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钱钟书为什么不让唐晓芙嫁给方鸿渐?了解了这一背后的原委,我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钱钟书尖酸刻薄,并且同情杨绛了。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以尖酸刻薄的语言描绘了许多人物,但是唯独一个人例外,那就是唐晓芙这个角色。杨绛读完这本小说后表示,钱钟书太喜欢唐晓芙这个人物,所以不肯让她嫁给方鸿渐,因为方鸿渐配不上唐晓芙。事实上,唐晓芙这个角色是有原型的,她的原型是钱钟书的大学校友赵萝蕤。赵萝蕤是当时著名的美女才女,名声甚至超过了林徽因。钱钟书暗恋赵萝蕤,这是清华大学所有的人都知道的事实。但是赵萝蕤看不上钱钟书,她甚至觉得钱钟书的个性尖酸刻薄:“他全身上下都透着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冷嘲热讽,他没有莎士比亚的博大精深,也没有拜伦的浪漫和放荡,...小家子气,只会耍小聪明,毫无意思。”老实说,我读完《围城》后,也有相同的感觉。不过钱钟书很幸运,他后来遇到的杨绛温文尔雅,能欣赏并包容他的一切。这一点在杨绛的回忆录《我们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钱钟书第一次见到杨绛时,脱口而出一句傻乎乎的话:“我还没有订婚。”杨绛觉得这话很可笑,但是为了不让钱钟书尴尬,她就顺口应道:“我还没有男朋友。”比杨绛大一岁的钱钟书,在杨绛身边完全像个小弟弟。杨绛生孩子住院的时候,钱钟书去看望,都要一副苦瓜脸报告他又闯了什么祸:墨水把房东家的桌布浸坏了,把台灯摔坏了,门轴的滚球掉了......每次,杨绛都会宽慰他说:“没关系,我会修好的!”然后,钱钟书就高高兴兴地回去,继续祸害各种家具。有了女儿钱媛后,钱钟书变得更加幼稚,每天睡觉前都要在女儿的被窝里埋下各种大大小小的玩具和文具,然后静候女儿的惊叫,他就会得意地大笑。女儿渐渐长大后,变成了父母之间的仲裁者。钱钟书做了“坏事”后,不服杨绛的批评,就让女儿来仲裁,然后才会乖乖闭嘴,继续策划下次的“坏事”。说实在的,钱钟书的成就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杨绛的鼓励和包容。而杨绛却因甘心站在钱钟书身后,埋没了不少自己的才华。为此,我稍微同情她一点。这样要好的一家三口,却在两年内天人永隔。年,钱钟书病逝。此前一年,女儿已经先他们而去。在接下来的四年时间里,杨绛用心记录下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完成了回忆录《我们仨》,并于年出版。此时杨绛已经92岁高龄。杨绛先生的文笔之美不必讳言,她淡淡地讲述三个人生活的琐碎点滴,从容的叙述中蕴涵着浓浓的深情,让人不由得感叹:何等高超的笔法,才能让人浑然不觉?这才是正宗的文人风度!此书出版至今已二十载,仍有读者的书评或感想不断问世,每次我都会找来细读,感觉读者似乎比杨绛先生本人还要伤感,这让我因而更加怀念她的孤独,佩服她的坚强与豁达。当我们白天被生计所迫,追名望和利益时,被浮躁所裹挟,夜晚读读杨绛的文字,静下心来品味生活,难道不是一次心灵的放松和提升?如果你也喜欢杨绛或钱钟书,那么《我们仨》绝对不能错过。
杨绛用她淡然中透着深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特殊家庭六十三年的风风雨雨。虽说生离死别,令人不忍卒读,但更让人动容的是三个人之间的深深羁绊。钱钟书在杨绛面前完全像个顽童,而杨绛一生都在包容他,支持他,这份感情之深,实在难以形容。《我们仨》一书,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真谛。生与死,聚与离,都在其中。短短两年,一家三口天人永隔,但他们生前的点点滴滴,却被杨绛用文字铭记,并留传至今。这是生命的真理,也是文学的魅力。一本书,更是一个家族的传奇,一段生命的见证。杨绛在书中写道:“我常想,人生在世,能有几许真情?能有几许知己?”这句话,概括了她一生的疑问和收获。能与知己白首,实属不易。我们读这本书,除了被文字所动,更应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人生苦短,爱恨离合,都在转瞬之间。
我们仨杨绛传永不褪色的优雅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智慧精选月销量¥2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