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读的十二本书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416878.html

全文共字

第期

每晚十点更新/每天推荐一本书

书单·简介

看李娟让我产生了对生命的全新的看法,同时也给予了我支撑面对离别的力量,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by:Aimee

如果有一份人生必读书单,相信每个人的列表都会各不相同,但总有一些方向和参考,能给寻找专属于自己的必读书单,带来坐标和航向。

本次推荐的十二本书,不仅包含古今中外,还跨越了多种类型,文风以及题材,从孔孟,苏轼,到老舍,余华,李娟,从意识流到纪实写作,从小说,到散文等等,以及书友们的倾力推荐,相信这份书单,会让你开卷有益!

精选·书单

01

书籍:《离婚》

作者:老舍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品方:果麦文化出版年:-9

推荐人:

清水淑波

评价指数:9.2

相较于描写婚姻的作品,这本比《围城》给我的印象更深刻得多,也是老舍个人最为满意的成熟之作。

“夫妻们原来不过是那么一回事,将就是必要的,不将就,只好根本取消婚姻制度。”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确实被老舍平实的语言打动了,不是吗?!

作品虽然写于民国时期的背景与人物,却与当今社会婚姻状况无二差别,我们当中大多夫妻确实在“将就”着生活,虽然现在离婚率比那时要高,但确实写出了中国式夫妻状况的常态。

当两个人由恋爱进入了婚姻之后,其实就是由爱情向亲情的转变,当然不排除有终生恩爱的夫妻,但大多是在中年后,亲情是维系婚姻存在下去的必要因素。

其实说“将就”太直白了些,夫妻能生活下去,也是因为与义务和责任的妥协的结果。书中名虽然是“离婚”,但里面所涉及到的人物的婚姻大多都是在“将就”中而没有真正地离婚,这也许就是现实中婚姻的常态。

02

书籍:《狂野之夜》

《狄金森仿真人》

作者:[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标题:关于爱伦·坡、狄金森、马克·吐温、詹姆斯和海明威最后时日的故事原作名:WildNights!:StoriesAbouttheLastDaysofPoe,Dickinson,Twain,James,andHemingway译者:樊维娜出版年:-5

推荐人:

陀妥

评价指数:9.5

高度仿真,可与你互动,并且有自己的性格,这种可触摸可交流的可私人订制样貌的仿真人,想不想来一个?

小说的情节还算克制,商店里卖的仿真人只能买回家使用,不可以让它们接触到外界。一对老夫妇选择了会写诗歌的狄金森,慢慢的当你对仿真人滋生出了情感,原本模糊的婚姻边界将足见清晰。狄金森的到来就如放大镜,突然把两个人之间的秉性差异放大了,就像一个事物的加速运动,讽刺的是仿真人狄金森写的诗词里就有加速运动,但恰恰又是仿真人加速了这对夫妇的运动,让原来模糊的婚姻看见了一条线。随着事件的发展越发清晰,甚至变成了一条鸿沟。后来婚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悔不当初。

所谓的仿真人可能是夫妻双方对个人追求的一种显象,“追求”只是个词而已,我们谈论时所用的是语言。然而当一个仿真人来到我们的家庭当中,同一屋檐下长期生活,使这些原本的概念、语言、词汇有了更具体的载体。仿真人究竟是什么?会是我们对生活具体的表现吗?

小说里的仿真人狄金森更具像化一些,也有它象征的含义,是诗歌,是精神,不是活着是存在,它是普通人的生活当中以为自己不需要而实际上恰恰需要的形而上。

黑暗已经如此浓重,我们会不会觉得恐怖?我们已经习惯了糊涂的消费消耗我们有限的生命,我们只能如此。

就让诗歌来点亮我们本身乱糟糟的房间吧!

