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直播到底有多火爆
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群体中,李佳琦和薇娅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
在网络直播上,频频登上热搜的“口红一哥李佳琦,曾经1分钟售罄支口红,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单场2小时带来销售额2.67亿的带货女王薇娅,也是直播界的传奇。难怪众多女生纷纷感慨:“佳琦一声哦买噶,我欠花呗一万八。”
1月5日晚上,李佳琦在所有女孩面前推销了金字火腿旗下产品麻辣香肠,5分钟狂卖10万+包,总计销售额突破万元,累计观看人次万。
结果5分钟的直播,带动上市公司市值增加了5个亿!股民们大呼我不敢信:这是什么逻辑?
年李佳琦的爆红,让网红直播的电商模式真正进入大众视线。
迈入年,网红直播成为今年第一个风口
“口红一哥”李佳琦与上市公司金字火腿合作直播的这5分钟,除了彰显李佳琦的带货能力外,也令金字火腿股价大涨,市值飙升7亿人民币。
自年“6·18”后,淘宝开始要求所有店铺开设直播间。随后整个直播电商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蹦果文化在年进行了A轮融资,金主便是中路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中路投资。据中路股份年6月回复年报问询函时披露,公司持有蹦果文化20%股权,投资成本万元,截至年年末,蹦果文化尚未盈利。直到3年后的年,这个行业才火爆起来。
年对于直播电商行业而言可谓真正的元年。数据显示,年淘宝直播GMV(一定时间成交总额)只有区区亿元,到了年增长至亿元,而进入年后,这一规模或飙升至亿元。
也是在年,中国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截至年3月31日,如涵签约网红人。其中,一年创造GMV超过1亿元的头部网红只有3人,一年创造GMV少于0万元的腰部网红则为人。也就是说,号称流水线孵化电商网红的如涵控股,头部3位网红贡献了其去年GMV的53.5%,其中吸金能力最强的依旧是张大奕。
迈入年,网红直播成为今年第一个风口。但凡与“网红直播”题材沾边,股价就会扶摇直上。一些有远见的资本则已抢先布局。资本爆炒的背后,许多上市公司早已提前布局。
网红经济催生新业态、新职业、新商业模式
网红就如同昔日店家挂在门口的招牌,谁的招牌有新意吸引人,谁就能揽到更多生意。
在新经济发展的浪潮下,网红带货成为了电商行业的新型销售模式。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指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拉动灵活就业人数快速增加。
据机构统计,截至年,国内MCN机构数量达到了家,较年增长%。其中34%的机构营收达到了万元以上。
MCN全称Multi—ChannelNetwork,是个舶来品,最早源于国外成熟的网红经济运营。中文意为多频道网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MCN是指掌握多频道资源的机构。其本质是一个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将PGC(专业内容生产)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扶持下,保障内容的持续输出,从而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这其中机构孵化的大量KOL(关键意见领袖)便是内容生产的中坚力量,即“网红主播”。
数据显示,去年的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有超过10个直播间引导成交过亿元。主播李佳琦的直播在线观看人数有4多万人。除了网红本身自带的流量效应,网络直播的“低门槛、高收入”,也让它成为了电商营销推广的首选。流量为王的时代,“网红带货”在慢慢改变社会固有的商业模式。
知名招聘网站智联招聘发布相关数据,直播行业的平均薪酬为元/月,短视频为元/月。可见年是网红经济大火的一年,不仅仅是整个行业备受追捧,还催生出了很多顶级网红,而这些顶级网红也创造出了一个个收入“神话”,让人感叹网红经济原来这么赚钱。
网红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粉丝流量及电商的双重加持下,一大批网红一个人的挣钱能力都超过拥有员工几百甚至上千人的上市公司。
据公开数据显示,年“口红一哥”李佳琦收入接近2亿人民币,而另外一名知名网红李子柒的收入也有1.6亿人民币。有这么一则有趣的数据对比,那就是这两位顶级网红分别一年的收入,竟然要比年家公司上市公司净利润还要高。也就是说全国60%的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都不及一个网红。
