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懂5国外语,28岁成清华教授,小说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钱锺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钱基博之子,著名作家、翻译家、戏剧家杨绛的丈夫。

钱锺书虽然故去很多年了,但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逾越的高峰之一。他的学术大典《管锥编》和小说《围城》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绕过的经典之作。而钱钟书的轶事趣闻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01生而为书,抓周预示人的宿命?

有些时候,人不得不相信命,比如钱锺书似乎冥冥之中就注定这辈子与书有着不解之缘。钱锺书是钱基博的大儿子,出生之后“抓周”——就是小儿满岁之后摆上很多物件让孩子去抓,那时候人们一般相信,抓住什么这一辈子几乎就要做什么。小钱锺书一眼就看中了书,抓过来攥得紧紧的,大人都夺不过来,人皆奇之。看起来抓周还是有一定预言性的,钱锺书从小就与书结下了三生石上的缘分,于是正式改名为“锺书”。

02出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特别是书香世家。

钱锺书的父亲是古文学家、教育家钱基博(-),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是国学大师钱穆的好朋友。有这样一位精通国学的父亲,钱锺书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良好遗传基因,而且从小耳语目染的家教文化对他的成长起了决定性的发展。在历史上,尽管很多出身低微的人成了帝王将相、英雄人物,但从一个贫穷的家庭中成长为大学者的却很少,这至少说明,文化的传承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家世环境。钱锺书就生来带来这种福分。在钱基博的谆谆教导下,钱锺书的国文水平日渐成熟,其中最为出名的是钱穆邀请钱基博为他的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学概论》作序,钱基博则令锺书代笔,写完之后一字未改,而此刻钱锺书才20岁,已经展现出惊人的才华。

03资质聪颖过人,记忆力如照相机,可惜数学遭遇滑铁卢!

钱锺书的聪颖是毋庸置疑的,他的记忆力之强,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他上课从来不带笔记本,随便拿一本闲书,但每次考试都考第一。一次和同学讨论《水浒传》,他向同学夸耀说自己可以背诵,同学不信,于是从书中任意指出一段试他,结果锺书几乎一字不错的将那段文字背出。80年度已经年近古稀之年的钱锺书代表中国文化团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在面对美方文化学者提问时,钱锺书引经据典,当场背诵了一段《七侠五义》中一段描写,把美方学者镇住了!要知道《七侠五义》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三流的作品,而要随便背诵其中一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钱锺书却能做到,这足以说明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就像古代中传说的那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有如此强的记忆力,钱锺书才有如此广博的见闻和学识,才能后来写出煌煌大作《管锥编》。

据统计,《管锥编》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内容除文学之外,还涉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几乎达到了人极限,如果没有超强的记忆力,这是无法做到的。钱锺书夫人杨绛在《我们仨》中回忆说:

我们初到法国,两人同读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他的生字比我多。但一年以后,他的法文水平远远超过了我。

钱锺书考清华,国文特优,英文满分,而数学,有的说是考了零分,而据他自己说是考了15分,但不管如何,他的数学考得一塌糊涂。为何如此聪明的钱锺书在数学上遭遇滑铁卢呢?由于他天赋过于集中在文学艺术上,以至于严重偏科。这也说明,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过于突出,但在另一方面一定存在短板,钱锺书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比如他记忆力如此之强,却

“总是记不住自己的生日,穿鞋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像小孩子一样一把抓。他在美国人办的中学读书时,因为英语好,当上了班长,可是嘴里能喊口号,两脚却左右不分,所以只当了两个星期班长,就被老师罢了官。他不会打蝴蝶结,穿内衣和套头衣服时总是前后颠倒,发现不对,衣服套在脖子上只顾前后掉转,结果还是颠倒。”

如此更增加了他痴顽可爱的独特魅力丝毫不影响他作为文化昆仑的高大形象。

04生活笑料,口才极佳,帮猫打架,顽如孩童,痴心不改。

钱锺书非常健谈,从他的小说作品中我们也能领略他非常突出的口才。尤其是《围城》中的方鸿渐,在某些方面有着钱锺书自己的影子。对于自己的健谈,钱锺书不甚满意,还特意给自己起号“默存”,意思就是少说话。钱锺书虽然天才斐然,但在生活方面的确是属于书呆子型的,他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幸好他遇到了杨绛,杨绛这位清华才女不仅在自己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且还是钱锺书的“贤妻良母”他的生活就是全部由杨绛女士照顾。他们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幸福的婚姻成为民国时期乃至中国近代最为佳话的传奇。钱锺书说:

