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雪沫编辑:贾方方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最近,网上有个开恋爱课的50后“网红”教授火了!
他叫梁永安,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一名UP主。
他有一段视频,说90后和00后是最不适合结婚的一代,单集播放量超万。
他支持年轻人避开催婚的坑,直言年轻人“从表面上看起来是不结婚,实际上是在坚持爱情”,鼓励父母和孩子都应该在“中立的立场上,相互和解、相互理解。”
因为“一个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短短10分钟的视频,治愈了很多深陷结婚焦虑的年轻人。
更有意思的是,还有很多年轻人在那条视频下公然相亲。
“我想在老师的视频底下相亲。”
“我也想,组织一波?”
对很多“铁粉”来说,金句频出的梁永安教授,简直就像自己最理想的娘家人。
智慧、风趣、开放、包容,能让人动荡的心瞬间安宁。
而在他诸多的“梁言”警句中,最让人感同身受的一定离不开这4句。
01
有些爱情还没到爱情的时候就在一起了
谈到年轻人对爱情的困惑,他说:
“有些爱情还没到爱情的时候就在一起了,分不清楚喜欢和爱的区别。觉得很喜欢、很高兴,就认为是爱情了。其实还不是,那只是互相之间的好感。
很多人一旦进入了恋爱的话,说该说的话,吃该吃的饭,献该献的花,看该看的电影。什么都有了,形成一种日常性,但是内在的根本的东西没解决。”
深以为然。
在当今快餐式恋爱和催婚浪潮的席卷下,很多人来不及深入了解,就一脚踏进围城。经过短暂的甜蜜,矛盾渐显,生活犹如一地鸡毛。
在综艺《再见爱人》里,郭柯宇和章贺这对前夫妻即是如此。
二人初相识也很甜蜜,章贺觉得“这个人就应该是我的老婆”。
而彼时,郭柯宇是一名演员,每天辗转于各个城市,迫切地想要一个家。她觉得自己可以放低很多要求,可以不要工作、事业、过去的成绩,可以去过柴米油盐的生活。
于是,互有好感的两人仅相处一个月,就闪婚了。
可婚后,他们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两个人性格不合。
郭柯宇喜欢运动,喜欢有规律的生活;章贺却喜欢晚睡,喜欢和朋友聚会聊天;
郭柯宇习惯站在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仔细思量;章贺却习惯大声说话,大大咧咧。
更扎心的是,二人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难。用郭柯宇的话说就是,“大多时候,两人都像两座孤岛一样,融不到一起”。
郭柯宇觉得自己不是丈夫想要的类型,他们之间没有爱情。
而章贺也觉得给不了妻子想要的全部,婚姻10年,恋爱的感觉很少。
到底是婚后生活稀释了爱情,还是爱的浓度不够就结了婚?
或许二者兼而有之,爱不够婚姻来凑,终究会因没有爱情托底,而不肯迁就对方。
梁永安教授曾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婚后没有细节,生活里没有情趣,就是穿衣吃饭生娃,一切都像程序。”
“真正的爱情,需要对对方有一种深度的理解,一种很深的价值确认。”
操之过急,将外界的催促内化成焦虑,打着合适的幌子行将就的事,走进缺乏深度理解和共鸣的婚姻,会导致婚姻如同被催熟的芒果。
别说毫无应有的香甜,甚至会味同嚼蜡。
02
结婚意味着要适应别人,克服利己主义的本能
人们常说,相爱艰难。有时,难就难在“相”字。
正如梁永安教授所说:
“爱情有一个基本的情感特点,就是愿意替对方多干一点儿,互相创造幸福。
然而,现实却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没有这个能力,只是希望你是我的资源,你符合我的愿望,你能让我幸福。越是亲密关系越容易这样,在爱情的名义下释放出来很多自私性。”
而之所以会这样,也有人性内部的原因。
美国曾做过一个人性测试调查,结论让人大跌眼镜:在整个人类中,真正有利他主义本能的人只占4%,剩下的96%本能都是利己的。
基于这个原因,梁永安教授也指出:
爱情需要克服利己主义的本能,在互爱中体会利他的价值。
结婚不止意味着享受对方带来的好处,也意味着付出。
就拿热播剧《乔家的儿女》来说,乔一成的第一段婚姻,吃尽了付出不对等的苦。
因为个性和家庭背景相似,他和叶小朗迅速组建了新家庭。
一成是当惯了“长兄如父”的大哥,在生活中颇为照顾小朗。做饭、家务一手包办,就连小朗签下的要为弟弟买房的“卖身契”都一力承担。
可小朗不仅不领情,还对一成的家人各种嫌弃。
更让一成耿耿于怀的是,她还特别有“主见”:自作主张辞掉报社的“铁饭碗”;
偷偷打掉两人的孩子,一心考出国。
在小朗的认知里,人就该为自己活。当然,这本无可厚非。
只是,她错在太过自我。为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就单方面忽略甚至牺牲另一半的感受。
