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生学无所成,属典型的平庸之辈。但却特别敬仰那些大学问家,也偶尔看看他们的书,抄抄他们的经典语录,而且还很八卦,对他们的奇闻轶事都想刨根问底,探个究竟。比如,钱钟书和杨绛夫妻二人。家有钱先生的《围城》,年轻时浮光掠影式看过,情节大多已忘得一干二净。也不记得哪年还买了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买来就没看过一眼。两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架里,已是细尘满眼。近几天,睡不着,常于半夜醒来,辗转无眠,于是,起床至书屋,打开书柜,取下这两本。翻了几页,竟被吸引,几个晚上一气翻完。杨绛先生,生于年,逝世于年,活了岁,是世上少有的长寿学者。钱钟书先生生于年,于年逝世,寿长88岁。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都是大学问家,著作多得数不清。两人一生忠于爱情婚姻,很好地演绎了世纪姻缘。钱先生去世后,杨绛老人不顾年高体弱,整理出版了钱钟书的遗稿,达九卷之多,令我感叹不已。钱钟书曾评价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她一生著作颇丰,有戏剧、长篇小说,多部散文集和译作。晚年,她将稿费捐赠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基金,累计捐款一千多万。两人不仅有世纪情缘为世人传颂,他们都淡泊名利,甚至避之而不及,更为人们尊敬。晚年,杨绛老人的从容淡定,雍容优雅,无不让人肃然起敬。两人都有许多经典语录,字字珠玑,直戳我心。今抄录三处,略作肤浅的感想。“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百岁感言》“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杨绛《百岁感言》自己的世界,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句适合天下所有老人。退休老人,总有不舍,总有不甘,心存挂念,总担心被人遗忘。其实,身外的一切,名誉,金钱,利益应该放下了。别人的赞美与批评,褒扬与仇恨,已经与我没有多大关系了。只有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才可能安享晚年。人生没有完美。有缺陷的人生才是真实而完美的人生。美学里,有缺陷美之说。幸福与快乐,全在于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羡慕,不攀比,看淡一切,从容面对,遗憾也好,失败也罢,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彩。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一句,也抄录下来。“天下只有两种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钱钟书《围城》从人性的角度看,钱先生的这段话,也揭示了人性的贪婪,总希望每次吃得最好,得的最多,奖赏更高。但我还是希望年轻人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而不仅仅只剩回忆。二人的爱情婚姻可谓典范。他们年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第一次想见,钱钟书说:“我还没有订婚。”杨绛说:“我还没有男朋友。”男才女貌,一见钟情,从此相爱。他们婚姻跨过世纪,经历了战乱,贫苦,离别,文革双双遭批斗,当他们在“五七干校相聚时,钱钟书抱着杨绛说了句:“从此后,我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他们婚姻,长达65年,直到钱钟书逝世。世人都记得《围城》里的那句:“婚姻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我以为是钱先生自己婚姻的写照,哪知,他们对婚姻是如此的忠贞。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想想这句话,我竟能安然入睡。杨绛传-永不褪色的优雅物传记写杨绛先生的书精选月销量93¥36¥5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