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年间,清军入关掳掠

松锦之战以后,崇祯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朝的和议因泄露而失败,明朝更加衰败,明朝正式进入倒计时。清朝也开始了逐鹿中原世界的前哨战。崇祯年十月,皇太极命令阿巴泰领军到明朝掳掠,从黄崖口进入长城,到了葡州大败明朝白腾蛟部。然后攻破河间、景州,进军到了究州,杀了明朝鲁王朱以派。分军抢掠莱州、登州、莒州、沂州,到达海州。清军所到之处,到处掳掠,明朝军队却无所作为。清军的烧杀掳掠,激起明朝人民的极力反抗。顺德府东南以张府为首,府西北以郭宅为首起兵反击。响应者有四千多人。充州有小袁银(袁时中部,又称小袁营)义军起兵救充州府,沿途对百姓秋毫无犯,被百姓称之为“佛兵”。年,小袁银军进攻海州的清军,挖壕沟围城。后清军从山东退兵,路过明朝京城。明朝大学士周延儒督师通州,但是却不敢对清朝出战。清军此次大规模侵掠,攻破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掳掠人口人,牲畜头。自天津至涿鹿,抢掠的财产物资沿途运载的车马绵延三百余里。两个月后,阿巴泰军才返回到盛京。阿巴泰剧照~年,清军侵入明朝的战争,目的仍在掳掠人畜财物,而并不占驻州县。此次出兵前,降清的汉臣李国翰、祖可法(祖大寿儿子)等人上奏皇太极:掳掠战争“便于将领,而不便于士卒;便于富家,而不便于贫卢。将领从役颇众,富家蓄马最强,是以所得必多。贫乏军士不过一身一骑,携带几何?”他们建议攻取北京,灭亡明朝,可使四方贡献,上下同享其利。皇太极通过各方考虑,加上清朝的国情,以为不可,说“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我兵四围纵略,彼国势日衰,我兵日强,从此燕京可得矣。”(《清太宗实录)皇太极阿巴泰军大肆掳掠回师后,皇太极说“此番出征,各旗王、贝勒、贝子、公等家人获财物甚多,而各旗将士获财物甚少。”又说:“此番出征所获财物,必须樽俭节用,岂可恃俘获以为生计乎?夫出师征伐,以有土有人为立国之本,非徒为财利也。至于厚生之道,全在勤农桑耳。”(《清太宗实录》)经过这次抢掠,皇太极意识到依靠俘获明朝人口为生的局限性,清朝不仅需要土地人民,还需要效法明朝的封建统治制度,为统一中原世界打好了基础。因为清朝勋贵的氏族奴隶观念严重,清朝勋贵的权力已经开始威胁皇权。只不过,皇太极还没有开始改革,就在这年暴毙,死因不详。皇太极35岁继位,50岁死亡,在皇太极统治下的清朝,虽然大力改革,将国家开始逐渐变为封建制度国家,但是此时的清朝主要还是为了俘掠人畜财物,依然还是属于奴隶制国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