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通过让“书”跟着人走的多元化阅读场景,北京经开区机关事业单位、园区、企业、学校、家庭等共同打造“书香亦城”。不管是什么样的阅读场景,也无论是什么样的阅读形式,它们都是亦庄新城文化发展的阵地,也将会是亦庄新城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博大大厦一层的开放式阅读空间。
服务港阅读,汲取党史力量更好服务企业
周梦雪和沈晓彤是北京经开区亦企服务港通明湖港的两名实习生,在他们来到通明湖港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最让她们印象深刻的便是办公室里的“图书墙”。两面墙的书架里码放了《围城》《大变局》《平易近人》《狂想代理人》等各式各类的图书。
通明湖港工作人员读书“充电”。
4月21日中午,记者来到通明湖港见到了正面对面坐着,一人捧一本书津津有味看着的周梦雪和沈晓彤,仔细看过去发现,两人各自抱在手中的竟然都是《平易近人》,只不过版本不同。
作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语言力量的著作,据周梦雪介绍,《平易近人》最近已经成为“港里”的“网红书籍”,被提及次数最多、被翻阅次数最多、被评论次数也最多,“作为新来到亦企服务港的工作人员,因为要先学会‘接收’,才能更好‘给予’辖区企业应有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多看看党史、名人名言等,学习到的越多,给予的才能越多”。
家庭亲子阅读,美好共读时光交流问题疑惑
作为阅读最重要的场景之一,家庭间的亲子共读可以说是最美好的一种阅读打开方式了。
陈逸阳是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一名学生,她出生在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在他们家,最宝贵的财富要数家里收藏的几千册图书了。从陈逸阳一两岁开始,妈妈便带着她开启了亲子共读之旅,上小学前就读完了上千册中英文经典绘本。
陈逸阳和妈妈一起读书。
家长让孩子打开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能够打开。为了让陈逸阳爱上阅读,让阅读温暖她的童年,陈逸阳爸妈常年如一日用陪伴阅读的方式把陈逸阳培养成了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优异的“书香少年”。
又到晚上亲子阅读时间,陈逸阳在妈妈梁慧敏带领下拿起了当天晚上的阅读清单,《红岩》和一本数学类书籍。
被爸妈昵称为“小书虫“的陈逸阳,一边和妈妈各自阅读着手中的书,一边和妈妈交流着阅读中遇到的小问题和小疑惑,“读书的过程是快乐的,我也十分喜欢和爸爸妈妈讨论书中的人和事,和老师同学探讨读书带给我的思考,我愿意把读书的快乐与他人分享”。
一卷书,一盏茶,一段静谧快乐的时光。一家人,一案书,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这样的亲子阅读场景已经成为陈逸阳孩童时期最重要的时刻,也是她和家人在一起最快乐的时光。在每一个傍晚,每一个周末,一家人一起沉浸在书的海洋里,这就是属于这个“书香家庭”的美好共读时光。
企业同事共读,增强队伍凝聚力助推创新发展
作为高精尖产业聚集地的北京经开区,企业职工阅读也成为助推企业经济创新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文化因素。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4月21日,北京经开区企业北京欣奕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奕华”)员工像往常一样,自发利用休息时间来到职工书屋学习“打卡”。
欣奕华公司员工到职工书屋读书。
几名员工来到职工书屋,有的拿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有的拿起《党务工作实用方法与规程一本通》,一起研读“执政之初面临的考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党的纪律内容”等内容,一边原原本本读、一边一起认认真真悟。在建党百年之际,他们努力用阅读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着自己。
欣奕华职工书屋成立于年,本着让员工喜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原则,职工书屋每年不定期采购与职工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型书籍。目前已征集、收藏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专业技能等各类型重点、专业书籍余本,丰富了这个专注于为智能制造、信息交互和人类便捷生活提供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增强了企业党员队伍凝聚力,提高了企业文化软实力。
学校阅读月,票选阅读之星分享阅读启迪
集体阅读已然成为亦庄新城校园内的特色阅读场景。“科技改变生活,阅读让我成长。”这句话是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书香亦城·伴我同行”阅读月系列活动中的主题,其中,科技和阅读也是建华实验亦庄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关键词。
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学生集体阅读。
苏心玥、孙孝轩和段博壕是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全体师生票选出来的“阅读之星”,他们也是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好读书、读好书,做自己”的阅读榜样。成为校园阅读榜样后,他们依然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依然喜欢聚在一起分享阅读对自己的启迪和帮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苏心玥对自己的期许,也是读书带给她的财富,“在今后的日子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
“这次跟童喜喜作家学到了一个好的读书方法,一本书读两遍,第一遍一目十行,第二遍十目一行。”段博壕说,少年时代是读书积累的黄金期,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吸收更多知识。
“成为阅读之星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谢谢学校开展这么好的活动,谢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阅读使我成长,阅读给我快乐,让我们一起阅读吧。”这是孙孝轩跟小伙伴一起阅读时说的话。
学校阅读节,学生推荐好书以书切磋会友