03

书籍:《地下室手记》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品方:果麦文化原作名:Запискиизподполья译者:曾思艺出版年:-5

推荐人:

小红包

评价指数:9.0

这本书被认为是陀氏很多传世作品的序篇,虽然已经是一部书的体量,但很多内容感觉如果作者不展开就很难理解,特别是第一部分,作者笔下的那个普通小人物在地下室与世隔绝得太久,而满腹牢骚,说个不停。

随着这个这种自言自语的不断激烈和深入,作家开始走向人类这种物种的内心最深处。在那里,没有道德,没有逻辑,自尊和屈辱是相对的,甚至作者把一些普世所鄙夷的东西看作是高尚,比如如果把我称作懒汉,那对我是最好的尊重和评价,是美与崇高。

比如关于二二得四这条近乎真理的存在,作者这样认为,人是如此热衷于构建体系,热衷于抽象结论,因此会随时准备存心歪曲真理,随时准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一直维护自己的逻辑。

总之,作者认为人这种物种,不可归纳,不可描述,不可定义,只存在具体的人。

04

书籍:《活着》

作者:余华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出版年:-8-1

推荐人:

评价指数:9.0

在大雪的今日才读完,很好读的一本。

讲福贵的一生,从地主家儿子到因为赌博散尽家财,父亲被气死,母亲也因病不治而亡。被抓壮丁上战场,但好歹活下来最后碰到解放军又自己回了家乡;凤霞因高烧又聋又哑,但最后嫁了老实憨厚疼她的二喜;有庆为了不饿着两头小羊,赤着脚在山路上和田间穿梭…都仿佛生活都有了盼头,有了好日子的希望。哎!如果没有后半段就好了。

之前一直有做心里准备,说是很好哭。但是全书看完并没有流一滴眼泪。可能因为小时候听奶奶讲过很多动荡时候的一些事情,虽然仍然觉得无知,愚昧,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看完脑子里来来回回想着一句话"生命以痛吻福贵,他都一一接受。"

05

书籍:《论语新解》

作者:钱穆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7-1

推荐人:

Jane

评价指数:9.6

钱宾四先生:对古人心存温情与敬意,是我们读论语该持有的态度。

结合作者的其他两本书-孔子传和孔子与论语,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论语。

读书为了什么?读前和读后于读者是否有分别?这是我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

论语开篇即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结尾说,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学,学的是什么?怎么学?孔子一生学不厌,诲不倦。且悦且乐。钱宾四先生说悦在己心,乐在外现。解释的真好,读论语新解的过程,常会有一种想拍案叫绝、原来如此的感受,心诚乐之!试再举几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钱先生说,学思当结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钱先生说,温故始可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钱先生说,有可知的,有不可知的,知边界。里面太多的受益良多的语句,如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学则不固。例子太多,不枚胜举。重要的是反躬自省,去实践,去自我要求。

06

书籍:《绿房子》

作者:[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品方:99读书人译者:孙家孟出版年:-11

推荐人:

太一°

评价指数:9.0

这是一部关于闷热潮湿亚马逊丛林和秘鲁传统宗教小镇以及社会重建中迅速发展城市的三城记。

野蛮与文明短兵相接,历史进程与人的异化,罪恶与救赎瞬息变幻。时代洪流遮天蔽日而来,他们终归还是在命运中释怀。

结构现实主义究极大作,解构革新叙事手法,例如:多线叙事抽丝剥茧,线索枝叶交错中如拼图、蛛网(而非线条)逐渐契合;几条线各自使用纯对话、纯意识流、古典叙事来进行;多人跨时空对话快速来回剪辑;等等等等。更可贵的是炫技、实验的同时毫不令人觉得过于匠气,所谓纯文学性带来的审美享受大概如此。

ps:福克纳味道依然很冲,他的意识流和乡土厚度到底影响了多少大佬?

