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中少年的诗和远方暑假学生五个一

同学们在经历线上、线下学习的变化和调整之后,迎来了暑假。但今年的暑假不能像往常一样,受疫情影响,这个假期我们不能远行,生活的足迹和轨迹都发生了些许的变化,但这一切并没有阻碍我们荔中学子寻找“诗和远方”的脚步,让我们一起走进荔中少年的精彩暑期。

一、阅读让心灵丰盈自信

1

高二(1)班张佳葆

《药》读后感

鲁迅的出现注定着不平凡,而他所创作的它更是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帮助着当时中国人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麻木,愚昧的重要的精神良药。而它就是——《呐喊》

《呐喊》中有许多众所周知的文章,例如《孔乙己》、《故乡》等,其中被封建意识腐蚀的孔乙己、长大后变麻木的好友闰土,都令我十分的震动,可让我最感到震惊的却是《药》这一篇文章。

《药》是发生在华家和夏家的故事。华家的孩子小栓得了肺结核,在病入膏肓之时,有病乱投医。他的父母听说人血馒头可以治这种病,很虔诚地买回了革命烈士的血,蘸在馒头上给他吃,但还是没能治好孩子的病。

虽然短短几句便可以概括出文章内容,但若是细致的看,却会发现许多细节、隐藏线索,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令人大感佩服。前面说到这是发生在华家和夏家的故事,然而华家、夏家合起来就是华夏,却是在暗指当时的中国。故事的主线是写华家迷信买人血馒头治儿子,但在与众人的对话中,我们又可以拼出一条暗线——夏家夏瑜为革命的牺牲事件。夏瑜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他为革命而献身,留下来的血却被凶暴、残忍的刽子手做成人血馒头卖了出去,卖给了普通民众华老栓来治他儿子的病,可到最后却是夏瑜的死亡被麻木的人群嘲笑、华小栓仍然病死这一悲惨的结局。夏瑜为革命而牺牲非但没有被大众理解,却还成为了一些好事者口中谈笑的资质,这里表现出来鲁迅对当时麻木人们的无奈和悲哀。在这里看似这篇文章单是写社会的黑暗,但是结尾却又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对未来革命成功的信念——“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这里写到了夏瑜的坟上多了一个不知谁放的花圈,看似这件事无关紧要,仔细一想却又发现这具花圈其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在沉迷中看到了希望。虽然没有讲明花圈是谁送的,但这并不重要,这说明着革命烈士并没有悄无声息地死去,总有人还在做着什么。剧情反转又反转了一次,令人拍手称快。

而《呐喊》中的每一篇短文都如《药》这一篇一般可以令人反复推敲回味无穷。鲁迅先生的文章是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读的,每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让人在啼笑皆非之后,心隐隐地痛。鲁迅先生以幽默的笔法去笔伐当时社会中的各形各色的人群,张弛有度的表现出自己的看法,一次次的以笔为武器鞭笞的人们麻木无知的思想,造就了无数的革命者。

2

高二(9)班韦铧鲡

读《围城》有感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出来。”这座城,不仅仅是事业,更是婚姻、家庭。或许很多人单纯地认为这部小说以言情小说为主题的,但我从中读出的更多是‘人情’说是人情小说不足为过。它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主人公方鸿渐家庭殷实,假文凭信手捻来,情场上同时和三个女人交往,事业上,他是不得志的,处处栽跟头,工作一个又一个的换。为什么,因为他的假文凭,假才华使他不敢在工作上大展拳脚。而他看似璀璨的情场得意,结婚后,最终也不过一句‘恋爱无用’的感慨。

透过这本书,我看到了人间的现实,朋友间的现实、事业上的现实、婚姻里的现实…其实人生大多不如意,甚至无奈、苦闷,却也总还要活下去,就像余华的书里写到,人不为什么而活,就为活着而活着,我却觉得是也为更好的活着而活,世间上每个人都在追随着更好的活路,也为父母、家庭、孩子…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

方鸿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活的更好而活,也为了有更好的活路而活。

其实生活上,我们很多人都是方鸿渐。包括我,我也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得过且过,把平庸看做习以为常,把顺其自然看成理所当然。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顺其自然是最坏的解决办法’我也知道,我也懂。方鸿渐的假文凭和假才华,让他的事业道路阻碍重重。17岁的我从读懂了,只有有真材实料的人才抗打,就像一直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也是我的父亲一直给我传输的观念,我的人生路还长,却让我在方鸿渐的身上得到了印证。

故事放映的是主人公从出洋到归国的经历,背景是抗战时期,国人的迂腐可笑可恨,可悲可耻。鸿渐是一个地道的光说不练嘴把式的人,靠天,靠朋友,靠父母,靠妻靠丈,无能至急,夸夸其谈的人。仿佛中国的一个缩影,依附与人,卖国求存。

如果说读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颗蜜糖,告诉你人间的美好与宿命,那《围城》则是一颗柠檬,告你人诉间的酸味儿是什么,看清现实。

《围城》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多像是我人生的警钟,告诉我人生不能得过且过,要把握当下,抓住光阴!

