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事
倾诉与聆听,城市人的情感故事。
请勿对号入座。
我难忘的一场情感经历
口述/宛如文字整理/张渊
亲眼所见的那个将手中饭盒看得比苹果手机更重的普通男人,再结合自己这两年亲身经历的一段失败感情,我终于明白了婚姻中的烟火气,才是让夫妻感情能够长长久久、白头偕老的根基和保证。
●我可以说是出自书香门第,前一代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全都是教师、医生,有学问有文化。可惜的是,到我上一代父母亲那儿,算是“家道中落”,父母都只是普通的工人,为了生计,整天忙忙碌碌的,根本无暇多管我,充其量只是把我养活而已。但我似乎还是继承了几位老人的基因,有着与生俱来的文艺天赋,唱歌、跳舞、朗诵,样样在行。早在幼儿园、小学时代,我就常常被学校推荐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表演,获得了很多奖项,因此我是在一路的掌声、赞美声中长大的。爱好文艺的女生大多敏感细腻,我也不例外,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开始迷上了小说和电影,沉浸在古今中外的那些经典作品中,像《飘》、《简爱》、《乱世佳人》等,我都读了好多遍,书里、电影里的好多情节、台词,我都快背得出来了。看得多了,我自己似乎化身为这些作品中的女主角,在心里一遍遍地经历着她们的欢乐和伤感,感同身受着她们的惆怅和失意,以至于早早地对爱情生出了憧憬和幻想,希望以后自己能找到一个像书中那样浪漫钟情的白马王子。而在这么多的经典中,我最爱的还是《红楼梦》。一部《石头记》,伴随了我的整个青春期,那缠绵悱恻的宝黛恋让我读得泪水涟涟,无比伤怀。但事实却是:多年后当我真的进入恋爱阶段了,那份萌发于青春梦幻年段的不切实际的憧憬,最终却对我的择偶观、婚姻观产生了误导,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虽然从高中起,我的身边就不乏有男生示好,表露爱意,其中不乏帅气的、成绩出众的、家境优越的,但因为心中怀着梦想,期望值过高,我始终从没开启心扉,从没对哪个追求者动过心。因此,大学四年,我从来没有谈过恋爱,感情上一片空白,直到踏上社会,参加工作后遇到了安方……
●真是缘分,安方是与我是同一所大学的校友,又比我早几年了去了同一家的公司,于是,当我也入职这家公司后,一时间“举目无亲”,便很自然地就与这位师兄走近了,经常性地向他请教业务问题。
安方的外表看上去文质彬彬,其心思也细致敏锐,在工作中凡是能想到的问题,他都先我一步考虑到了,不厌其烦地给我以指点。安方的知识面很广,除了精通本专业外,还谙熟文史哲,古往今来、上下五千年,许多冷僻的历史典故他都知道。至于我所钟爱的《红楼梦》,他更是如数家珍,有着不浅的研究。尽管嗜好国粹、古典文化,但他的思维和谈吐却并没有酸腐气息,对时下的形势也有着明锐的见解。工作之余,和我闲聊时,每逢说起当下发生的某些社会新闻时,他就会说类似的事件其实早在几百、几千年前就发生过了,只不过换了个互联网、数字化的外包装而已,新瓶装旧酒,实质并无差异。之所以会如此,按他的话来说,那是因为“几千年来世界巨变,但人性始终没有变过,依然自私、贪婪”!在对他的独到见解钦佩之余,有时候我也会觉得他未免太犀利、透彻了,犀利、透彻到了悲观的程度,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太无趣了?但凭我的学识,是说服不了这个深刻的男人的,我只能以一种近似仰慕还带点同情的心态去看他。然而,安方的个性是复杂多面的,尽管洞晓人性、不无悲观,但他也并不是一直都绷着脸的,同时还有着风趣的一面。在和我闲聊时,他经常会兴之所至地蹦出一两句即兴式的笑话,这种笑话往往属于“冷幽默”,充满着机锋和哲理,让我笑过之后还会想上一想,觉得很有回味。
在此之前的20多年人生中,我从未遇到过像安方这样的男人。他的思想内涵,还有那矛盾而复杂的个性,充满着魅力,深深吸引着我这个初涉社会,自小带着文艺情结的女生。不久后,我就从对他的欣赏发展到了爱慕,那种有生以来第一次的暗恋感觉很奇妙,甜蜜中带着不安,快乐中含着忧伤。我被潜藏于自己心底的这份情愫折磨得难以平静。
●随着交往的深入,我陆续了解到了安方的出身和家境,明白了他的个性悲观、思想深刻的形成原因。
