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的演艺之路确切地说,是从《围城》开启的。
至今,陈道明年轻时的艺术形象依旧定格在那个买了“德国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
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身上,他年轻时的剧照与现在的照片相隔三十年,
但是感觉陈道明眼神气质及颜值没有多少变化,年轻时的他也并没有几分稚嫩的感觉,
眼神里是一以贯之的犀利和冷峻,这是属于陈道明独有的气质。
洞明世事的沉着和犀利,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和智慧。
内地男星与港台老牌男星相比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年轻时不及港台明星时尚,
但到中年以后,内地男星看起来更持重且有文化气息。
在中国电影圈内,至今为止有五位号称皇帝专业户的男演员,
陈道明、张国立、张铁林、陈宝国、唐国强。
其中张铁林被戏称为“玩闹皇帝”,多现于琼瑶剧中,完全是儿童皇帝般的存在;
张国立的皇帝更多的是民间的戏说,既有皇帝的文治武功,又有皇帝幽默人性化的一面,
以乾隆帝为代表;
陈道明的皇帝极尽帝王的智慧、谋略、胸怀及胆识于一身,立志于展示帝王的宏图伟业,
以康熙帝为代表;
陈宝国的皇帝相对来说接近于正史,霸气果断,一句“冠可住吾亦可往”将汉武帝作为汉族骄傲的千古一帝之雄风展露无遗,他也演过软弱无能的皇帝,属于可塑性最强的皇帝专业户。
以汉武帝为代表;
唐国强是五位当中涵盖历朝历代皇帝角色最多的演员,从古代的皇帝到现代的国家领导人都曾塑造过,他的代表人物掏出钱包即可见。
切入正题,说回陈道明。
一直以来媒体或者网友对陈道明的评价都是极高的,但同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
认为陈道明的演技个人特点太过明显,演员因具有个人特点而与众不同,
但同时强烈的个人特点也会限制演员的戏路,陈道明的帝王角色很难跳出康熙的影子。
但是,如果你看了他的《楚汉传奇》,看了他的《黑洞》你就不会有这样的认为。
刘邦和聂明宇,是陈道明彰显演技多面化的两个角色。
靠着门槛手里拿着一把不知道是什么的干果,
一边说话一边不分地方的用力随地吐干果皮的刘邦,将刘邦的市井之气演到活灵活现,
完全没有康熙的正襟危坐之感。
聂明宇是一个道貌岸然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的反派,
陈道明将聂明宇演出了不同以往的奸角的深度,他的反派更加复杂有“人味”,
而非脸谱化的非黑即白,让我们看过之后,会陷入深刻的思考中。
陈道明的最大的特点是眼神凌厉,表情肃穆时不怒自威,
他把帝王的运筹帷幄用不动声色的表演传递给观众,看似沉静,其实具有千军万马的威力。
他的台词铿锵有力,他的动作干净利索,他的表情庄重肃穆,他的眼神坚定凌厉…………
陈道明身上有一种非常综合的气质,可儒雅,可市井,可雄霸,可油滑,
他唯一驾驭不了的可能是那种懦弱无为的小人物,因为他的气质太高级。
这与他的个人学识有关,也与他的演艺生涯中一直都走高端角色的表演路子有关。
在近期的《庆余年》中,陈道明意外地接下了庆帝这个角色。
宽衣博带、发型无羁的庆帝身上,表面看远不及康熙来得威严,
但仔细看人设似乎又有着康熙的作派。庆帝身上既有康熙的雄韬伟略,
又有着康熙所不具备的魏晋的潇洒不羁之风,宽衣大袍的陈道明,
在床榻之上歪歪斜斜地坐着,居然能将庆帝的威严丝毫不差的表演出来,
能有这样气场的,除了陈道明,也只有陈宝国了。
心思缜密疏而不漏、脑回路强到百转千回的庆帝,也唯陈道明也。
网友惊异于被称作老艺术家的陈道明意外地接了部架空历史的网剧,
这足以说明,新旧文化已经渡过了彼此排斥的断层期,渐渐过渡并融合了。
艺术家偶尔也需要与文化前沿接轨,况且《庆余年》也实在是部好剧,
足以说明,陈道明挑剧本的独到眼光。而且据说《庆余年》作者猫腻,
正是照着陈道明的感觉写的这个角色,也正好陈道明看上了这个角色,
也算是一种缘份吧。康熙和庆帝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康熙透着宏然正气,而庆帝总是给人一种政治家的腹黑诡秘,
两者之间相同的智慧和霸气,不同的是格局和气势。
一个演员演技再好,也有短板,这很正常,陈道明也不例外,
并不是一个演员戏路越宽就证明演技越好,在某种类型里将角色刻画到极致就是好演员。
陈道明尝试过的角色类型不算太多,但他塑造过的角色里基本上都完成得不错,
而且在帝王的类型里,他贡献了无可替代的康熙,在高知反派的类型里,他贡献了聂明宇,
更不要说《归来》里饱经世事沧桑的知识分子陆焉识,《楚汉传奇》里流里流气的刘邦,
就连《无间道》里与一帮演惯了黑道大哥的港台演员搭戏,气场也未见少半分。
私下里的陈道明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有原则和底线的一个人,
他的出场总是有一种让人心生敬仰之情的精气神,虽然已经六十多岁的人,
但却依旧是风一样的男子,他更像是一棵高大的行走的信念之树,
长在远离喧嚣的娱乐圈之外,枝繁叶茂成为娱乐圈的一片清净之地,
更像是好演员的一个图腾,值得后来的演员们去学习和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