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炉屯,洞烛先机是妙棋贾强政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五月,王莽新朝的官军把更始皇帝刘玄围困在昆阳,偏将军刘秀和宗佻、邓晨、刘隆、王霸等十三铁骑突围离开昆阳去搬救兵,没想到被围城的王莽新朝的士兵苦苦追赶不舍。十三铁骑被冲散后,刘秀独自一人慌不择路,逃到了如今的郑州高新区辖区内的百炉屯村。

那时的须水河还是一条重要的运输河道,河面宽广,南来北往的船只不绝。百炉屯地势平坦,在河水的滋润下树木繁盛,处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此处民风淳朴,大家和睦相处,俨然是战乱中的世外桃源。如同误入桃花源的武陵打鱼人,飞马而来的刘秀在百炉屯引起了围观。听到刘秀介绍自己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百炉屯的石员外把刘秀请到家中,打开了当年万石君石奋留下的锦囊妙计——说的正是今日之事。石员外张罗筵席盛情款待刘秀,慷慨资助了刘秀装备万人的兵器。也就是靠着百炉屯资助的这万人兵器,刘秀组建起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带领他们南征北战,早终推翻了王莽的新朝政权,建立东汉,重新统一全国,开创了“光武中兴”时代。

听到这个故事时,我正站在百炉屯汉代冶铁遗址内的万石君庙前。夏天的炎热被挡在了枇杷树的树荫之外,金黄的枇杷果悬挂在枝头引诱着鸟儿不停地飞来飞去啄食;石榴花儿红,给这座幽静的小院增添了喧闹的色彩;桑椹果恰肥,如仙家灵丹引诱着孩童馋涎欲滴;倒是那一簇簇的红玫瑰花在静悄悄地开放,却给了万石君庙热情似火。一位胡须花白的老人走出万石君庙,出现在我的面前,向我叙述了年前发生在百炉屯的故事。老人家用缓慢的语速娓娓道来,如同翻阅一册册发黄的史书,哗哗作响的翻动书页声则是历史长河的流水潺潺,带着那段隐秘而精彩的故事流到了我的面前……

说起万石君石奋留下的锦囊妙计,时间要追溯到鸿门宴之后。

当时的石奋才15岁,在河内郡担任小吏。此时的汉王刘邦急需人才。听到石奋为人恭谨,尊敬他人而受他人尊敬,小小的年纪就有很大的群众基础时,刘邦就来到了石奋的衙内。通过交谈,发现石奋尽管没有经过系列的文化学习,却有着文化人没有的聪明和才智,特别是他行为恭敬、不失礼节的行为让刘邦非常满意。当下就把石奋的姐姐封为妃子,让石奋做了负责自己生活起居的近侍。

在跟随刘邦建立汉家王朝的戎马生涯中,石奋的恭敬谨严越发让刘邦刮目相看。刘汉王朝建立后,刘邦特派石奋到须水河两岸建武库冶炼场,召铁匠云集,打造农具,锻造兵器。

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兵器的制作和储备。秦王朝时期,就分别在西、雍、栎阳、咸阳四地设立了武库,铸造兵器,储存兵器。刘邦起事时,一路杀进咸阳,四库兵器尽入其手,这才有了和项羽抗衡的资本。建立刘汉王朝之后,刘邦立即着手建设武库制度,派石奋到须水河两岸建武库冶炼场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为什么要到须水河两岸建武库冶炼场呢?其一是登封的少室山、新郑的役山和新密的大隗山生产冶铁使用的原料,可以通过当时的役水、休水、潩水和须水相连,源源不断地把原料运到须水河两岸的武库冶炼场;二是此处属天下之中,聚兵器而藏之。须水河两岸的武库冶炼场不仅可以接役水、休水或是潩水运来的原料,还和黄河相通。一旦天下有变,须水河两岸武库生产的兵器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出去;其三可能就与刘邦的洞烛先机有关了,在这里布下了中兴汉室的历史大局,妙棋待客,才有了刘秀千里奔难到百炉屯。

“刘邦用的都是什么人?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一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早就替刘邦算定了王莽乱汉,光武中兴!”万石君庙前,胡须花白的老人说起历史典故来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先是把刘汉王朝的皇帝故事说了个遍,再书入正题给刘秀借兵百炉屯定了性,“这就是刘邦的高明之处。早就备下了兵器,单等着二百年后的光武帝刘秀来取呢!”