安方从小是在单亲家庭长大的。父亲活得窝窝囊囊,又嗜酒好赌,无法让母亲过上想要的生活。在他5岁那年,忍无可忍的母亲丢下了这个家,与别的男人“重组”去了。父亲愈加破罐破摔,酗酒赌博日甚一日,对安方不闻不问。童年时代没有正常的亲情关爱,安方理所当然地趋于自闭和自卑。在长年的被遗弃、被孤立中,安方捧起了书,爱上了阅读,他从最初的只是纯粹的借书解愁、排遣寂寞,渐渐地将看书、思考作为最重要的慰藉和精神寄托了。与此同时,安方还靠看书和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以付出了比一般人家孩子多上几倍的努力,考上了大学,之后如愿进入到了这家公司,成为业务骨干,终于拥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
安方固然从书本中汲取到了知识和自强的动力,可同时,一些文史、哲学类的书籍却也对他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的言论,无数的历史往事,让他“以史为镜”般地联想到了自己童年的处境,心头如同蒙上了阴沉灰色,对凡事凡物都觉得悲观无奈。年轻人本该是激情洋溢,青春焕发的,而安方的心境却有了同龄人所没有的“沧桑感”,这让他活得沉重疲惫。尤其是年轻人最向往憧憬的爱情和婚姻,从安方戴着的这双灰色眼镜看出来,更是件风险莫测的事:恋爱的过程中固然有甜蜜,但同时也要经受现实中各种磨砺,如双方家庭背景的磨合,进入婚姻“围城”后的麻烦,买房贷款做房奴,生养孩子做孩奴,还要承担起抚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担等等……安方对爱的一丝向往,完全被他自己所“预计”到的这些麻烦和风险所压制,生怕重蹈父母悲剧婚姻覆辙,以至于年近三十还不敢走入爱河。
我帮他分析自身个性悲观的原因,其实还是源于他儿时被父母抛弃,亲情和安全感的沦失,这对他造成了一生都难以泯灭的阴影。安方很认同,表示自己清楚“病根”在哪里,也曾尝试着要振作起来,改变消沉的人生态度,凡事积极乐观一点,可是,往往维持没多久,工作上的繁忙劳碌,同事间的竞争不和,以及外部世界的一丁点风吹草动,又会击垮他好不容易才积聚起来的一点“阿Q精神”,重新跌落到悲观的泥潭中了。我只能尽力劝解他开导他:让他尽力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安方尽管家境贫寒,经济条件方面实在不符合我以前憧憬想象过的“王子”规格,但他的忧郁气质、深邃思想,隐隐暗合我早先的框范设定。从最初的钦佩,直到了解他身世后的同情,我觉得自己已经离不开他,甚至感到自己有“义务”来搭救他,助他走出童年延续至今的心理阴影,去找寻未来的欢乐幸福。我的真诚,也终于让安方动心,我们终于携手走进了初恋的甜蜜中。
●从相恋开始,我父母就对安方看不上眼,无论是他单亲的家境,还是经济条件,以及为人性格,都嫌弃不已,一力反对。我顶着偌大压力,经过两年艰苦“抗战”,终于摆脱干扰,与安方结了婚。
由于没有父母的祝福,婚后的生活只能全靠我们自己打理,每月、每天都在还房贷、上班下班、烧饭、洗衣等家务间辗转忙碌。我是独生女,以前在娘家时,买汰烧等种种家务从不沾手,现在一下子深陷其中,离“黄脸婆”的境遇越来越近,而离以前对婚姻的浪漫憧憬,则越来越远。至于安方,婚前虽然与父亲住在一道,因为两人感情不好,基本上处于各管各的“自生自灭”状态,将就着度日,安方平时一有空就是捧书吟读,几乎从不烧饭,对家里的事也是懒得过问。于是,我们这么两个没有生活料理经验的年轻人凑在了一起,没有长辈相助,当起先的蜜月激情过后,这些永远没完没了的琐务,就成了我们莫大的负担,整日里应接不暇,时间一长,就互相推诿,彼此责怪,从点点滴滴的小问题衍生成了口角、拌嘴,继而又渐渐累积成了裂痕、矛盾。我想起以前有位智者,曾写过这么段话:所有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他们的故事都终止于结婚,终止于“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一句,之后就再也没了他们的续集与后话,其真相很可能就在于:进入实际婚姻生活后,王子和公主长此以往的日子,未必真如小说家赞颂的那样永远“幸福快乐”,因为他们原先的缠绵悱恻、优雅情怀,都渐渐地被周而复始的无聊琐事磨砺殆尽,从原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跌落到日复一日的琐屑泥淖中。