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

刘云涛 http://m.39.net/pf/a_4394487.html

01

最近把经典小说《围城》又看了一遍,多年前曾经看过一遍,不过当时看得比较粗浅,这次花了几天细细看完,并和电视剧版一起结合着看,不得不佩服钱钟书的文笔,各种精妙的比喻俯拾即是,讽刺,幽默的语言,跟着钱氏的犀利笔触,看到一幅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态图。

杨绛在《围城》的后序里这样写道:

这本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后,他就告诉我下一段打算写什么,我就急切地等着看他怎么写。

虽然,关于《围城》,杨绛这样说道: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如此一针见血,估计只有同时经历过围城内外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评语。

但是,我们看到钱钟书和杨绛的婚姻,却是琴瑟和谐,鸾凤和鸣,是难得的一对文坛伉俪。

当时,两人的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为了支持钱钟书写著《围城》,杨绛不仅不抱怨,甘心做起灶下婢,劈柴生火做饭,处理各种家庭事务,而每天饭后逐段阅读小说的时间,是杨绛最为快乐的时光:我大笑,是惊喜之余,不自禁地表示“我能拆穿你的西洋镜”。钟书陪我大笑,是了解我的笑,承认我笑得不错,也带着几分得意。

这样一对心有灵犀的灵魂伴侣,成为我们人人都为之羡慕的模范夫妻。

不过现实往往是,我们大多数人遇到的都是方鸿渐和孙柔嘉式的婚姻。

02

按理说,方鸿渐与孙柔嘉经过长途跋涉、舟车苦旅后,顺利到达了投奔的三闾大学,也算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因为在书中,钱钟书借赵辛楣之口这样说道:

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共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然而,婚后方鸿渐和孙柔嘉的生活却是一地鸡毛,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并且方鸿渐发现孙柔嘉其实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完全不像婚前表现的那么柔弱。

仔细想来,他们的吵架是必然的。

婚前方孙两人对对方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是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相识,到了三闾大学后,孙柔嘉对方鸿渐表现出“甜蜜的执拗”,“柔懦”,“像个无知可怜的弱小女孩儿”,“向他求计”,对他“言听计从”,如此种种,让方鸿渐对她产生了温柔的保护心。而后两人在一次意外场面中仓促订婚,但是方鸿渐对孙柔嘉说:“不过我是饭桶,照顾不了你。”孙小姐对方鸿渐说:“希望你不懊悔。”

从头到尾,都是孙柔嘉一人在苦心追求方鸿渐,可是当她用尽千方百计嫁给了方鸿渐后,心中却一直抱有很大怀疑,觉得方鸿渐并不是那么爱自己。

每一次,孙柔嘉与方鸿渐吵架,其实都是她想要得到他的爱:

“你真是爱我,不用我说,就会知道。唉!这是勉强不来的。要等我说了,你才体贴到,那就算了!

可是爱能要,就会得到的吗?

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愿,逼迫、威胁和争吵是得不到爱的,所以孙柔嘉越是逼,方鸿渐走得就越远。

03

《围城》中有一句揭示婚姻本质的话:

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的资本了。

方鸿渐和孙柔嘉,也是属于条件合适、两不相厌的一对。

方鸿渐最爱的人是唐晓芙,可他对唐晓芙的那种感情,把他扰得做事吃饭睡觉都没有心思,一刻都不饶人。

这样的感情有它独特的快乐,可就像抓得越紧的沙,往往会流失得越快;

在意当然是爱情的基础,但当在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成了过硬易折的爱情,也是极折磨人的爱情。

面对孙柔嘉,不能说方鸿渐一点感情也没有,只是这些感情没有深厚到足以抵御大家庭鸡零狗碎的生活琐事,因为婚姻其实是两个家庭的事。

在他们回家之后的婚姻生活里,曾经私语的情话变成了喋喋不休的争吵,对各自家庭成员的指责,鸿渐家中二奶奶、三奶奶平时嚼的各种闲话,柔嘉的贴身保姆对鸿渐的敌意和看不起,柔嘉姑妈对方家的轻蔑和嘲讽,这些都是平日里相互埋怨和挑起争端的导火线。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不是死于无爱,而是死于被家庭所累。

无论彼此相爱的,还是不够爱的,当走进婚姻这座围城后,总想冲破城墙往外逃。

其实,我们想要进入婚姻这座城池的时候,少一些对梦想的期待,多一些对现实的考量,少一些指责挑剔猜忌,多一些沟通包容爱护,不让婚姻成为一种羁绊,用心经营并不断自我增值,那么我们都能过上杨绛与钱钟书那种令人艳羡的婚姻生活。

如果眼下的你,对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觉得迷茫的话,不妨买一本《围城》来看,钱钟书会用他幽默的语言,为你展现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教会如何聪明地看待这世间百态。点击下面链接,就能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