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上学,上海妈妈ldquo组团

今年,国内疫情肆虐,北京、上海等多地,孩子们纷纷又开始了上网课。面对疫情常态化,据我们身边家长反映,不少家长改变了孩子教育路径。

一方面,体制外双语学校的家长,因担心国际教育不稳定以及外教流失问题,而转回体制内;另外一方面,部分家长对出国计划产生犹疑,有的将计划提前至中学甚至小学,但也有推迟甚至取消留学计划的。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家长们做出教育路径的改变,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近期,我们针对位家长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以及深度访谈。

虽然样本数据有限,并不足以概括所有家长面貌,但相信这份总结与参考会给家长们带来启发和思考。

无论身处什么体系的学校,学校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这是我们在问卷中看到的真实切割面。

尤其是在疫情常态化,国际形势动荡的当下,这种“变化”和“流动”现象尤甚。

我们的问卷结果显示,17.9%的家长改变了原有的教育计划,40.63%的家长正处于犹豫观望中。

其中,体制外国际化学校和体制内学校之间出现了诡异的“双向逃离”。

8.11%的家长想转轨到国际化学校,与此同时,18.92%的家长想转回体制内学校。

另外,家长们原本的出国计划也发生了改变。24.32%的家长出国时间提前,18.92%出国时间推迟。

但本科留学依旧是主力军,占比45.95%,其次是高中,占比24.32%。

对于教育规划的改变,原因多样。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担心国际教育和留学的不确定(54.05%);浏览相关数据、新闻后选择(40.54%);担心外教流失产生影响(29.73%)。

当然,我们的解读不仅停留在数据层面,我们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