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版白色垃圾成围城之势日废弃面积等于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有热腾腾的美食送上门来,这样的场景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正是网上外卖平台的出现,让我们拥有了这样的便利。然而,在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大量的外卖餐盒、包装袋却在以“围城”之势,挑战着我们的生态环境。

外卖市场火爆“白色垃圾”围城

在一个工作日的午后,记者走进了广州市区的一座大型写字楼,午饭刚过,楼里垃圾箱就被“白色垃圾”完全占据。记者:是不是塑料的特别多?

清洁工人:是呀,都是饭盒啊。

环卫工人:总量都多,塑料袋比较多,透明那些多数都是泡沫的,肯定工作量会大点。广州市民:平均每天都会有一次,多的话一天两次。

为了节约成本,商家在送外卖的时候,大多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餐盒。而即便是环保材质的餐盒,也往往被当成一次性用品,用完即弃,再利用率极低。外卖送餐员:泡沫的大部分吧,大概60%左右吧。

基本上用完了都是当垃圾处理掉了。

那么,像这样点一顿外卖,究竟要付出多少环境成本呢?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大外卖平台的数据显示,日订单总量都已超过万单。按一单外卖只用一个塑料袋和一个塑料餐盒,每个塑料袋和塑料餐盒均为0.06平方米计算,粗略估计,每个订餐平台每天产生的废弃塑料的面积,就能达到万平方米,大约相当于个足球场。

环保餐盒陷回收尴尬收益太低需政策支持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只有14%的塑料包装得到了回收。而现在,外卖商家所提供的餐盒,除了环保纸质餐具、聚丙烯(PP)餐具外,还包括四年前解禁的一次性发泡餐具。它们的回收利用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呢?

在广州市的一家废品回收站,记者看到,几十平方的回收站里,到处摆满了纸皮,塑料瓶,烂铜烂铁等,不时还有市民拿东西过来卖。餐饮店里面的没用了收集起来拿过来就卖了,饭盒也有有时候有。塑料的透明的餐盒?对对。

那种泡沫的塑料饭盒呢?泡沫的不要。为什么不要呢?记者了解到,原来废品回收站根本不收发泡餐具。废品回收站负责人:泡沫餐盒不收的,泡沫占地方啊。废品回收人员:没用,不收,收烂纸皮。

在这间废品回收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不愿回收,是由于发泡塑料餐盒太薄、太轻,一大袋子也就两三斤,运输时太占空间,而且清洁整理的话,还要用很多人工,现在人工费很贵。相对之下,透明塑料餐盒回收就方便得多,大概是一元一斤。你倒干净餐余饭菜,倒干净之后不用洗,黑色的不要,透明白色的才要。对于大量无人回收的发泡餐具,专家表示,企业如果要回收利用,投入环保无公害的处理系统实在太昂贵,所以这类外卖垃圾,一般只能进行焚烧处理。如果要鼓励废弃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则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补贴机制。

广州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阮鸿儒:将生活垃圾分出来的可回收物纳入公共服务的补贴,例如分拣费用、运输费用、处理费用。在每个环节都会对相关的费用进行补贴。

成本低降解慢“白色垃圾”治理现难题

用得方便,成本低廉,让“白色垃圾”不断泛滥,然而,理论上讲,一个塑料袋的降解却要花费年,如何从根本上破解“白色污染”的难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挑战。

据环境部门的统计,目前中国塑料年产量为万吨,消费量却在万吨以上,每年都有大量的塑料制品进口。每年全世界的塑料废弃量万吨,中国就达到了万吨以上。

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高海洋:塑料袋,像这种普通塑料袋,一般这种塑料袋,我们可以当食品食物来包装用的,这种对我们伤害性比较小,一般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聚乙烯;第二类就是我们大家去菜市场买菜提着普通的青菜的那种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利用更普遍,但是一般的话不能经过高温,那是有毒的,泡沫这样的东西,这种一般(成分)是聚苯乙烯,就是PS(材料)。

哪一个可以降解这三类的塑料袋、塑料包装?

这三类的塑料袋基本上都不能降解。高海洋教授说,塑料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聚合物,具有常温物理性能稳定,耐酸碱腐蚀等特性。这使得塑料的耐受性很好,但也导致降解速度极其缓慢,甚至放上一百年都不会有任何变化。

日光包括湿气,包括水气,土壤里面的一些细菌是没法对它起作用的,所以它是没法进行降解的,因此你放在地下一般很多年,至少超过一百年以上它都会原封不动地还是那么放着。专家说,大部分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是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尤其是塑料袋。因为回收难度大,企业认为再利用价值不大,一般都随垃圾填埋。多年以来,大量累积的塑料废弃物,如何处理,已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快餐包装不能只逞“一时之快”

根据统计,一份外卖快餐的包装,平均使用时间只有不到半个小时,而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却需要花费数百年的时间。对于垃圾围城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的城市来说,几百年的时间可等不起。所以,面对快餐包装带来的垃圾处理问题,显然不能只逞“一时之快”。还需要政府、公众、企业齐心协力,一方面,提高生产准入标准、加强环保意识,减少生产和使用;另一方面,更要支持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的产业化,切实治理白色污染。

(本文编辑:陈雨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