带货模式是先有认知,再有流量,从而产生网红,最后产生生意,这一逻辑不可或缺。其本质就是将受众的价值观和注意力资源进行货币化。
这种模式,挤占传统媒体的广告资源,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快速双向沟通,让企业获得“爆量”和提升变现能力。
另外,更多的人可以在工作之外,找到自己其他的收入来源,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
明星网红化,网红明星化
主持一姐李湘很早就做起了直播,每周至少一次,直播时长大概3小时,每次销售额都能突破千万。在明星的直播带货数据中,李湘位居榜首,成为了圈内少有的带货强人。
郭富城和快手主播一起直播,有万人实时观看,5万件限量商品5秒售空,销售额近万。
柳岩快手直播首秀,50%的商品订单过万,最高进店转化率达47.2%,预估总销售额超万。
王祖蓝直播销售了7款商品,其中66元/盒的进口品牌面膜,在12分钟内卖出了10万件,成交额高达万元。
前阵子,刘涛做客李佳琦的直播间,一起帮品牌方宣传。
大牌明星与网红一起做直播,他们不是自降身价,而是多维发展,扩展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网红和明星,正在日益频繁的相互渗透,二者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明星网红化,网红明星化的现象正在同时发生。
短视频和直播兴起之后,网红对消费的刺激越来越明显,对传统商业的蚕食也越来越大。
海量的粉丝、强大的话题性、资本认可的商业变现能力、日益延伸的产业链,“网红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
但无论哪一种经济类型,变现始终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而变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就在于够直接、够简单,流程和模式够简化。
努力地成功,体面地平庸
雷军几年前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几年后的现在,你可曾想到,猪真的站上了风口。网易阿里和京东等互联网大厂不甘落后,开始做起猪肉生产加工生意了。
你看,猪真的飞起来了。
但是20年前,有一位名叫陆步轩的北大高材生,因为毕业后卖猪肉,被所有人口诛笔伐,大家给他的绰号是:北大屠夫。回母校给学弟学妹分享“创业”经验时,他第一句话是:“我给母校抹了黑、丢了脸。”言语间是抑制不住的哽咽和难过。
曾经卖猪肉被骂惨的北大屠夫,现在是身价上亿的知名商人;曾经不被重视的行业,现在是互联网巨头争相涌进的商业风口。
在全民焦虑的时代,只要你比别人多一样技能,或多一门特长,就能比别人拥有更多的机会。能者达人所不达,智者达人所未见,网红经济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近几年,“寒冬”这个词屡次出现。
去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宣布裁员。宁愿冒着高达10亿元的赔偿风险,也要辞退个员工。此消息一出,一片哗然。
对此,任正非强调: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想长远的发展下去,企业的员工不能太过安逸,这样公司的氛围会非常懒散,从而失去危机意识,在发展这么快速的时代,没有狼性般的竞争容易被社会淘汰。
言下之意是,这个员工都太“安逸”了,他宁愿花巨额的赔偿,也不想养着一批没有狼性的员工。
在领英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一生平均换多少份工作?调查结果是:12-15个。
也就是说,中年失业已经成为一个大概率事件。假如“中年失业”无可避免,那么在它来临之前,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呢?
最好的答案:突破心理围城,做一场未雨绸缪的规划,从你擅长的点出发,像是画圆一样,扩大半径,以此来扩大生存面积。
亚马逊创始人,30岁就在金融公司上班,生活安稳被人羡慕。但互联网让他着迷,他认为金融不该只在现实中进行,网上也是可以的。
于是,他辞职去网上卖书。“我不会为自己尝试过后的失败而遗憾,最多不就是退回原位;我为什么不试一试。”现在的亚马逊,市值超过万亿。
2年前,张勇从年赚30亿美金的公司离职;到了被京东甩出10条街的淘宝,继续他的CFO生涯。“我想干出亿美金的公司。”12年后,他的运营手段,创造了空前的盛况;双十一当天他让中国人,在一天内花掉亿。
同样地,创业者都具有忧患意识,飞机被迫降落时;我需要为自己,准备好更多的降落点。
这个时代的残酷是:你不努力,就有人替你努力,同时取代你。
在这个瞬息万变,更新迭代迅速的时代,或许没有一个行业能长久。
人生路上的选项从来都只有两种,要么努力地成功,要么体面地平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