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本文系原创,欢迎转发分享)看完钱钟书的《围城》,刚好花了整整一周时间。其实在多年以前,不只一次翻开过这部作品,可是每次还没等船靠在香港的码头,就已合上书本丢到一边,装作好似看过。对这句著名的“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去”早已了熟于心,便“自负”地以为没有看这书的必要,这正如“井底之蛙”没跳出井口,自是不知天空的辽阔。此次在相仿于作者当年动笔写《围城》的年纪重新认真读一遍,才真的颇有感悟。窃以为,《围城》写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知识分子(文艺青年)的爱情、受教育、找工作、人际关系等等,事隔七八十年,以为会有时代的隔阂,可是在钱老的笔下,方鸿渐、孙柔嘉、苏文纨们仿佛还活灵活现存在于我们身边。看《围城》,也许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让人忍俊不禁的诙谐语句了,层出不穷的各种比喻也营造出一种淘气似的幽默风趣,他说“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下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他说“曹元朗脸上一圈圈的笑痕,像投了石子的水面”……不胜枚举。杨绛先生在《附录》中说钱钟书“比较稚钝,孜孜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没个计较,放下书本,又全没正经,好像有大量多余的兴致没处寄放,专爱胡说乱道”,我倒觉得,钱老写《围城》时“痴气”旺盛,才华满满地溢出纸面之上,其文字技巧拿捏犹如手指翻舞般轻松而不失观赏性,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只用了三成的功力戏耍跑江湖的大莽汉,甚至像猫戏耍老鼠。钱老肆意地挥洒他的文字功底,并不让人觉得卖弄的感觉;通过文字,他也在肆意的调侃,让人在大笑的同时若有所思。钱老是另一个老顽童周伯通。钱钟书和杨绛说到爱情与婚姻。也许,每一个男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经历一个唐晓芙,她那样天真、直爽,让深陷其中的“方鸿渐们”神魂颠倒,甜蜜得意时仿佛得到了整个天下,失落悲痛时好似被世界抛弃的流浪狗。等到结婚以后发现“结婚以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郑重,真是幼稚”,人生最后面对的只是那个“彼此不讨厌”“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的“孙柔嘉们”,婚姻生活中鸡零狗碎的生活琐事把所剩无几的爱情驱赶得如同空气中随风而逝的花香,取而代之的是喋喋不休的争吵和对各自家庭成员的指责。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早知婚后如此,何必凑在一起?可是说到分开,却鲜有人具备拎箱走人的勇气。那个曾经让你爱得死去活来的人儿,不过是陪你走过一段成长的道路,即便你成功娶回了家,你也会发现“娶的不是原来的(意中)人,换了另外一个”。方鸿渐说赵辛楣假如娶了梦寐以求的苏文纨,也最终“不过尔尔”大概就是此意思吧,得不到才是最好的。“最爱的”永远在追求中,到手的永远还嫌弃。这,如果只是归罪于人之不知足,似乎男女皆为适用,好似人之天性,小朋友都知道玩具是别家的好玩,东西是别家的好吃。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当然,对上述说法,我是有异议的,我写完以后,好像以一句不怎么正式的话语来完结此文,那就是——“以上,全是放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