“看看,这些LOGO都是我们学校学生自己设计的。”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日前举行“第三届DEAR亦小阅读节”主题宣传周活动,负责此次活动的何辉老师告诉走进校园的记者。整个校园布置成了阅读的海洋,校园走廊里展出了学生和教师们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诗歌创编、手绘绘本、原创剧本、读书手抄报、阅读记录卡等。学生们在边走边看过程中不时被动人的语句、精彩的点评、深刻的感悟所吸引。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举行“第三届DEAR亦小阅读节”主题宣传周活动。
“这是我推荐的书,书里面写了……”亦庄实验小学活动区域内,学生们搬着小板凳围着坐成圈儿,兴致勃勃地聆听他人讲故事。原来,这正是学校里利用午读时间,进行的好书推荐活动。活动现场,推荐人通过幽默有趣的讲解,分享了阅读心得,同时,结合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孩子们首先对阅读产生兴趣,再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
“每个班级外面、交流厅摆放孩子们想要推荐的一本好书,搭配自己设计的好书推荐卡。同时,利用中午、课间的时候让孩子们进行阅读,为自己喜欢的好书做推荐。”何辉说道。
亦庄实验中学红色主题图书展架格外醒目。
在一楼大厅和B区一层交流厅搭建的学生演讲台内,每天下午三点后或中午午饭后各年级组织学生自愿上台推荐好书,分享他们和书的故事、英文趣配音、双语古诗词成语故事等。除此之外,在活动期间,亦庄实验小学还将开展“神秘嘉宾进校园”“红色经典日展演”“角色扮演日”“图书漂流日”等系列主题活动。
以书会友,共话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传统,让共享成为一种习惯。活动周期间,学校还组织了跳蚤书市。
红色主题阅读,一部青春之歌两代不同感悟
“这些是我们精挑细选的近百种红色书籍,专门为它们设立了‘致敬百年’馆藏图书展专架,让师生共同学党史、悟初心。”走进北京亦庄实验中学的中央图书馆,红色主题图书展架格外地醒目。
南红英老师与高二年级的顾琦共同阅读了《青春之歌》,顾琦同学在《青春之歌》的读后感中写道:“在旧中国,有人遭受各种苦难,有人大肆挥霍,有人腐化堕落,有人觉醒。”不同年代的人品读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但是贯穿在两代人背后的,是涌动的青春之歌,是时代青年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与担当。这种情怀,感动着一代代的读者,传递着永恒的力量。
记者了解到,该校中央图书馆,教学楼每层的休闲区、展览室以及学科教室,均有红色主题方面的书籍,让学生们在休息时随手便能拿到。
图书馆馆长刘克勇说:“我们要将阅读渗透到学生生活中,营造出阅读红色书籍的良好氛围。”在记者与馆长交谈的过程中,一位男同学翻看着一本《毛泽东传》,看了两段后便被吸引住了,捧起这本书走到座位上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刘克勇见状笑道:“很多学生都是这样,一翻开就被吸引住了。这也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引起他们的兴趣,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学习红色精神。”
正在翻看《红岩》的高一学生刘欣馨说道:“图书馆中的红色书籍为我们学习党史提供了便利条件,平时这个题材的图书较为分散,而现在设置了专架的布置就一目了然了。在和平年代,红色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远很抽象的题材,而这些党史书籍会带我穿越历史,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历史经验的总结凝结成智慧,在一本本著作中闪光,在学校里,在师生间不断蔓延。
工地书屋,促进职业提升增添企业活力
北京经开区中海亦庄京叁號院项目日前为一线工友搭建起了“职工书屋”,温暖的灯光下,多册图书整齐排列,书架上装饰品和花草点缀其间。到了下班时间,一线工友陆续前往书屋“充电”,享受阅读的快乐。
中海亦庄京叁號院项目为工友搭建“职工书屋”。
“做最好的自己,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中海亦庄京叁號院项目部员工蒲伟说,希望同大家一起阅读和交流心得,不断提升自我、丰富精神世界,在公司变革图强的关键时期,为企业增添新活力。该项目部经常组织青年员工领读、分享自己喜爱的散文、诗歌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旨在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能够沉淀自我,锻炼自我表达能力。
为进一步倡导广大员工读好书、好读书,着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人才队伍,中海亦庄京叁號院项目部设置的职工书屋,全天候开放,鼓励工友一起参与阅读,交流阅读心得体会。该“职工书屋”面积20余平米,目前汇集各类图书、杂志、纪检监督等专业党建及建筑行业读物余册,书籍内容丰富,可满足职工的日常读书需求。
“我们做过员工调查,很多一线工人有职业提升的需求,但是往往缺乏有效的学习渠道。我们想借助建立职工读书屋这种方式,为一线工人提供免费的学习平台,除了读书,还计划组织免费的职业技能课程。”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项目将面向员工、工友征集“心愿书单”,不断充实职工书屋,满足广大民工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同时项目还将不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技能竞赛、建筑专业知识提升讲座等,提升项目全员素质。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开发建设局在各项目部分别设置了职工书屋、农民夜校等公共场所,提升了基层一线员工的幸福感。
机关书角,聚焦党史区史品读百味人生
“就像桌牌上说的,‘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我每天中午或者是下午回家之前,都会抽点时间在单位楼下‘小书吧’看会儿书,因为这里书的品种多,而且还会不定时更新,希望在工作之余为自己培养出阅读习惯。”博大大厦一层的开放式阅读空间,是在这里工作的李文工作之余最爱去的地方。
为了满足职工及前来办事的工作人员与书为伴的阅读需求,作为北京经开区机关单位办公场所的博大大厦和朝林大厦,其在一层设置了多个阅读空间,琳琅满目、分门别类的图书整整齐齐摆放在一个个书架上供大家选择。
李文是一个自诩为“文绉绉”的人,读书对于她来说,有着能让她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下静下心来品读百味人生的重要意义。恰逢建党百年,北京经开区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阅读的一种打开方式,李文的“个体阅读”也让她在这个时候将选书的目光聚焦在了与党史、区史等有关的书籍上,“现在我的节奏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天看一本书的三分之一”。在忙忙碌碌的机关氛围里,像李文一样在工作之余坐在用书包围着的桌前,与书为伴的场景也成了机关人日常生活的又一缩影。
记者:刘娜、张泉、张磊、韩乐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