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方鸿渐,他是这样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你知道吗?
我们都知道,出国留学是很多学子的梦想,想要出国留学不仅要有一份好的简历,还要考托福、雅思、签证,准备昂贵的学费,这对很多家庭来说都是备受考验的事情,但是有,在《围城》里有一个,他只用一封信就获得了出国的留学费用用,你说神奇不神奇?
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
图:《围城》事情是这样的,方鸿渐的父亲是前清举人,一个县城里的大绅士,在他上高中时候,有一个商人叫周经理,到他家登门拜访,通过和方鸿渐的父母商量,把自己的女儿和方鸿渐订了婚。
那会方鸿渐对婚姻大概还没有什么概念。订婚之后,他们并未见面,两年后方鸿渐上大学,第一次见到别的男生女生谈恋爱,想起自己的未婚妻读了一年高中就回家务农了,他就觉得特别不公平,对于婚姻有了自己想法的方鸿渐就不想这个周经理的女儿结婚了,所以他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信里言辞恳切,间接表达了,不想和周小组结婚的想法,没想到,他的这一想法被他的父亲驳回了。
图:《围城》方鸿渐从那以后死了心,不敢再妄想悔婚,只等着大四毕业以后和这个周小组结婚。没想到,大四那年,父亲来信告诉他,他的未婚妻得了伤寒病死了。但是父亲嘱咐他写一封信给周经理针对这件事情慰问一下。
于是,方鸿渐写了一封很长的慰问信给周经理,周经理收到信,觉得这方鸿渐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便让下面的王主任给予回复。王主任看到方鸿渐写的这封信,在周经理面前把他深深的恭维了一番,说方鸿渐文法好,而且从信可以看出来方鸿渐的人品好,是个非常有前途的孩子。
图:《围城》周经理这一听,很高兴,就让王主任回信说,女儿虽然未过门,但是女婿的名分不改,他只有一个女儿,就把办喜事儿的钱加上方家给的聘礼以及女儿做生意所得的利息,一共两万块钱,给方鸿渐做留学费用。
这就好比天上掉馅饼呀,方鸿渐怎么也想不到这样好运气落在自己头上,对死去的未婚妻十分的感激。
方鸿渐真是好命气,文笔也真是好,用一封信就获得了出国留学的费用,真是让人羡慕呀。
图:《围城》可惜他到了国外留学,换了几个学校,并没有认真学习功课,只是这里玩玩,那里玩玩而已,到了第四年,看看银行卡里没啥钱了,就想着要回国了。
他没取得博士学位,怕父亲责骂,回信说读博士没有什么用处,他也是真是会为自己找台阶了。这封信就像他上大学的时候写信要悔婚一样,被他的父亲和老丈人识破了。
这个时候的方鸿渐哪怕去混个博士学位也得六个月,但他手里已经没有钱了,时间也来不及,他心里想,就骗家里人说是博士吧。于是,他在一个爱尔兰人买了一个假的文凭回家糊弄父亲和老丈人去了。
图:《围城》方鸿渐用一封信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外出留学的费用,却买了个假文凭回来了。小编觉得他当时写的慰问信不过为了走个形式,有几分真心无可考证,但他的文化可以说确实无误是个假的。
方鸿渐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在他拿到那笔钱去留学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出国出来在自己的老丈人做事时候的那种憋屈;也不会想到,自己最爱的女人会因为这一纸假文凭离开他。
图:《围城》方鸿渐用他一时的小聪明获得了出国留学的费用,但终归无法逃脱不学无术带给他的落魄,真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呀。
小编不仅感叹,虽然真正要修一个留学文凭难了些,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到的真的学问才是最重要的。
当今社会,比方鸿渐那个时更加重视教育和学历,也有人为了一份工作,一个职称办假文凭、假简历。
图:《围城》历史是多么的不同,又是何其的相似。钱钟书先生在写《围城》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现在的社会风气竟然到这样的地步吧?
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固然辛苦,但只有真才实学才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劝君莫学方鸿渐,最后落得个学问没做成,爱情也不美满的悲剧人生。
图:《围城》所以小编敬佩那些出国留学、认真苦读的中国学子,他们在异国他乡求学,有时靠打工支撑自己的学习费用,用自己的的努力为自己的人生添加精彩的一笔,在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上也会更加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