再ps:读过鲁尔福、卡彭铁尔、略萨、科塔萨尔等拉美巨头之后会明白为什么老马的《百年孤独》是名气最大卖的最好的:因为它的确已是最浅显易读的了。(不妨碍它的伟大,依旧是我的最爱之一)

07

书籍:《熔炉》

作者:[韩]孔枝泳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方:磨铁·大鱼读品副标题:十周年纪念版原作名:译者:张琪惠出版年:-6

推荐人:

咩咩

评价指数:9.5

我知道《熔炉》的故事性质是什么,所以一直没有勇气看影版,近期逛书店偶然看到了它,思索片刻,还是买了下来。

整本书都很压抑,希望一直像寒风中划着的火柴一样,刚有一点点亮光,就被呼啸的、刺骨的冷风吹灭。即便如此,那些正义的人们依旧顶着寒冷,护着受害者,一路向前,这是本书中最温暖的火苗。

书中令人难过的不仅仅是施暴者的行为,更是施暴者的不加反省和有耳朵的医生、法官、教育部管理者等人选择捂住耳朵不听真相的嘴脸…令人窒息却无能为力。

感谢作者长时间的奔忙,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从雾中传来的声音,她这恳切的心意使本案最终获得了胜利,诞生了“熔炉法”。

最后借用作者写给中国读者的一句话自省:“灾难与犯罪发生并不是我们的责任,但对灾难与犯罪抱以何种态度则是我们的责任”。

08

书籍:《苏东坡新传》

(下)

作者:李一冰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品方:时代华语国际出版年:-3

推荐人:

莫南

评价指数:10

下部从第八章风雨京华开始,苏轼苏辙兄弟一方面位极人臣,但另一方面理想浪漫的苏轼无端被卷入党争,经历几起几落,虽然一直保有儒家的入世观念和为人民造福祉的赤子之心,但是政治的丑陋和血腥,让他内心倍受煎熬。苏轼这个时期,已逐渐萌生出世的心迹,诗文多描写对人生、生死的感悟。

书里很详尽得还原了史实,并结合大量诗词原文,展示出一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有喜怒哀乐的个体。读来仿佛是和他一样在西湖边散心排遣忧愁、在官场被人指目毁誉、经受精神的摧残、在山河湖泊间洗涤心灵、在书卷中参悟生活、在田埂、在厨房…

苏轼一生坎坷多磨难,他也不是天生的仙风道骨。也曾有过哀叹、颓然,对理想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可以说他是不断经受打击,不断自我疗愈,倒下又站起,反反复复,磨砺出这么一个旷达、泰然的心境。

“人之形体,不但要因时间的摧残而老衰,甚至一念前后,已失其故,所以不足依托。”“一切形象变化,弹指顷事,微不足道。”

你走过的路、经过的事,是会流淌在血液里。

09

书籍:《羊道三部曲》

作者:李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品方:中信·无界出版年:-8-1

推荐人:

Aimee

评价指数:9.5

由于这个月准备考试没什么太多空闲看书,但还是趁着睡前的时间看完了《羊道三部曲》。

每天的那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我来说真的很享受,因为阅读的过程也称得上治愈的过程。虽然之前推荐李娟的书就说过她的文字很真诚,现在依旧还想再强调这一点。

羊道这一系列主要说的是扎克拜妈妈一家随着季节变换需要从春牧场迁移到夏牧场,中间搬了两次家,且都是顶着风雨扛着严寒。

牧民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绝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恣意浪漫。没有品种多样的美食和娱乐消遣,唯一的休闲项目就是喝茶。每天固定的时间都有固定的家务活要做,白昼时间也长。很多的生活用品都需要自己制作,交通也非常不便利,总之,借用文中一句话就是“牧人是长久生存于野外的,不是搞户外休闲活动的”。但就是这样艰难的日子里却有着无限的美好。而正是因为作者的真诚我们才能更深刻体会到这所有的美好。无论是记录日常的劳作或者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吃饭散步还是参加拖依都让人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好像自己也参与其中,想象溪水究竟有多冷,馕到底有多硬以及那照在身上的阳光有多温暖,有时又好像自己的灵魂飞到了更广阔高远的上空俯视着这一切,感受到一种豁然开朗。

