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aveadreamthatmychildrenwillonedayliveinanationwheretheywillnotbejudgedbythecoloroftheirskinbutbythecontentoftheircharacter.——byMartinLutherKin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而是以品格优劣作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马丁·路德·金
作者布里特·本尼特是个年出生的90后,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消失的另一半》是她写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书中描述了一对儿双胞胎姐妹逃离家乡,从此踏上人生不同轨迹的故事。
小说的背景选在林肯宣布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年)的百年之后。虽然政治上,黑人获得了人身自由;但经济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农业自动化解放了大批劳动力,而城市工业化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镇的黑人阶层由于文化水平较低、经济能力较弱,不得不继续受雇于白人阶层。同时,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依然存在,黑人阶层为了争取民权,在年马丁·路德·金遇刺后矛盾激化,逐渐由非暴力主义走向暴力抗争。
一.深陷其中、左右为难
钱老曾经说过:“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马拉德也是这样一座小镇——一座为了“既不被当成白人,又拒绝被视为黑人”的人们所建造的小镇,它甚至都没有被标注在地图上。
维涅家的双胞胎姐妹德西蕾和史黛拉就出生在这座小镇里。幼时亲眼目睹父亲被白人殴打致死,再大些不得不辍学去有钱人家打扫卫生,她们的一生仿佛一眼望到了尽头。
较浅的肤色让她们在黑人面前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可这种感觉到了白人面前又转瞬被撕裂得分文不剩。这种令人不踏实、没有归属感的心境一直折磨着两姐妹,最终导致了逃离。
二.同胞异心、分道扬镳
虽然是一母同胞,可是她们俩自幼就性格迥异。表面上,姐姐德西蕾直率叛逆,妹妹史黛拉安静顺从。实际上,姐姐内心柔软,做决定全凭一时冲动;妹妹内心坚定,做事沉稳不留余地。
姐姐以为妹妹是依赖着自己的,哪曾想一直惦念着对方的竟是自己。妹妹因为难以启齿打工时的遭遇,难免心生怨念为何一样的面孔偏偏是自己。所以有了机会彻底逃离时,她背叛、抛弃了姐姐,独自走向另一个人生。
消失的另一半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37.1购买三.坚强面对、释怀和解
姐姐是坚强的,她这一生都在勇敢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对一切事物选择原谅、释怀、和解。
她厌倦了伪装,认同了自己体内黑人的基因。所以她找了一个“优秀”的黑人托付终身。这是她的第一次坚强面对——对于自己的血统、身份。
当她的丈夫由于社会环境在外步步维艰,把怒气转向了浅肤色的妻子时,德西蕾决然地选择离开他回归家乡,这是她第二次坚强面对——对于丈夫的家暴说No,对于她逃离的家乡说Sorry。
面对家乡父老的闲言碎语,她默默承受;对于母亲的责怪,她努力释怀;对于女儿的远离,她尽力支持;对于厄尔利,她为幼时伤害过他的举动反省、道歉。这是她第三次坚强面对,放下过去,积极地面对未来。
与此相反,妹妹一直都是软弱的、逃避的。最后也只肯对发现真相的女儿说真话。所以妹妹虽然生活富足无忧,内心却一直不得安宁。这使她一辈子都怀揣谎言、提心吊胆。身处白人世界却不敢放心交朋友,和黑人邻居莫名亲切却狠心切断友情。即使被外甥女认出来、被女儿揭穿不得不回到故乡,她也只是恳求姐姐不要破坏她努力维系的第二个人生。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整个国家在逐渐削弱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权利在逐步得到改善。她们姐妹的两个孩子都能够平静地接受自己的身份,努力生活。
面对生活,我们该如何选择,而这些选择,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结果。就像这本书腰封上写的话:
离开的,回来的;消失的,留下的;攫取的,遗忘的;挣扎的,释然的……每个人都在经历且承受着自己的选择。
#肖战梦中的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