在遇到杨绛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而在钱锺书去世多年后,已经93岁高龄的杨绛写了经典之作《我们仨》再次深情回忆起和丈夫、女儿同在的温馨岁月,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这本书凝聚了杨绛女士的深厚的感情。虽然女儿丈夫先于她去世,然而这份人世间的情缘,却是她最珍贵的情愫。杨绛于年去世,活了岁。

钱锺书一方面是奇才,而在生活方面,却非常顽童。比如他在女儿肚子上用毛笔画脸,在女儿被子里埋“地雷”——镜子、刷子之类,让女儿发出惊叫,和女儿玩“捉迷藏”他乐此不疲。还有他特别溺爱自己的猫

“他家养的猫半夜跟别的猫打架,他准备了一根长竹竿放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被窝里钻出来,拿着竹竿,去帮自己的猫打架。”

这些都是孩童时期才有的痴顽,但钱锺书终其一生都是这样顽劣不改,这份纯真未泯的天性的确也是罕见的。正是这份独特的天性,他才抵挡住外界的各种诱惑,老老实实从事自己最喜欢的研究和创作。

杨绛在《我们仨》中这样写道:

阿媛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对自己的女儿的疼爱,钱锺书曾经说过一段非常痴气的话:

“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圆好,我们就要喜欢那个孩子,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圆呢。”

这样一个其乐融融的琴瑟和谐,也羡煞了很多矛盾重重的家庭。

05狷狂、耿介、一身知识分子的铮铮傲骨。

钱锺书的狂是从学生时代就出了名的,比如他在清华读书时,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而对自己的导师,又放言清华无一人配当自己的老师,这种狷狂的性格除了他具备的独特的天赋他人难以比肩之外,还在于他对学问精益求精的严肃。在他的眼中,学问大于天,即使是自己的老师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他也毫不顾忌,这即使才华的展露,也是对自己的信心和对更高境界的追求。像他这种有着过目不忘本领的人,即便是大师级人物也很难超过他,难怪他捐款,他有这个资本!

钱锺书一生阅历复杂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三反五反时期、文革时期这些动荡的岁月,他始终没有改变一个知识分子的立场。比如文革时期一次文艺会议上,王洪文大肆污蔑一些权威学者,认为他们是文革“毒草”,应“割草”。会场里人们虽然愤慨,但却无一人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突然,钱锺书站起身,对王洪文的观点进行了有力批驳。他口才出众,说得王洪文无言以对。最后,钱锺书大声说:“我是钱钟书,我为我说的话负责!”会议还没结束,王洪文被气得提前离场。

再比如,他对自己的恩师冯友兰在文革中的表现非常不满意:

“冯友兰简直没有文人的骨气,也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的节操观念。”(根据庄因口述、丘彦明记录的文章《钱钟书印象》)。

虽然钱锺书狷狂,但他在与人的交往中却非常和蔼可亲,甚至还很有些痴气。比如借钱,有人向钱锺书借元钱,钱锺书说,元就不要借了,这样吧,我给你,你就不要还了。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其实钱锺书对钱上一向非常大度,他说,自己姓了一辈子钱,还缺钱吗?

06总结

人的命无法自己选择,如果钱锺书不是生长在书香世家,父亲不是大学者,那么他成为大学者、著名作家的可能性有多大就很值得怀疑。但是,如果钱锺书没有生于书香世家,那么他和钱锺书三个字是没有联系的,世间就少了一位风华绝代的大师。人虽然无法左右自己的生命选择,但如果一生有一份特别的爱好或者喜爱,即便是没有成才,那么也不枉一生了。怕只怕人生而在世间,除了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的生理需求就再无更高的意识和追求,浑浑噩噩过一生。其实如果一直没有觉醒,也是没有可怕的,只可怕最后时刻能够醒悟,人生晚矣。钱锺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挚爱,一生最爱书,离不开书,痴醉于书,于是他的名字与书一样流传千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