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玉
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放在大历史中来看一点没错。
比如,当一道难题摆在伍子胥和伍尚兄弟面前时,两者就勾选出了不同的答案,而这不同的答案也将最终决定这两人命运的走向。
楚平王在奸臣费无忌的鼓动下将大臣伍奢下狱,为了达到斩草除根的目的,他们以伍奢的性命为要挟召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员和伍尚回来。
傻子都知道回去会是个什么结果。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兄弟俩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哥哥伍尚决定回去陪着父亲一起受死,伍员选择亡命天涯。
知子莫若父,这个结果也完全在伍奢的预料之内:
“伍尚为人比较柔仁,肯定回来,伍员性格坚韧,一定会想办法先活下来然后再找机会给我报仇。”
对于伍员的个人能力伍奢更是自信,他临死时断言:“楚国君臣以后要过苦日子了。”
结果是,伍尚和父亲一起被诛杀,伍员亡命天涯最终将脚步停在了吴国。
公元前年,吴王阖闾大举伐楚,五战五胜,直接就攻进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接着,楚国人亲眼见证了伍子胥将楚平王的尸体挖了出来然后鞭打了三百下。
讲真,伍子胥连死人都不放过,这事做得确实有点过分。但这里笔者想讨论的还是他当年作出的选择。
如果伍子胥当年和大哥一起回去陪着父亲受死,那么历史上很可能不会留下他的姓名。当他选择亡命天涯的那一刻,他的未来注定是一片空白,被赋予了无数种可能。
在吴国,伍子胥不仅亲自操盘帮助公子光上位,成为吴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吴王阖闾。他还与大军事家孙武一起协助阖闾一路扩张,将吴国的影响力扩展到最大。灭楚就是他们君臣功业的顶点。
▲伍子胥《东周列国春秋篇》/剧照多么辉煌的一生。
此后的伍子胥还将继续影响吴国的政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吴越争霸的剧情中他也算主演。
至今,他的名字还会被人时不时地提起。
有人可能会非议伍子胥当年的行为,说他不如大哥孝顺。其实吧,两人的出发点都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
伍尚以生命成全了自己的孝顺之名;伍子胥以为父报仇告慰了父兄的在天之灵。
可是呢,伍尚只需忍受瞬间的痛苦,而伍子胥每走一步都面对的是深渊,简直就是嚼着玻璃在前进。怎么说呢,他能够摆脱楚国的追兵顺利逃到吴国已经算是奇迹。
可见,在这个事件中活下来的人才是最痛苦的。说实话,要想活下来还有所作为,伍子胥需要的不仅是个人能力,此时,强大的内心才是最要的。
对,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性格坚韧,心如铁石。
谁说刘邦又不是呢——
当局面对项羽越来越不利时,他在无奈中打起了手中的人质牌,楚军在阵前架了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并将刘邦的老父亲架在上边:
“刘三,要是不投降就将你爹给煮了。”
说实话,项羽的行为肯定给刘邦内心造成了强烈冲击。刘邦多年四海为家,对家的概念很淡,但对面毕竟是自己的老父亲,他怎能忍心看着老爹被项羽残杀?
可他的身后又是数万汉军,这些人跟着他无非就是拼一个前程,他刘邦代表的可不仅是他自己。
再说,多年的浴血拼杀,眼看已经看到黎明的曙光了,结果项羽不按套路出牌。
在短暂的思想斗争之后,刘邦给了项羽答案:
“咱俩以前结拜过,我爹就是你爹,记得到时分我一杯羹。”
呵呵,不吃你这一套。
在这次博弈中,刘邦虽然展现出了超高的政治智慧,但毕竟也是冒着老爹被杀的风险。
没有一个强大的内心真的是做不到呀。
▲刘邦电视剧《楚汉传奇》/剧照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受困于这座围城中——
在李渊成为唐高祖之前,李渊的家庭是被幸福的氛围包裹的:事业顺利,家庭富裕,儿子们不仅有才还兄友弟恭一片和谐。
当李渊走上创业这条不归路,他几个儿子之间的平衡也在时间的作用下被彻底打破,他们之间的矛盾甚至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李建成是嫡长子,有一定才能,在李渊集团入主长安的过程中立了一些功劳;李世民是次子,但大唐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
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自然让战功赫赫的李世民内心极度不平衡,凭什么?
尤其是李世民身后代表了整个秦王府的文武官吏、关东官吏、诸侯降将的利益,这些人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就必须先把李世民扶上太子的位置。
而此时的李渊又彻底堵塞了秦王势力进入长安朝堂的通道,大唐的朝廷形成了以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以及李渊在隋朝时的那帮老同事为基本盘。
两方的矛盾越积越深,当时大家其实都嗅到了一丝火药味。而李渊的犹豫徘徊最终导致了“玄武门之变”的上演。
那天,李世民杀掉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诛杀了他的十个亲侄子,并强迫父亲李渊将所有的权力都让给了他。
尘埃落定,在那一刻,大唐其实已经迎来了李世民的时代。
只是不知道,李世民在亲手射杀兄弟的那一刻内心到底在想些什么?有没有恐惧?
这些都不得而知。
我们只能以事件的结果来定义:李世民是一个心如铁石的人,为了实现个人目标,他什么都可以舍弃。
正常,李世民虽然出身高贵,但在战场上的他简直就是项羽附体。史书记载,战场上李世民经常是身先士卒,敌人的鲜血灌满了整个袖子简直就是他的常态。
战争锻造出了一个新的李世民,一个脱离了被传统因素所束缚的铁人。
这样的人做事绝对不会被感情所牵绊。
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玄武门事变中的李世民脑中想的只有胜利,别无其它。
怎么说呢,如果李世民表现出一丝柔仁,可能他早已经被历史淘汰出局,根本就走不到玄武门这一步。
大部分人读历史总会以感情的维度去评判一个人物,但这样绝对不够全面。
就说李世民吧——
他选择以武力解决和兄弟们之间的矛盾并在同一天之内将十个侄子斩草除根,这事做得确实过分。
还有,他那老父亲后来也是在战战兢兢中度日,夏天李世民去九成宫度假的时候也从来不带上父亲李渊。好像也不近人情。
但你想想,玄武门当时的情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谁都明白:在这种游戏中,那些心软者,犹豫者将会被直接淘汰出局,历史不会再给他任何机会。
▲李世民电视剧《贞观之治》/剧照死亡在李世民这种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人面前确实不算什么,但他考虑更多的则是自己人生的抱负。
后来的“贞观之治”确实证明了李世民是一代雄主。同时,他还喜提“天可汗”的荣誉称号,大唐的名号响彻东北亚。
从这个维度来看,李世民又是一个好皇帝。
所以呀,像刘邦、李世民这种人,你不能以简单的道德维度去评价他,而更应该看他,为历史作出了什么贡献?
这才是评价一个帝王的核心。
同样,那个一生坎坷的伍子胥,你也不能以简单的道德维度去评断他。
总结一下:能够做到这种境界的人,都是狠人。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原来,项羽公司流失了这么多人才/
点击下方名片(下方蓝色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