二、才艺让生活变得美好

1

高二(1)班梁艺腾

我与小提琴的故事

我从12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距今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今天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小提琴的心得。

当初是看了宫崎骏动画电影《侧耳倾听》让我萌生了拉小提琴的想法,经过三个月的入门学习,老师和母亲发现我对于学习小提琴还是具有一定的天赋的。但是由于中考和高一紧张的学习,我曾几度停止对小提琴的学习,但是我热爱小提琴的想法依然不变,周末有空都会看一下海菲兹的演奏视频和音乐。

学习小提琴确实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能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最实际的是学习小提琴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头脑的反应能力,锻炼自己的左右脑,使自己的大脑更灵活同时也能缓解学习的压力,用音乐来消除大脑的疲劳。在练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的方式。新的课程上完后,回来复习的时候自己要仔细地去将每个音符拉正确,再连贯起来,完整地并且流畅地演奏出来,这样这次的课程才算真的完成。在这个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实际上就建立了手指上的还有大脑里的记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对乐谱的记忆也就越深,到最后我可以直接不用看谱把整首练习曲或者乐曲背着拉下来。用政治学的观点来说就是:量变引起质变。当我们以这种方式继续学习下去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背诵一些唐诗、文言文、英语时能够很快的将这些内容记下来并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子里并且长时间都不会忘记。这样我们就比别人记得多记得牢。顺便一提的是,在英语的初学阶段,也可以用这种反复练习的方法来进行英语单词的记忆,当然前提是抄写的英语单词拼写是正确的。随着抄写次数的增大我们最后可以不看单词表都能将单词准确、快速地写出来,并且很难将其忘记。这种方法缺点就是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大脑的牢固记忆,到了高中里就要用其他的方法去进行记忆了。其次学习了小提琴之后还可以了解到很多优秀作品的主旨,发掘其闪光点,甚至会有兴趣去查阅作品里包含时代的背景进而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知识。巴赫是一个传奇的人物,虽然巴赫是德国宫廷的首席乐师,但是他过的很清贫,他能即兴创作长达7,8个小时的清唱曲,他的代表作有哥德堡变奏曲,勃兰登堡六首协奏曲,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咖啡康塔塔……。

运弓的时候心要静并且专注弓子的走向,平稳缓慢的将弓子送出或者上抬,运弓也是一门基本功,一门演奏艺术。弓法分俄是运弓和德式运弓。练琴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他是每一位演奏家必经之路,帕尔曼先生虽然是著名的演奏家但是他还是天天坚持练琴2小时。所以练好基本功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探求完美的音色和处理好每一个乐句为目标努力奋斗。

2

高一(5)班卢艺晶

萨克斯演奏

我展示的乐器是萨克斯,萨克斯是一种管乐器,它的发明者是比利时乐器作家-阿道夫·萨克斯。萨克斯由主管、脖管、笛头、哨片、哨箍、盖帽、挂带七部分组成。萨克斯还被誉为“无与伦比的风流乐器”。萨克斯管不但能出色地演奏古典音乐,而且更善于演奏爵士音乐、轻音乐。萨克斯管在音色上,有滑音、颤音、吐音的特点。平时的学习和演奏,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萨克斯,爱上了运用气息大小形成的丰富多彩的音色;爱上了运用连续切分音的手法使节奏变化无穷,既激烈狂燥又安镑深沉,让我体会到了音乐所带来的独特的魅力。

3

高一(11)班陈楚卿

琵琶独奏

琵琶是我国民乐之一,直至今日,它身上依然留有古时的一抹素雅之美,总能带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丽,从中带有一丝独特质朴的气息,让我每次拿起它都有一种宁静的感觉。琵琶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陶冶情操的工具和对历史文化的见证,它更像是我的一个伙伴,和我一起成长,感受我的欢乐,与我共度烦恼。

学习琵琶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丰富我的生活方式。爱生活,爱音乐;爱音乐,爱生活。

4

高一(10)班曾宇盈

蛋糕制作

暑假期间,我学会了做蛋糕。我尝试了几次,并不断地改善,终于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蛋糕。其实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个甜品也不是什么很难完成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像平日学习一样认真对待。自己动手做蛋糕,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家人一起品尝自己做的蛋糕,还可以增进亲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学做蛋糕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暑假也是我们自主学习的时间,除了完成作业,我们可以学习其他的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运动让假期乐趣无穷

