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文学用典雅的语言和世俗分开

文学可以分为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高雅文学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纯文学,适合于有一定文学功底的人创作和阅读。通俗文学一般指那些故事或者网络小说,适合于一般大众阅读。当然两者也有概念交叉,高雅文学可能会有通俗文学的语言或结构出现,通俗文学也可能会有高雅文学的一些语言出现。或许都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受众,两者出现了融合现象。而高雅文学大多使用一些高雅的语言,要和世俗分开。文学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意识形态的反映,世界有什么存在,文学世界里就会有什么存在。高雅文学兴起的时候也是从通俗文学中脱胎而来,并非凭空产生,从乐府诗的创作似乎可以看出端倪。汉代设立音乐机关叫做乐府,专门采集民间歌诗,整理成册,采集上来的歌诗都是通俗的作品,要经过文人的加工润色才能发表。后来或许是采集歌诗的人懒政了,或许是乐府的解体预示着采集民间歌诗的途径被彻底堵死了,文人士大夫开始创作乐府诗,让乐府不再代表音乐机关,而成了一种诗歌体裁。文人士大夫创作的乐府诗较之民间的乐府诗要高雅得多,也更能在知识分子中间迅速流传,但在民间就不能做到广泛传播了,相对于那些纯粹的诗歌,文人士大夫创作的乐府诗还是能让更多人普遍接受的。通俗的语言与格调,让乐府诗变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传唱,也更利于传播。而文学史上流传下来的大部分作品并不是乐府诗,而是作为高雅文学典范的诗词,虽然有些诗词写得比较俚俗,但还是得以流传。经典阅读文学馆老舍朱自清鲁迅散文随笔作品集京东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28.8购买已下架那么,高雅文学为什么会作为文学的主流被广泛流传呢?或许因为高雅文学用了典雅的文学语言吧,当然更要有深刻的内容,不然只是具有典雅的语言却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也就不被人们喜欢了。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虽然古今的作者都会对一些相同的事物进行描述,但往往语言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李白眼中的月亮和杜甫眼中的月亮是不同的,李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白居易眼中的夕阳和李商隐眼中的夕阳也是不同的,白居易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即便是同一个诗人,写同一种事物,获得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或许因为不同的人生处境会获得不同的感情吧。李白写月亮的诗句很多,寄托的感情也是非常多的,不同的人生时期写月亮会有不同的感情寄托。而真正的大作家会锤炼纯文学语言,弄得既富有鲜明个性又能恰当地表情达意,还能让有点文化水平的一般人都能看懂,不然只会成为专业著作,得不到广泛流传了。钱钟书的《管锥编》用古文写成,成为专业的文学、历史研究著作,恐怕没几个人能读得懂,而他的小说《围城》却能得到广泛传播,深受一些读者的喜爱。即便如此,他的《围城》仍然属于高雅文学的范畴,并不是通俗小说那么简单。相较于诗词,小说就算是通俗文学了。但小说成为文坛主流之后,也分了个三六九等,除了内容的区分就是语言的区分了,内容方面有乡土、都市、玄幻、犯罪等的区别,语言方面有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区别。通俗文学自不必说,高雅文学始终是文学的主流,并且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不想让位给通俗文学。虽然通俗文学发行量大,影响力大,赚钱多,但并不能给人持久的影响,有的还要翻拍成影视剧,已经大大背离了文学的初衷。高雅文学当然也有被翻拍成电视剧的,大多不赚钱。或许,文学短期内不具备功利性,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具备功利性的。郭德纲你要高雅文学随笔德云社市井文化听戏打牌挣钱败京东¥33购买已下架文学的价值在于影响人,并且影响深远。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都影响人,只是语言和格调不同,没有什么太多的高下之别,只要能对人产生之久的影响力的就是好作品。但从好作品产生的数量来看,还是高雅文学产生的好作品居多,通俗文学格调比较低,只是奔着赚钱去了,却忽视了对人性的描写与刻画,忽视了作品的细节打磨,也就失去了持久的影响力。故宫人文版:这是紫禁城(下单客户抽送帆布袋)京东好评率97%无理由退换旗舰店¥购买已下架高雅文学为了和世俗区分开,保持了典雅的语言特征。《诗经》中的句子大多属于歌谣,和人们日常的对话是有很大区别的,也具有了一种典雅的语言在里面。后来的楚辞、汉赋大多成了典雅的书面语言,而脱离了口语的运用,成了那些时代文学的典范。也就是说,那些时代并非没有通俗的语言,而是通俗的语言不如文学作品。说白了,创作文学作品的大多是文人士大夫,是官僚阶层的人们,越到后来的朝代就越宽松,在唐代不做官的布衣诗人为数不少,但都秉持用典雅的语言写诗作词,不会大量采用通俗语言,也不会流于俚俗。“元轻白俗”是一个特例,元稹和白居易也因此被后人诟病。高雅文学的典雅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着独特的创新,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在文学史上有着复古、创新交替并相互循环的过程,历久不衰。此外,高雅文学的典雅语言有一种持久的审美意义,不像通俗语言不具备太多的审美意义。毕竟,文学语言不仅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而且具有一种语言的审美,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说到底,语言是有力度的,高雅文学的语言更具有这种表现的力度,也时刻要与世俗分开。虽然文学创作的内容来源是世俗生活,但语言还是作家自己的,并非从了流俗那么简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