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笔记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并为下一步做准备,也就是将想法转移到卡片盒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中。——《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你是不是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困惑:坐在电脑前,看着空白的文档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绞尽脑汁构思,却依然停留在第一步;盯着老板发过来的要求,却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开始入手......
你相信吗,在你为写文章而发愁的时候,有的人每天只记录6张卡片笔记,一年的时间就能完成博士论文,30年就能写出58本著作、上百篇论文。
看到这儿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很吃惊,难道真有这样的人?
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一书告诉我们,只要运用好卡片笔记写作法,我们也能轻轻松松实现著作等身。
被誉为“当代黑格尔”的德国社会学教授卢曼,曾经只是一个调酒师的儿子,然而摇身一变,就成了20世纪最受尊敬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他37岁才投身学术界,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拿下了德国人梦寐以求的博士学位,5个月完成了特许任教资格论文,正式取得了任教资格,去世前写了58本著作,几百篇学术文章。
卡片笔记
本书作者申克·阿伦斯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他深受卢曼的卡片笔记法影响,建立了一整套阅读、思考、提出想法,直至发表作品的工作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方法的面纱,一起来探索这个神奇的笔记法——卡片笔记法。
01什么是卡片笔记法?当别人问卢曼如何能实现如此高产时,卢曼总是这样说:“当然,我并不是什么事都自己想。它们主要是在卡片盒里发生的。”
30年能出版58本著作、上百篇论文,竟然仅仅依靠一个卡片盒?这个卡片盒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
那拥有这样大魔力的卡片究竟是什么呢?
卡片盒笔记法其实是一个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系统,它可以呈现你已经忘记了的想法,让你的大脑更专注于思考。
卡片笔记主要分为三大类:
闪念笔记。主要记录自己的灵感和收集信息。但在记录时一定要注意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记录,而不是长篇累牍。这就像你的收纳箱一样,先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收集好,以备后用。
文献笔记。在读书的过程中,写下有用的或是认为以后可能会在写作中用的内容。在写文献笔记的过程中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话进行记录,而不仅仅是抄写。一面记录内容,另一面记录书籍信息和编码。
永久笔记。记完笔记后并不是要束之高阁,而是需要每天拿出之前记的笔记翻看,并思考它们与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兴趣所在的相关内容有何关联。这种笔记上的思想不是为了收集,而是为了衍生新的想法、论点和讨论。
图片来源于视觉笔记原创:蒙漪(侵权立删)
这就是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是不是感觉超级简单呢?
02记录卡片笔记的意义
钱钟书曾在《围城》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过:李梅亭忙打开看里面东西有没有损失,大家替他高兴,也凑着看。箱子内部像口橱,一只只都是小抽屉,拉开抽屉,里面是排得整齐的白卡片,像图书馆的目录。他们失声奇怪,梅亭面有得色道:"这是我的随身法宝。只要有它,中国书全烧完了,我还能照样在中国文学系开课程。"
这种“卡片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真的不要太爽啊!
而钱钟书本人也是卡片笔记的热衷者:在清华读书时,钱钟书喜欢在书上写眉批及划线。在牛津读书时,养成了用卡片做笔记的习惯。钱钟书去看书的时候总是带小册子和纸片。因为牛津图书馆的图书向来不外借,在那里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书上还不能留下任何痕迹,只能边读边记或者回去后默想。此后,钱钟书一生积累卡片或读书笔记近十万张。
而卢曼刚开始也是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文本的空白处写评论,或是按主题收集手写笔记,甚至是在重要的内容下划线,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笔记对于自己的工作没有任何的意义,于是,他改变了自己记笔记的方式——开始使用卡片笔记法。
卢曼的卡片笔记法并不是单纯地记录笔记,更重要的是记录思想,记录多条笔记之间的联系,等到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意翻看卡片笔记盒,借由某个笔记进行延伸思考,然后不断地链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当我们使用卡片盒笔记法时,会让你更专注于一件事情,不用在多个不同事件中来回切换注意力,更容易提高做事效率。
根据记卡片笔记的要求,更能培养我们抓要点的能力。我们必须真正理解才能写下文献笔记甚至是永久笔记,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时刻养成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需要延伸哪些内容的能力。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让知识以复利的形式不断积累着,让我们打破了笔记是为了记录的传统想法,而是重新构建了一张属于阅读、思考、整理,最后形成个人知识结构的思维网络。
03卡片笔记法让写作不再是噩梦我们常说输入和输出是一对双胞胎,离了谁都不行。可是,纵使你阅读百本书籍,若是你不加以思考,写作也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然而,你一旦运用正确的方法,写作将不再是难题。
卢曼一生之中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30年的时间出版了58本书籍和上百篇论文。作者指出,只要我们长期使用卡片盒笔记法,就能收获来自知识的复利效应,我们不用再担心写什么,更不用担心头脑空空。
卡片笔记盒不仅能提供给我们想要的东西,也会提醒我们忘记已久的想法,并触发意想不到的新想法。
作者在书中写道:“真正的智者不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而是一个能够通过扩展资源来理解事物意义的人。”
而我们只需要掌握卡片盒笔记法,我们就能不断往外拓展。只要拥有源源不断的新想法,并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那就不愁没有主题可写。
只要确立了主题,再从卡片盒中寻找和主题相关的素材,我们就能进行写作了。
“写作本身可以让人发现事情的漏洞,直到把东西写下来,我才真正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并且我相信,即使你充满自信,在你开始构思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的时候,你也会想到‘哦,这可能不正确’,然后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思考。”
其实,写作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它是你阅读、思考之后的想法的呈现。在你写作的过程中,你会不断阅读、思考,还会反过来重新思考,只要有想法,就一定要记录下来,然后和之前的卡片笔记进行连接,形成新的卡片笔记。
在你不断写作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不断丰富自己的卡片笔记盒。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告诉我们,写作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只要我们按照书中的建议,在阅读时拿着笔,有想法的时候做好卡片笔记,并在笔记之间建立连接,那么越来越多的想法就会自发涌现出来,那写作对于你来说,就不再是难题。
卡片笔记法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我们的固定型思维,只要我们改变思考和做笔记的方式,坚定不移地使用卡片笔记法,每天记录3条卡片笔记,我们也能像卢曼一样写出上百篇论文和几十本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