根据梁永安教授的观察,现在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不适合结婚。
“结婚就要适应别人,而这部分人难以自我调整,更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如果按照一种传统惯性去结婚,实际上是害人,也害自己。”
“原本两个人要走在一起,必然要寻找共同性,每个人都做加减法,加厚与对方共同的东西,减少与对方冲突的部分,也就是说需要修剪自己。”
有一种失败的婚姻,叫斤斤计较,每一斤都对准自己。
假如两人都不肯委屈自己,抑或是委屈一方形成惯性,婚姻的天平早晚失衡。
03
相爱难主要是男性不适应现代的女性
相爱越来越难,还有一个原因是,男性不适应现代的女性。
梁永安教授说,以前女性跟随男性,她跟这个世界的关系,中间隔着个男人。在古代,女性被奖品化,奖给地位最高的、最有能力的男人。
而现在,奖品回归到女性自身来,女性自己也能够体现价值。再往后女性是越来越强了,她直接可以面对世界了,部分男性暂时不能适应这样的女性。
不得不说,这一番话又现实又扎心。
曾看过两组数据:
在小鹅通知识付费平台,女性用户达到62%,而在荔枝微课中,女性群体甚至高达70%。
据法院的离婚诉讼调查显示,73%的离婚诉讼由女方提出,其中77%的理由是感情不和。
无论是冰冷的数据,还是身边的现实,我们常有这样一种感受:
女性的成长需求不断攀升,能力和价值不断显现。她们无需依附男人就可以过得很好,也不必在婚姻里委曲求全,她们能够自负人生。
可有的男性,思维还停留在旧社会。
想起梁永安教授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对夫妻,新婚之夜,丈夫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妻子十分费解,问他在干嘛?没想到,丈夫竟然说,他在等她给自己端洗脚水。
虽说这样的事情是极端个例,可现实中,要求“男主外女主内”,期待女性无论有没有工作,都必须做好贤妻良母的人,实在很多。
而高期待的结果就是,很多女性成为“女强人”,却也饱受着非议。
还记得在去年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顾佳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可她的老公许幻山出轨后,竟然大言不惭地说,都是因为妻子太强了,他没有自尊感,才会出轨。
健康的两性关系,是平等的,并非从属关系。
男性的自尊不该建立在女性的“弱”上,互相满足、尊重,才能共同构建和谐、长久的亲密关系。
04
不爱了,也要保持住一种善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永恒,亲密关系也是如此。
就像梁永安教授所说,现在的人,分手能力远远大于相爱能力。
只是,不爱了,像《三十而已》里的顾佳一样,不撕扯、不自怨自艾,掸掸心上的尘埃,重新上路,未尝不是一种洒脱。
还记得赵丽颖和冯绍峰官宣离婚时,两人先后发了一条信息:
日子很长,过去很好,愿未来更好。
巧的是,赵丽颖在采访中,曾分享过梁永安教授说的一段话:
“在爱情中,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然后再去生活,不要过分依附一方的感情,要有能力做自己的事情,做自己的决定,我们要能够独立过自己的生活。”
在当代,一段婚姻能走多远,充满了不确定性。可唯一能确定的是,当我们在精神和物质上足够独立,才有底气面对分分合合。
若两个人感情到位了,走到了一起,那就好好珍惜,共同经营,彼此滋养。若情感不相通了,观念也分离了,分也没什么大不了。
梁永安教授有个比喻特别妙:
“当两头牛方向不一样,硬是拉在同一个车上,那生活不就被完全撕碎了吗?怎么会有幸福的生活?
在现代社会里,合是一件幸福的事,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从压抑和痛苦中抽离,最好的办法是一别两宽。
因为“一开始想着很多坏,觉得这个人这里不好,那里不好,把Ta恨得要死,心理阴影还很大,但那不一定是不爱了。当你一旦会开始想Ta的好了,那就好办了,已经比较从容了,这个善会使你的痛苦大大降低。
另外,一个人如果把前任讲得一塌糊涂,那就有些不成熟了,你们当初为什么会走在一起?起码是有喜欢的层面,Ta身上肯定有给你带来温暖的东西。
不爱了,也要保持住一种善。”
05
其实,“梁言”警句不止这些,还有很多:
“好的爱情,一定充满着生活细节。”“两个人相爱,激发出灵性,生命就活了。”“有单身信念的人,更有可能遇见灵魂伴侣。”……
或许有很多人纳闷,人活着,为什么要有爱情?
梁永安教授告诉我们:
人的最高价值,是自由。而爱情,又是人最高的自由。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愿每个人都能不负爱与自由。
参考资料:
梁永安恋爱课视频;
《一条》相关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