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琅琊榜》翻拍电视剧一开始我也是拒绝的,后来电视剧出来以后就成了死忠,住的地方没WIFI花流量也要看,安利给身边的人,她们差不多都有在看,评价也都是良心好剧。电视剧播完以后我们都不约而同地二刷三刷,我朋友一个假期整整把《琅琊榜》和《甄嬛传》一起刷了五遍,她还不是演员的粉丝,纯剧粉。后来《琅琊榜》要拍第二部,本来以为会是前传,好想看言侯林燮皇上他们仨年轻的时候,结果现实戳破了我的幻想。
全新的故事,全新的演员,这是一个你没见过的全新版本,什么什么,居然还有黄教主,害怕害怕,溜了溜了,实在不敢相信,男演员这么多何必挑一个“霸总”,身边没人看第二部,要么追韩剧日剧英美剧,要么是像我这种看惯了电影不常追剧的。就算看到网上有人说黄教主这回没拖后腿也没什么兴趣,仅仅是没拖后腿罢了,我平时看电影知道一个好的导演能把演员调教得有多厉害,而且这位演员本身并不是一块烂泥,他演戏过关是应该的。
看着刘昊然现在资源越来越好,各种崭露头角,但是对比《妖猫传》里白鹤少年的造型,这部剧里造型真的很一般,没有突出优势。追剧的主力军是谁啊,是女性啊,在网上刷热度流量炒话题的第一生产力是谁啊,广大年轻的女孩子呀,你拿一部中年油腻男子主演电视剧吸引她们的注意力,是爱豆不好看了还是自己太闲了,再加上正午阳光一贯不会营销打广告,《琅琊榜》完全是口碑撑起的慢热型,然后到最后大爆那天的,这其中有多少路人被口口相传的高评价吸引过来。
这样的消息从哪儿来,是网络,是扎根于网上的战斗少女们自发组成的水军,更不用提主演胡歌的粉丝基础了,剧没出来之前,翘首企盼的除了书粉就是胡歌的粉丝了吧,天时地利人和,第二部一样没占,靠黄教主是不行了,能熬到刘昊然大红大紫那天带一带人气,再加上质量过关的话是不用怕时间的考验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然后,黄教主想挽回口碑,光靠这么一部剧是不够的,还得沉下心来琢磨琢磨演技了。
比起琅琊榜,伪装者才算是火,于是琅琊榜借着伪装者的东风进入了大众视野,但是琅琊榜在播出期间,数据算不上能打,但是热度够,有以下几点原因,营销做得好,那两年正值腐向当道,光是梅长苏和靖王的cp就有很多人吃,正午的营销手段还是很牛的。胡歌本身就有一定的流量,本身能吸引到一部分人,但是让这部分人坚持下去的,还是琅琊榜本身。观众看到的太多了,于是琅琊榜的“清新脱俗”让观众自愿成为水军。
其实给这部剧贡献话题的人不一定看过全剧,可能也只是看了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其实剧好不好不用看完全部,从演员的配置到服化道以及后期,很大程度上就能知道一部剧怎么样,但也有例外,比如十月围城,十月的演员配置还算可以,一众老戏骨加几个年轻演员,但是滤镜太假,就给人感觉很low,综上,没有伪装者2打头阵是营销的失误,没有腐向cp就缺失一定的热度。
以及正午真的不应该接受黄晓明,这人认真演起戏来还是有那么几分样子的,但是就像很多人因为杨幂不去看绣春刀一样,在播出前,黄的存在本身就消磨掉了一部分人的兴趣。最后,这两年确实没有那些年占的比例大了,观众还是多少有点选择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