尽千辛万苦。

有时,远行让人糟心的或许不是路途的遥远和过程的艰难,而是同行之人差到让人怀疑人生的人品。

不幸的是,赵辛楣他们当中就有这样的人,那就是伪君子李梅亭和马屁精顾尔谦。而这两人,人品最差的,非道貌岸然、虚伪至极的李梅亭莫属。他自私、狭隘,处处都透着一副“抠门”的守财奴模样,却还时不时地装一装大方。不管是买船票事件、泡妞事件、偷偷地吃烤地瓜事件、还是孙小姐生病事件,都暴露出李梅亭的虚伪、吝啬和道貌岸然。

路上发生的种种,赵辛楣都看在眼里,李梅亭和顾尔谦在路上耍的小心机、小把戏,他也都了然。然而,赵辛楣除了偶尔跟方鸿渐吐槽一下,却从来没有当面拆穿李顾等人,甚至在他们难堪的时候,出来当和事佬,缓解尴尬。

面对那些虚伪的人,为他们留一份体面,看似是在成全他人,可实际上,这何尝不是在成全自己的良好修养呢?

若是揭穿了他们,按照李梅亭斤斤计较的性格,两人难免落得两败俱伤。而且,他们日后同在一个学校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闹掰了也让人尴尬。

远行结束后,赵辛楣对方鸿渐说,以后定要对李顾二人敬而远之。他还说了一段非常经典的话:

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行。旅行时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

我始终觉得,赵辛楣是一个有雅量,有大格局的人。因为他知道自己与李顾等人不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层次的人,所以,他选择了看破不说破。既然注定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既然注定要分道扬镳,他人或是虚伪,或是吝啬,又有何关系?

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就是,你明明洞若观火,却依旧可以选择看破不说破,用高情商为他人留一份体面,也为自己攒一份修养。品质好的人,默默相交,品质差的人,默默远离。如此,甚好。

3与朋友相处,要把握一定的“边界感”

赵辛楣在长途跋涉的途中,就看出了“弱女子”孙柔嘉的不简单,他一直嘱咐方鸿渐多加小心,奈何,方鸿渐同志还是被这朵看似无公害的“小白花”算计了。

方鸿渐和孙柔嘉订婚之后,赵辛楣写信道贺,并在信的最后写到:“弟在船上之言验矣,呵呵。”孙柔嘉看到这封信后,便问方鸿渐,他们在船上说过什么话。

这时的方鸿渐已经与孙柔嘉有一段柔情蜜意,而且,他已经决定要与眼前的女子共度一生,朋友赵辛楣自然比不上这个女子亲近。于是,方鸿渐把赵辛楣批评、讽刺孙柔嘉的话一股脑地和盘而出。这一番话听得孙柔嘉内心愤怒至极,对赵辛楣的态度越发不好,越来越厌恶他。

后来,赵辛楣与方鸿渐再次相遇,两人谈起婚姻。赵辛楣忍不住说道:“我不是跟你讲过,孙小姐这人很深心吗?你们这一次,照我第三者看起来,她煞费苦心......”

然而,话还没说完,赵辛楣就突然惊醒,话也转调了,他接着说道:“不对,不对,我喝醉了,信口胡说,鸿渐,你不许告诉你太太。我真糊涂,忘了现在的你不比从前的你了,以后老朋友说话也得分个界限。”

看到这,我不禁佩服起赵辛楣了。他活得太清醒了。朋友和爱人之间,亲疏肯定不同。有些话并不是想说就能说的,哪怕它是实话。

这让我不禁想到热播剧《怪你过分美丽》中的女主。女主莫向晚的闺蜜管弦,是自己老板的女朋友。莫向晚的老板于江,是个典型的利益至上的商人,他有的时候真的是无情无义,只重视利益。莫向晚被他搞得很是郁闷,但她从来不会对闺蜜抱怨,最多只是说一句:“你家老于又给我出难题了。”

这也是一个懂得把握分寸,懂得把握“边界感”的人。即便自己是他人很亲密的朋友,也不要随意去干涉别人家的感情或者家庭事务。

若是别人夫妻相处得好,你如此说别人老公或老婆的不好,人家会觉得你居心叵测、挑拨离间,看不得人家夫妻和睦、恩恩爱爱;若是别人夫妻处得不好,人家会怪你说风凉话,巴不得人家夫妻散了......这其实真的是件很尴尬的事情。

他人的感情和婚姻,不需要一个外人来置喙。守住朋友间的“边界感”,是对朋友的尊重,也是对朋友长久感情的一种保护。

时间会验证一切,别人夫妻最后能否看清对方,结局是否圆满,都由他们自己去体验。作为朋友,只需在好友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就够了。

4真诚待友,与人为善

赵辛楣和方鸿渐可谓是不打不相识,最后才结下了可贵的兄弟情。我一直觉得,方鸿渐能有赵辛楣这么一个朋友,着实是三生有幸。

自从方鸿渐离开名义上老丈人的银行后,他的每一份工作都是靠赵辛楣的举荐得来的。方鸿渐在三闾大学的工作的由来,源自当初赵辛楣为了把方鸿渐这个“同情兄”支开的乌龙。后来,方鸿渐由于没有真才实学等原因,被三闾大学解聘,不知何去何从。这时,又是赵辛楣这个好友帮他找了一个在报馆的工作。

方鸿渐结婚不够钱,赵辛楣便给了他一份大贺礼,缓了他的燃眉之急。而赵辛楣自己结婚时,却没有通知方鸿渐,原因是怕他要给贺礼,加重他的经济负担。

赵辛楣对待自己认定了的朋友,始终以赤子之心相待。他不会因为方鸿渐处处不如自己,便翻脸不认这个朋友;他也不会因为方鸿渐不务正业,就看低、看轻了他,把自己对朋友的帮助当做一种上位人对底层人的施舍。一个待人真诚、与人为善的人,也值得生活最真诚的馈赠。

得友如此,三生有幸。异想天开、不务实的方鸿渐能有这么一个朋友,在战乱年代为他解决生存和工作的问题,真的是幸运极了。只可惜,方鸿渐白白浪费了这么多的工作机会。

不过,我今天不谈方鸿渐的悲剧,只谈赵辛楣的闪光点。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估计是赵辛楣和方鸿渐不同人生的真实写照吧?

赵辛楣是一个活得很清醒、很务实的人,与方鸿渐的天马行空不同,他的命运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他知识渊博,拥有真才实学,是正儿八经的留美博士。不仅如此,他还心胸宽阔、拿得起放得下、为人善良、情商高。

他不仅屡次为他人化解尴尬、提供方便,也懂得靠着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化解危机,从而在生活和事业里逢凶化吉、如鱼得水。特别是他与汪太太的事情东窗事发后,他狼狈地逃离三闾大学,前往重庆,不久便步步高升,进了国防委员会,过得颇为得意。可见,他的能力不容小觑。

方鸿渐和赵辛楣就像两个极端,一个在人生的道路上浑浑噩噩,一个却清醒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方鸿渐一生都犹豫不决、游移不定,他的的命运始终摇摆在一座围城和另一座围城之中,成了一种宿命与无奈;而赵辛楣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懂得用自己的实力安定下来,去过上一种相对而言稳定的日子。

人生在世,我们难免会有“方鸿渐”式的犹豫不决和软弱无力,但更多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像赵辛楣一样,踏踏实实地尽自己所能去过一种清醒的生活。如此一来,所谓的围城又有何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