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突兀其来打乱了开学的步伐,呆在家里的孩子们,对游戏的痴迷性和依赖性远远超出了这个社会的预想,突然想到马云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强调做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游戏,这种格调显然非一般人所能达到。
从伦理角度讲,马云已经看透了游戏的本质和人性的底限,他努力坚持企业的底线是不让人迷失本性,而游戏恰恰能让人迷失自我,就像精神鸦片一样,让成年人沉醉,让孩子们迷失。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和值得整个社会思考的问题。更多的孩子们可以不吃不喝打一天的游戏,写作业成为敷衍了事的差事,“对、错”已经不重要,那还有时间审看?因为爸爸妈妈说了,做完作业可以玩会游戏,赶时间做作业,为的是玩游戏。
如果说这是目前青少年的普遍现象,你可能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但如果你从你身边的孩子算起,看看有那个不是这样,你或许就信了。
面对游戏,家长们显得无可奈何,他们阻止不了这个时代赋予给孩子的物质丰富,包括给孩子们买手机,即使不买给孩子,家长们的手机也会被孩子们霸占,因为来自游戏的诱惑性和吸引力早超出了人们的理解,同龄人之间交流的话题不是诸子百家的经典名句,也不是理化学中的符号公式,而是“你吃鸡了吗”?
这是一个庸俗战胜高雅、游戏碾压文化的时代吗?显然不是,可面对现实中的困惑,谁能带领孩子们走出游戏的围城?
谈到游戏,不得不谈到客户端,如许多的APP像春天的百花一样,潮水般涌入人们的视线,为了在互联网的巨头当中分的一杯羹,各显神通,纷争之下,廉耻皆无,不但触角伸向了教育,更借教育伸向了孩子们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