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围城道尽与人处事与婚姻的真相

浙江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78.html

有时真的感叹时间的神奇。随着年岁的增长,以前拒绝看的书,现在看起来是津津有味,还能通过读书自省,透过书本里的故事反视自己的生活,竟也能总结出不少道理。

《围城》这本书最有名的话就是: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进一步解释的话钱老先生也写了: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

这话容易让人恐婚,仿佛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似的。然而我大概对于杨绛先生写在书后面的两篇文章太入迷了,毫无这样的感觉不说,反而感到了丝丝甜蜜,吃了好大一嘴狗粮。

很多人在看到方鸿渐和孙柔嘉吵架的片段时感到非常真实,有的说爸爸妈妈就是这样,有的说自己和老公/老婆就是这样,不得不说钱老先生写得很有画面感,但他们的婚姻并非源于爱情啊。

方鸿渐和孙柔嘉,像两个找不到更好的对象的男女,抓住还不错、并不讨厌的对方,迅速跳入婚姻这个自以为的保护伞,以此来逃避现实的失败。就像现代很多男女一样,有的男人作为个体并不怎么样,靠着表象的体面,娶妻生子,把婚姻作为人生成功的资本,却又不好好的经营,最终还是那个失败的个体;女人也一样,没有能力获得个体的成功,把全部心力局限到家庭这个极小的天地,很有主张却无法控制生活的走向,最后让自己遍体鳞伤。

他们是芸芸众生中典型的夫妇,却并不幸福。回想一下近些年逐年攀升的离婚率和高考后的离婚高潮,这样的典型可能真的不在少数。细读他们吵架的片段,明明前一秒钟还在自省、想着回去怎么对对方好,后一秒就开始为了一句话的不舒服开始吵。如果说他们之间有爱,那这些爱的存量不够多,不足以让他们如此频繁的消耗。

再看书后杨绛先生的两篇短文,虽说是在为书做注解,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钱老先生的爱慕和理解。杨绛先生一再说“钟书痴气”,这“痴气”放在有些家庭,可能妻子会嫌弃丈夫长不大、幼稚、不成熟,可能还会因此生出许多争吵来,就谈不上生活的乐趣了。而杨绛先生说杨老先生“痴气”,反而有点恋爱中的小女生向闺蜜吐槽男朋友,实则觉得有趣、有婉转秀恩爱的成分。

所以说婚姻要始于爱情,长久于彼此欣赏和理解。像方鸿渐和孙柔嘉这样开始的不那么单纯(方鸿渐认为孙柔嘉嫁给他是煞费苦心,而自己对她仅仅是不讨厌),还都自视甚高,婚后只能看到对方的缺点,而没能互相包容、扶持,结局就是早就注定的了。

这本书看起来很过瘾,因为作者的文笔实在太赞,有人说好的作者就是对细节的刻画特别深刻,我非常赞同,钱老先生很多句子都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和竖大拇指,比如下面对车的描写:

“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机器是没有脾气癖性的,而这辆车倚老卖老,修炼成桀骜不驯、怪癖难测的性格,有时标劲像大官僚,有时别扭像小女郎,汽车夫那些粗人休想驾驭了解。”

还有对高校长脸的描写,美术好的人大概可以通过这一句话的描述就画出个八九不离十:

“高校长肥而结实的脸像没发酵的黄面粉馒头,“馋嘴的时间”咬也咬不动他,一条牙齿印或皱纹都没有。”

还有一些我们现在常说的道理,比如婚前要旅行的爱情观,比如人际关系的维护,钱老先生在年就已经告诉大家了:

“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且慢,你听我说——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庆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请吃饭好比播种子:来的客人里有几个是吃了不还请的,例如最高上司和低级小职员;有几个一定还席的,例如地位和收入相等的同僚,这样,种一顿饭可以收获几顿饭。”

“一切做长辈的都不愿意小辈瞒着自己有秘密;把这秘密哄出来,逼出来,是长辈应尽的责任。”

书中有一句话特别对,尤其是在现代社会:

“我觉得不必让恋爱在人生里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许多人没有恋爱,也一样的生活。“

我认为把恋爱改成结婚也对。对于现代男女来说,结婚不是吃饭睡觉一样的必需品,没必要看得太重,更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要素,没必要为了完成而完成。知乎上高赞的回答不也说嘛,成功的婚姻就是当这婚没结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