历史不虚,传说不拘。民间传说和历史事实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无论是民间传说或是史籍的文字记载都是经过主观思想筛选出来的,都非真正的历史事实。还原历史,唯有经过考古工作者对历史的探究,才能逐步地还原。经过考古工作者发掘,在郑州西部沿须水河两岸确实存在着大面积的汉代冶铁遗,其中百炉屯汉代冶铁遗址“位于中原区石佛镇百炉屯村北,铁西路东侧,南为道路。遗址分布范围东西长米,南北宽米,面积7.5万平方米(约.5亩)”。近代的考古发现,其南起铁炉、百炉屯,北到荥阳市的古荥村,同为西汉王朝最重要的冶铁基地,不仅发现了大面积的冶铁遗址,民间传说及村名地名也从侧面进行了有力的佐证。其中,古荥冶铁遗址是汉代国家盐铁专营时期河南郡第一冶铁作坊,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邦之后,风雨飘摇中的刘汉王朝帝位几经更迭,为人恭敬谨严的石奋却稳居庙堂之高没有受到冲击。石奋的四个儿子石建、石甲、石乙、石庆都继承了石奋恭敬谨严的品性,其为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皆是享受二千石俸禄的官员。汉景帝刘启赞赏石奋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所以,大家都称称呼石奋为“万石君”。到汉武帝刘彻时全国武库大增,冶铁提到了朝廷的重要日程,参照石奋在须水河两岸建武库冶炼场标准,在全国设立了48个铁官,负责冶铁和锻造兵器。同时,沿须水河两岸设立了一百座冶铁炉,将铁官治衙设在百炉屯。既为祈求铁业昌盛,也为表彰万石君家族“功在社稷,德协股肱”,汉武帝刘彻下令在百炉屯立庙祭祀万石君石奋。这就是如今百炉屯村“万石君庙”的来历。

在寻找百炉屯汉代冶铁遗址过程中,我看到了万石君庙周边塔吊林立,挥汗如雨建筑工人忙碌于一处处建筑工地,一幢幢的高楼大厦已经站了起来,千年的百炉屯开始融入了新时代的城市生活。据历史记载,万石君庙一直伴随着百炉屯的兴盛与衰亡,共同承担兵燹与匪患带来的苦难,又一步步走到今天,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最早的记载是汉武帝刘彻赐名“百炉屯”并建万石君庙祭祀万奋;此后,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巡幸荥水时颁令追赐石奋为太傅,并拨款对万石君庙进行了修葺和扩建。

如今的万石君庙犹如隐居在都市的高僧,有着超凡的戒定慧功德,守护着百炉屯汉代冶铁遗址,默默无闻地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其庑殿顶山门雕梁画栋,彰显着厚重和古朴,大门上方悬挂着一块黑底儿金字的匾额,上面书写着“万石君庙”四个大字,门两边的殿柱上是一幅“谨其言慎其行尊崇毕集享万石,侍汉帝福百姓恩德广施泽千秋”的对联,对石奋毕生的奋斗做了精彩的总结。进入万石君庙后,可以看到两边的廊房分别是圣母殿、观音殿和会堂、客堂,迎面而来的是庙后的“万石君殿”,殿内供奉着万石君神像,和山门中的红发红须不同,万石君殿内的神像多了几分的安详,就像是一位慈祥的老人稳坐在家中,让每一个走进万石君庙的朝拜者备感温暖。

万石君石奋的成功秘诀就四个字“恭敬谨严”:与人的恭敬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做事谨严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不出差漏。正是依靠“恭敬谨严”这四个字,石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到食万石俸禄的家族,一步步走来,是那样的稳妥,从来没有什么闪失,才有了刘邦布局百炉屯“中兴汉室”的洞烛先机妙棋不失,成就了千年佳话。

想到这里,我燃一炷香捧在手中,向端坐在神台上的万石君神像致敬。袅袅的青烟中,我再一次看到那个胡须花白的老人走来……

作者简介

贾强政,郑州大学出版社编辑,喜爱文学创作,尤其喜爱散文创作,多有散文在网络、报刊发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