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名作,讲述了民国时代一些文人的逸闻掌故,写的幽默风趣,一经问世便风靡大江南北。虽然钱先生后来搞了国学研究,但是凭这一本书便可传世。
《围城》说了三个道理。
第一,不要在年轻的时候选择安逸。
主人公方鸿渐家境小康,在高等学府受过良好的教育,娶了一个白富美同学,而且出国留学,本来应该有一个灿烂的前程。但他毫无进取心,得过且过,没学经纶用世的土木财经等专业,却选择了最不好出成绩的文学系,可是从文是一条苦路,需要读书破万卷,坐十年冷板凳,假以时日,或有所成,他却每天悠哉悠哉,吃饱睡好了看两眼书写两笔字交差,最终成了百无一用的书生,回国找不到工作,靠着岳父的面子进了银行,却不专研业务,眼高手低,没干半年便失业了。朋友又介绍他去大学教书,无奈胸中无学,被同事鄙视,被学生讥讽,没干半年也被炒了鱿鱼,老婆也跟他离了婚,大好前程就此如水逝去。
第二,风花雪月不能当饭吃。
方鸿渐虽然没啥本事,但是很讨女人喜欢,幽默风趣,彬彬有礼,是个体面人。所以才能娶到白富美的妻子,还跟妻子的表妹搞暧昧。但是,女人是现实的动物,风花雪月只是一时的过眼云烟,柴米油盐的烟火生活才是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男人,再怎么有情趣,再怎么会谈吐,只要囊中羞涩,胸中无学,就会沦为生活的笑话,被社会抛弃。毕竟人是要吃饭的,风花雪月不能当饭吃。
第三,能力之外的一切人际关系的本质,都是等价交换。
方鸿渐有个朋友,两人读书时关系很铁,等他留学回国,朋友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不仅借给他钱娶媳妇,还给他托关系找工作,方鸿渐真心感激,同时却滋生出一种无法名状的失意,发现自己和朋友已经不能平起平坐了。于是渐行渐远,最后朋友结婚,都没有告诉他。方鸿渐心里明白,朋友飞黄腾达,自己日暮途穷,已很难再并肩同行。
所以有句话说得好,人际关系的本质,其实是一场资源互换。能力和自身的资源不行,拥有再强大的人脉也没用。千万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索取者,没有人有兴趣帮助一个只会索取的人。
自己不优秀,认识再优秀的人也没用。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正确的历世方式。
年少不懂方鸿渐,中年读了枉断肠。
没看过《围城》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围城我们仨精装版钱钟书杨绛经典作品2册精选月销量¥35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