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和城外,不是人生的困境,而是人生的修

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围城》

这部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的长篇小说由钱钟书先生创作,这本书的语言深于讽刺,蕴藏着许多人生道理。

正如小说结尾所说:“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令人荡气回肠钱钟书对那些研究围城的人说:“假使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的呢?”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围城的理解都不一样,姑且不管围城到底有没有研究价值,我都要在此阐述我自己的观点。

首先,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欧洲留学生,他是个软弱的人,留样四年换了三个学校,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心得全无,回国时还买了个假文凭来满足父亲的虚荣心。

鲍鱼之肆是臭的,所以方鸿渐被船上的鲍小姐所吸引,鲍小姐带着方鸿渐来到了围城的入口,之后便不知踪影。他不爱自己未曾谋面的未婚妻,爱鲍小姐,不爱苏文纨,爱唐晓芙,不爱孙柔嘉,他在围城中被那些他所爱的,所不爱的人带领着,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苏文纨是钱钟书笔下的一个有名有位的留洋博士,她满足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才女所有想象:美丽,大方,纤瘦,才华横溢。但在这光亮的外表下,却是一颗富于工计的心。

她希望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她让暗恋自己的赵辛楣于方鸿渐打一场争夺自己的战争,可她没有想到方鸿渐根本不想打这场仗。

当她知道方鸿渐于自己的表妹唐晓芙有染时,更是撕破脸皮,既破坏了方鸿渐与唐晓芙的恋情,又使赵辛楣和方鸿渐远离了上海。

方鸿渐之于唐晓芙,莫过于罗密欧之于朱丽叶。书中对这段爱情的描写极为细致,方鸿渐为她晚上睡不着觉,每天都要为她写情书,痴迷到近乎疯狂的地步。

方鸿渐曾说:“你和你爱的人结婚以后,总觉得她不是你所爱的,仿佛换了一个人。”假使作者真的将如此完美的唐晓芙许配给了方鸿渐,那滋味也不过尔尔。

我觉得方鸿渐一行人到三闾大学的旅行写的尤其精彩,“如果你想和你爱的人结婚,那么先和他做一次长途旅行吧”,从这次旅行中深刻地反映了李梅亭的贪利好色,赵辛楣的体贴能干,方鸿渐的软弱无能......书中重要的女性人物孙柔嘉也由此出现,她不是什么美女,可也不丑;不是什么留洋博士,可也不笨。她和苏文纨一样富于心计,想方设法让方鸿渐向自己求婚,结婚以后,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她咬着自己的下嘴唇喃喃道:“我瞎了眼睛,我瞎了眼睛。”可怜方鸿渐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围城,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围城。

钱钟书成功地刻画了战争年代留洋学生的芸芸众生,他们的满腹才华无法施展,他们的远大抱负也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磨灭,方鸿渐在婚姻和职业上的失败也是一个必然。

人物是虚构的,故事情节是由作者的亲身经历所演变而来,但围城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围城中闯荡。围城并非是出不去的,可它是走不完的。

有人可能很厌倦生活中的围城,想在城外待着,又想冲进城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只需明白无论是城中还是城外,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抛下失望与厌倦,拾起信心与激情,保持理性的大脑,明白围城的精妙与人生的美满。

如果你在城中不知所云,那么请冷静分析形势,享受城中的生活,活在当下;如果你在城外犹豫不前,那么请遵循你内心的选择。城里和城外,不是人生的困境,而是人生的修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