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围城是小学,想来也怪,我从小就是那种乖乖男。给我一本书,我可以窝在一个马扎上一坐坐半天。不过那时候根本看不懂围城。仅仅记得主角叫方鸿渐。甚至不记得这句书中最出名的句子,仅仅记得方鸿渐心里暗讽苏文纨老了,一个女人30岁还不老吗?以当时自己10来岁的年纪当时深以为然。一个女人30来岁还不结婚?难道不老吗?老了!再想起自己奔三的年纪,我突然觉得女人30不老,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有的人说方鸿渐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甚至方鸿渐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香港的时候,他想曾经我和苏文纨赵辛楣分庭抗礼,怎么如今落得如此地步?方鸿渐出场是在一条船上,西装革履,皮鞋锃亮。彼时他刚刚“毕业”,想来相貌身材是不错的,也像有钱人的样子。加之幽默风趣,所以吸引了苏文纨和鲍小姐,谁知这可能是他全书的巅峰了。加之顶着一个“博士”头衔,我相信是个女人都会对他有点意思吧。谁知一出场就是巅峰。我相信此时的他也一定是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像极了刚刚毕业的我们,被校长惯了一肚子鸡汤,随着放飞的鸽子和烟花。此时此刻的我们也一定踌躇满志,我一定要如何如何。
那么方鸿渐和苏文纨赵辛楣到底是不是一个阶层,甚至分庭抗礼呢?并不是。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乡绅家庭,父亲是前清举人,可想而知家里自然也是有良田几百亩,庭院几套的。实话实说,这个家庭在民国的时候还是够看的。但是日本鬼子来了,一切都没了,他的家族只得躲进了租界。随着大学毕业,家庭的衰落,一切都要靠自己了。彼时的方鸿渐难道真的和苏,赵是一个阶层吗?随着时间的发展,每个人都混得很好,只有方鸿渐一点点的坠入深渊,其实最关键的问题在哪里?
方鸿渐的假学历吗?方鸿渐不求上进吗?这些原因都有。但是最关键的其实并不是这些,其实是整个家族的衰落!这是方鸿渐越混越差的根本原因。经典之作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你在任何时代读这本书都不会觉得它离你很远,围城明显满足这点。围城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书,你在不同的年纪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我真的很好奇,钱老这么学术和安静的人怎么能写出这么一部情感复杂的书!围城写的是生活,是人在生活中的百态,有爱情、有梦想、有丑态、有平淡、有无奈、还有更多的酸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