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应物兄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可与钱钟书

辽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3196.html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就是李洱先生写的《应物兄》,这是一本讲述当代精英知识分子的书,被誉为钱钟书先生《围城》的姐妹篇,现代版《儒林外史》。应物是个名字,姓应,名物。应物出身于济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原名应小五。初中班主任给他改名应物。“应物”二字出自晋人何劭的《王弼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无累于物者也。大意是说,世间万物,都会对人的情绪造成影响,让人欢喜,让人忧愁。但是境界高的人,都会受万物的影响,却不被万物拖累。简言之,虽应于物,但身外无物。

应物从小刻苦攻读,考上了济州大学,接着考上该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的研究生。这位教授是位儒学大家,学力弥深,接着应物娶了教授千金,顺利留校任教,也成了一位儒学博士,带研究生,出书讲学,但是名声不显。有次出一本关于孔子传记的书,孔子传记都被人写滥了,古往今来无数人在写,根本没人看,于是出版社取了个赚人眼球的书名:《孔子是条丧家狗》,总编跟责编说,这是应物兄的稿子,你们仔细校对。没想到责编以为作者名字就叫“应物兄”,便把这三个字堂而皇之写在样稿上。总编拿来一看,乐了,应物兄好,比应物好,就以应物兄的名字出版发行了,没想到此书大火,跟同一时期某丹和某天的著作一样,成为洛阳纸贵的畅销书。

拿到样书,他跟总编说,作者名字都写错了,你们怎么校对的。总编却说,应物兄好,以物为兄,敬畏万物,显示出人类在万物面前的谦卑。他表示抗议,但是书已经发行了,抗议也就没用了。从此人人都叫他应物兄,也不管他有没有资格给人家当兄,而且好多明显可以叫他叔叔的人也称其为兄,让他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说,应物兄火了。火了之后,校长便让他筹办“儒学研究院”,聘请海内外声望卓著的儒学大师入院讲学,沟通各界大佬的鼎力支持,等等,全书就是根据儒学研究院的筹备工作展开的。这本书李洱先生整整写了13年。年春天,经过两年多准备,他开始动手写这部小说。当时住在北大西门的畅春园,每天写作八个小时。但是写到一半,被车撞了,接着母亲不幸去世,间断三年之后,他重新开始创作,前后写坏三部电脑,终于在年初冬完稿。

本书用经史子集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形形色色的当代知识分子的言行举止。各章节都攫取首句两三个字作为标题(即《论语》各章节取名方式,小编注。),而后或叙或议,或歌或哭,或赞或讽,从容自若地展开。各章节自成体系又互相勾连,不断被重新组合,产生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意义。

《应物兄》的出现,标志着新一代作家知识主体和技术手段的超越。小说构建了一幅浩瀚的时代星图,对于汉语长篇小说艺术而言,《应物兄》已经悄然撬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地图的坐标。年8月16日,《应物兄》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论界高度评价《应物兄》:李洱的语言生成方式极为高妙,他的语言是君子的语言,温润如玉。以才学入小说,这个类型的小说家,前面有写《镜花缘》的李汝珍和写《围城》钱锺书,李洱是第三个。但是李洱要处理的问题,却比前两位要大很多。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实事求是地说,在知识系统的完备、文学史素养的深厚、文学研究的专业性几方面,李洱都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位。李洱写知识分子很到位,没有在外面写,而是深入知识分子内里。他有真切的感悟和体验,也有深入的思考和思想。他写的是生活、是生命、是心理、是文化。他把知识分子时代化、细节化、知识化,他用了知识分子语言写知识分子,用知识分子文体写知识分子,用知识分子风格写知识分子。这就是他的成功。他纵横捭阖,收放自如。他既诚挚又狡黠,既严肃又八卦,既得体又放松。他是碎片阅读时代的“李洱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李洱王”。他重新在审视今天可能并不讨好的知识分子议题,审视历史,话语和梦。他绵密的语法,大量的知识完全不讨好,在今天简直向死而写,但是他重新创造了结构,召唤了写作的勇气。光是这点本身,就称得上伟大。......

如果说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还有一本深刻严肃直指人心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读,那么《应物兄》必当首冲。这本书的最大亮点,便是写了许多高级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是非常隔膜的,我们看了许许多多的书,但是几乎很少有描述知识分子的,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即使略有描述,也不细致深入。因为作者本身并非高级知识分子,有的不在这个群体,有的国学基础不深,换言之,没有生活。

《围城》之所以成为惊艳至今的佳作,除了钱钟书先生高超的文学创作水平之外,便是他比文学创作水平造诣更深的国学素养,对于他来说,写小说只是“小道”,游戏而已,他引以自豪的毕生成就并非《围城》,而是《管锥编》。幸运的是,李洱两者皆具,他给了我们惊喜,成为继钱钟书先生之后又一位描刻知识分子众生相的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