看李娟让我产生了对生命的全新的看法,同时也给予了我支撑面对离别的力量,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10

书籍:《钟鼓楼》

作者:刘心武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年:-1

推荐人:

不晚

评价指数:9.1

时代的步伐既然迈进得这么快,它所来不及清扫的旧时代积垢必然显得更加触目惊心,问题确实在于你要有历史的眼光,冷静、沈著地去对待这些东西。

书中以薛家的婚宴为中心,向外散开叙述了涉及到的人,而这正是生活的表现,中心之外又是一个中心,我们的生活总是掺和进了别人的生活。

书中的人物也是形色各异,这都是有着各自的遭遇,薛纪徽的敦实,荀兴旺的务实,踏实等等。这些都跟自己的人生经历分不开。然而詹丽颖是一个特例,无论生活给了他什么样的遭遇,她始终没能改变自己的性格,这并不能说明是好还是坏。可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得有多难,不但得走过,还得思考过。无疑詹丽颖这个好心人是吃亏在性格上的。

痛苦的遭遇并不是财富,对痛苦的反思才是财富。这话才詹丽颖身上看不到,而在海奶奶,张奇林,荀兴旺,薛永贵,薛纪徽身上是展露无疑的,对自己人生遭遇的反思,才会有后面的阅历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对待它的态度各异,然而也就有各异的人生了。用生活所得去读书,用读书所感去阅读。

11

书籍:《八月之光》

作者:[美]威廉·福克纳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原作名:LightinAugust译者:蓝仁哲出版年:-3-1

推荐人:

单车

评价指数:9.0

人生是一场拉扯的过程,高贵和低贱、自信和自卑、积极向上和消沉度日、黑人血液和白人血液,都无法摆脱,宿命一般地影响你的方向,只能在拉扯中纠结、变换,努力去寻找一个位置。

但这位置大概率永远也找不到,找到了也很可能经不起波澜,最好也只是在一个封闭的角落里安静下来。

这是人的脆弱,但这纠结和找寻也构成一个人。就像旅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哪里,而是为了一个目标而选择出发,只是出发这件事情,就已经足够度过虚无,路已足够安抚一颗人心。

12

书籍:《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作者:[加拿大]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品方:99读书人原作名:TheLostSaltGiftofBlood译者:陈以侃出版年:-6-1

推荐人:

ECHO

评价指数:9.0

整本书的所有短篇几乎都围绕着海岛,煤矿的底层民众生活,从家庭情感,父与子,到社会生活,成长,逃离,人生,生死每一个结尾仿佛看到了结局又心有不甘。

不得不说作者的描写手法让人能从各种细节里体会到每一个故事恰到好处要表达的苦涩。每一个故事读起来都让我觉得压抑痛苦,这种痛苦一方面是因为故事本身另一方面是因为通过小说对现实的共情。

《船》中描写父亲的死亡的画面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只有他白绿相间的胡须不问生死,继续生长,如同坟上的野草”这样的描述更加让人苦涩,一个一生为家庭孩子生计忙碌的渔夫有谁在意过他的心理究竟要什么呢?即时到了晚年也要在渔船上继续奔波哪怕最后以这种方式葬身大海。我的父辈亦是如此,很难有人像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一样,不顾一切去追寻自我,大多数人选择了舍弃自我。

《回乡》中一个已经脱离煤矿底层的中年律师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父辈家中,那种已经脱离的完全不同的两代人的生活观念,没有对错只觉得唏嘘,就如同我们与我们上一代人的相处,亦如今后我们孩子与我们,人类的发展便是一代推翻一代一代与一代不同,尽管知道是这样却无法做到情感的豁达。

每一篇都能发人深省,这也许就是思想的魅力。

如果你也热爱阅读,欢迎留言:申请,加入我们!

▼往期精彩回顾▼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威廉·福克纳,最容易读的一本书!一月书单:足以改变自我世界的十二本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