1

高二1班冯海阳高二3班黎穗生

羽之缘

从小父亲就带着我去打羽毛球,在娱乐和锻炼的同时,我也学会了打羽毛球的基本动作和部分技巧,很充实的感觉萦绕在心头,我知道,父亲是在有意引导我对运动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上了初中我也遇到了一位与我如今球技的提升密不可分的球友--黎穗生同学,我们相约球场,我们相互学习技巧,球技进步神速。让我们惊喜的是我跟穗生同学一起考到现在的高中——荔城中学,便一起报名进入羽毛球社,如今一起担任了学校羽社的社长。假期除了努力学习之余,我们会相约球场一比高下。

羽毛球真的很容易越打越上瘾,就是杀球时,球径直扣向地面时的那股快感,还有接杀对手那难以置信的表情与和对手互放网前球凭借细节更胜一筹的暗喜。

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永远不可能像运动员一样去争夺全国冠军以及奥运冠军,但是,这个爱好已深深地渗透并且嵌入了我的生活之中了。我一定不辜负父母的殷切希望,做一个身心都健健康康的有为青年!

四、家务让成长变得充实

1

高二(4)班郭友熠

小家务,大担当

帮父母做家务人人皆可做,不是我们不会做,只是因为我们被父母保护的太好了,他们不舍得让我做,也许我们应该打破这种保护,帮父母分担一下生活中的劳累,即使不能像父母那样流利,但是慢慢的做一次家务却能深刻的体会到父母平时的辛苦,做家务可能会有点辛苦,但是这也是寻找幸福的途径之一,能让我们在劳动中实践,体验和了解父母的辛苦,培养的是我们自己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而这些只有我们去做才能发现。

2

高一(5)班石喜健

洗碗感悟

每次一放假电脑、手机,游戏成了我们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而我们,变成了真正好处上的宅男宅女,所以我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通过这次“五个一”活动,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我决定从做家务做起。做家务确实很累,但那也是寻找幸福的一种途径,能让我们在劳动中实践,体验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培养我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而更多的,只有等到我们确实做过,才能体会各中真谛!

五、沟通让亲子遇见美好

1

高二(9)班刘世光

亲子心灵约会

通过这次亲子心灵约会活动,与父亲的沟通,我有了很多的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发现,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几乎从来都不沟通,久而久之关系逐渐变得平淡。但是,在这个暑假,爸爸找我谈了谈心,使我感受到了平常父母的唠叨都是爱,他们也有许多像我这样的经历。

爸爸问我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未来想做什么?大学想好考哪了吗?”听完爸爸的问题之后,我沉默了。我发现这些事情我并没有规划过,对于未来的一切我是迷茫的。我想,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三百多天呢,日子还早。于是我便随口答到:“操心这些做什么呢,现在还早。”对于我这样不走心的回答,爸爸皱了皱眉。爸爸又问:“你对你现在的学习成绩满意吗?我答:不满意。”爸爸叹了叹气,说道:“其实我和你妈妈都希望你能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能学业有成,所以平常才会多提醒你,但是提醒的次数多了,就会引起你的反感,其实,这何尝不是为你好呢。如今的你没有目标,对于未来没有自己的规划,是很难有所成长的。”听了这些,再回首过去的两年里,我似乎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要做什么,只知道今天的学习是未来明天的考试,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度过了两年。爸爸又说:“如今你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上还有不足就对了。不要说上课听不懂,不要说教师不关心,不要说专业不感兴趣,不要说学校太烂,堕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建造一个事物很难,摧毁一个事物却很容易,要牢牢的记住你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你的学习是为了你自己的未来,别让将来的自己后悔。”

听完这些,我震撼到了。我发现自己的确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总是让父母操心。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做事也总需要人催,从来不会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我虚心的接受了爸爸的话,并向他也敞开了我自己的心扉:“我也知道你们特别希望我能考好,我也希望能以一个好的成绩来面对你们,也不想让你们失望,除了我自己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你们提醒我的次数太多,使我也从心底产生了一种厌烦,所以才会假装听不进去你们的话。”

敞开了各自的心扉之后,我与父母的关系又近了一层,父母答应我不会总是说我,给我施加压力,同时,我也答应父母要以一个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经过这次谈话,我懂得了很多,我也知道了今后要与父母多沟通,多交流,是对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使我们的家庭更加温馨。

六、语文科组邓燚老师推荐阅读书目

《活着》推荐语

03:06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真正的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一切生命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能明白活着的真谛?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作品《活着》,以冷静、简洁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个人如何去承受巨大苦难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破产、战争、饥荒,父母、妻儿、女婿、外孙,因各种天灾人祸一一离他而去,他只剩贫穷和孤独,与一头和他一样衰老的老牛为伴,他仍旧倔强地活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活着》让你知道,一个人经历了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后,仍能简单地活着,友好地对待世界,以及,温柔地对待自己。

本期结语:感谢各位家长、同学们和老师提供的精彩的素材,希望同学们在假期里过得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度过一个平安愉快而充实的假期。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期更精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