尽管王子和公主不用像普通百姓家的夫妻那样为柴米油盐等最基本的生计问题而操心,但终究还是有着躲不开的养儿育女等事务劳神操心,为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所龃龉怄气。既然连贵为王子公主的夫妻档都逃不了平凡婚姻生活的琐屑无聊,更何况我们这些整日里得为生计奔波,为吃喝拉撒劳神的草根男女呢?如何处理好婚前、婚后在心理和境遇上的双重落差,是所有从情侣发展为夫妻的男女都要面对的实际问题,过不了这个坎,结果很可能是悲剧,正所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就是这个道理。而当我自己在婚姻生活中有了一番切身经历后,由衷感悟到这话还真不是危言耸听,是过来人深切的经验之谈。
我和安方终究没能跨过这道坎,两年后,我们和平分手。为了避免继续见面尴尬,他从原公司辞职找了另外一份工作。而当初我们贷款尚未结清的婚房则被卖掉,房款按照当初各自出资的比例来划分。不知道是上苍出于对我失败感情的补偿,还是出于对我的讥讽,这两年来我们的感情没有增值,而我们买下的婚房却是涨了多万!我从中分到了涨出来的几十万元,这恐怕是那段失败婚姻带给我的两大获益之一了。至于另一个收获么,就是我自小被文艺小说、电影里所营造起的那种浪漫情怀、梦幻憧憬击碎了,我仿佛是一夜长大成熟,获得了一条经验教训:在最现实的生活面前,缱绻的宝黛恋,深奥的老庄、叔本华、狄德罗,都派不上用场,潇湘诗会、心学理论不可能为你解决晚上的一顿饭菜,要想果腹,你照样得巴巴地去菜场,然后再马不停蹄地赶回家淘洗涮、煎炒炸……所有的诗情画意、浪漫情怀,只能是在工余闲暇、忙完所有烦心琐事后的消遣而已。而后来我在公交车上偶然遇到的一个人,亲眼目睹到一件事,愈加让我意识到婚姻的本质,认识到情爱与生活之间其实有着密不可分的“烟火关系”。
●那天晚上我从公司加班结束出来已是夜色深沉。坐在乘客寥寥的公交车上,我昏昏欲睡。忽然,一声低呼将我唤醒了过来:“咦,这是谁掉的手机?”循着声音,我扭头向后看去,就见后几排座位上有一个穿蓝色“保安”制服的中年男人,正举着一部苹果手机在询问。见没人回应,他又提高音量,再次问:“谁掉了苹果手机!?”见还是没人作声,这个男人走到前面的驾驶座,把手机交给他,叮嘱道:“这可能是刚才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乘客落下的,你回车站后交给调度吧,失主应该会打电话来找吧!”他的语调不疾不徐温和平静,就像自己做了件理所当然的事,并不值得炫耀瞩目。上缴手机后,他又回到原先的座位上去,把一个装满了物品的马夹袋重新搁在了自己的大腿上,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他手里的马夹袋皱巴巴的,可以看到里面装着一个乐扣乐扣饭盒。男人半捧半托着这饭盒,很是小心谨慎的样子。看起来,他对这只马夹袋的珍视程度远超刚才从自己座位下捡到的那部手机。
在昏暗的车厢中,这个貌不惊人的中年男人,让我的心里忽然起了波澜。我猜他可能是去哪个单位值夜班的吧?他那么小心地捧着那个饭盒,饭盒里面可能装着值夜班时吃的饭菜,更可能还是老婆给他烧的,菜里面还有汁水,他怕车辆的一路颠簸会把汁水倾翻出来,辜负了老婆的一番心意,所以才护卫得那么谨慎小心吧?
这个平凡至极的中年男人,从事的是最基础的工作,拿的是比外表更不起眼的薪水,而且,他很可能不懂“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悲春伤秋,不懂尼采、叔本华、二程、王阳明的艰深理论,但他懂得最接地气的世间真情,这真这情,是从妻子用心烧煮的每一段家常便饭,每一次厨房里飘起的烟火气而攒积起来的,因此他备加珍惜,舍不得一丝一毫的倾翻浪费。
缱绻缠绵的宝黛恋充其量只是纸上云烟,满腹经纶的才子扛不起家庭的重任。从这天晚上在夜间公交车里看到的那一幕,亲眼所见的那个将手中饭盒看得比苹果手机更重的普通男人,再结合自己这两年亲身经历的一段失败感情,我终于明白了婚姻中的烟火气,才是让夫妻感情能够长长久久、白头偕老的根基和保证。
本文来源: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