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和钱钟书的作品多如繁星,其中《唐·吉诃德》、《洗澡》和《围城》都是经典之作。但杨绛在自传《我们仨》中表示,女儿钱瑗是他们此生的唯一杰作。
在一次采访中,杨绛高度评价钱瑗是她的“生平杰作”,是钱钟书眼中的“可造之材”,是她公公心中的“读书种子”。
钱瑗于年生于英国牛津,是钱钟书和杨绛的独生女。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并成为该校第一批外语系语言文学博士生导师。
在大众眼中,钱瑗的名气并不比父母大,但她在学界却非常有名,开创了英语“文体学”,其编著的《实用英语文体学》被誉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参考教材。
钱瑗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她一直践行着这一理想,对学生关怀备至。她去世后,学生们为她设立了“钱瑗教育基金”,以纪念她的贡献。
虽然钱瑗已经离开我们20多年,但她的精神和影响仍在继续,成为人们缅怀和尊敬的对象。
人们常说,检验一个人能力的真正标准,不在于他们达到了什么样的成就,而在于他们能否在困境中站起来。这就是“逆商”,一种在面对困难时展现出的坚韧和对抗磨难的能力。
而钱瑗,就是一个成功证明了这一点的人。尽管她出生在书香世家,但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疾病、不公、悲痛,她都经历过。
然而,这些磨难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变得更强大,最终将手中的烂牌打出了惊人的效果。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绩优秀但能力不足的“高分低能儿”,还有在挫折面前就崩溃的“脆弱宝宝”,但他们都没能像钱瑗一样在困境中取得成功。
这是因为,钱瑗的成功离不开她的父母,他们本身就是教育界的精英,比一般的父母更有经验和智慧来教育孩子。所以,我们不能忽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尽管钱钟书和杨绛没有为女儿制定严格的家规,但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女儿。杨绛曾经说过,“身教大于言传”,这是他们的教育理念的核心。
他们喜欢读书,这也是女儿钱瑗对阅读产生兴趣的原因。钱钟书和杨绛总是手捧书籍,在女儿面前展示他们的阅读习惯,慢慢地,钱瑗也开始爱上了阅读。
他们为女儿买来书籍和高凳,让女儿模仿他们的阅读行为。这样,钱瑗不仅学会了阅读,也学会了观察和思考。钱瑗很小的时候就在父母的影响下,开始了她的“格物致知”的旅程。
钱、杨两人去动物园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从动物的吃相中探索“格物致知”的奥秘。
圆圆在父亲的影响下,从小就具备了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甚至能认出五号里的少奶奶是“精赤人人”。
3.杨绛和钱钟书用自己的行动,言传身教,让钱瑗成为了一个有理想、有目标、品性端正的知识分子。
4.钱钟书的行为举止,深深影响了钱瑗,使她理解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意义。
5.钱瑗在校任教期间,始终保持良好的品性,始终恪守着父亲的优良教育理念,这也是她成为“身正”人的原因。
钱钟书和杨绛夫妇对于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他们的教育方式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女儿钱瑗。钱瑗从小就学习父母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些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尽管她的人生并不顺利,但她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努力。她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让她明白了苦学和严谨的重要性,这些品质帮助她在相对枯燥的“文体学”上有了一定的成就。
钱瑗的成功离不开她的父母的教育,尤其是他们对爱的理解和实践。他们的爱情故事深深地影响了钱瑗,使她成为了一个懂得爱的人。
钱钟书和杨绛被誉为20世纪最完美的婚恋典范,他们的爱与才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结晶——钱瑗。在那个多子多福的年代,钱瑗是他们唯一的女儿,因为钱钟书曾公开表示:“如果再生一个孩子,会分走我们对圆圆的爱!”
他们珍视彼此的爱,甚至为了子女的专一而只生一孩。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钱瑗,拥有更强大的爱的能力。钱钟书和杨绛的家庭始终以爱和理解为主,他们会宽慰对方的错误,而不是责备。
这种家庭氛围让钱瑗成长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她的人生成就和社会贡献都远超常人。钱钟书和杨绛的家庭教育理念,让我们看到了爱的力量,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并塑造出更强大的爱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杨绛和钱钟书总是尽力为对方着想。一次,杨绛流鼻血,钱钟书和阿瑗紧张地拿来纸巾,但杨绛却以纸巾不够为由离开了他们,因为她不想让他们为她担心。
在那段特殊的年月里,杨绛被人欺负,而手无缚鸡之力的钱钟书却为了保护她,甚至举起了木板“动粗”。在爱的氛围中,钱瑗耳濡目染,也学会了爱人。
在大学任教期间,她将满满的爱传递给了自己的学生。尽管路程遥远,但她总是挤车回家,晚上还要处理学生的课业,甚至还会接待带着困惑来找她的学生。
一次和友人聊天时,钱瑗表示她班上的研究生问题最多,需要她认真对待。因此,她耐心地解答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从不厌倦。
钱瑗还经常接手其他老师认为的“分外之事”,比如帮助一位勤奋自学的翁某,为他批改作业并指导他读书。经过她的努力,翁某最终以同等学力考上了民族大学的研究生。
父母的身教给了钱瑗爱的能力,让她在丧夫后重新站起来。她的第二段姻缘也是因为她的爱心而来,她在那段特殊的年月里帮助了一位被“罚”扫街的老太太唐云,老太太被她的善心和爱心感动,希望她和自己的儿子杨伟成组成新的家庭。
钱瑗没想到的是,唐云的丈夫杨宽麟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土木工程师,他设计的王府井大楼、和平宾馆、北京工人体育场以及北京军事博物馆等著名建筑都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而唐云和杨宽麟的儿子杨伟成也是一位人中之龙,他是一位知名的建筑设备专家,也是后来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
经过唐云的介绍,钱瑗和杨伟成走到了一起。当时杨伟成的儿子杨宏建已经18岁了,但在这个组合家庭中,他们相处融洽,满是欢声笑语。
钱瑗继女杨敏和继子杨宏建在《我们的钱瑗》中深情地回忆了他们与母亲钱瑗一起度过的二十多年的幸福生活。在叙述中,他们回忆起每到周六,母亲都会从北师大到灯市口一路买好吃的东西给他们吃,除了凉面、上好牛肉、大块羊肉串、牛肉馅饼等传统小吃,他们还回忆起母亲钱瑗与他们一起看电视时,提前偷看电视报不说竟还给他们剧透,为此,他们还经常假装嗔怪她“干扰”他们探索剧情。
在钱瑗的继子、继女眼里,钱瑗和他们的交往“像大朋友似的”,“不是亲娘胜似亲娘”。钱瑗对子女的爱是满满当当的,同样,对于养育自己的父母,她也充满了爱。
在特殊年月里,钱钟书和杨绛被批判时,一路支撑他们走过阴霾的正是钱瑗。钱钟书和杨绛被剃成阴阳头以示侮辱时,钱瑗拿出自己剪下来的头发给他们做成假发戴上。
她还偷偷将钱钟书爱吃的夹心糖装进瓶里带给父亲。在看望父母的时候,她便忙里忙外,有时她一针一线地给他们缝睡衣,有时,她给他们做好吃的,有时,她依偎在父母身边给他们慰藉。
身教大于言传。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