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城到我们仨,解读钱钟书的人生

了解下白癜风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70279303693792&wfr=spider&for=pc

钱钟书,年出生于著名的无锡钱家。钱家的远祖是吴越王钱镠。钱镠是谁,你不一定知道。但是如果你爱好文学,你一定知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情话,就是吴越王钱镠写给省亲的王妃的信。

钱氏家族自古就是江南大户,书香门第,代代人才辈出。近现代更是群星璀璨,钱氏家族出了: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钱钟书从小过继给伯父,伯父给他取名“哲良”,字“默存”。在他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书,因此又名“钟书”。

钱钟书七岁时,同堂弟在私塾学习,由伯父开蒙。伯父对钱钟书娇惯,每天带他去茶馆喝茶,给他租小说看。父亲看着着急,却又不敢得罪伯父,只好伺机抓他回去教数学,教不会,又不敢下狠手打,只能拧肉,还不许钱钟书哭。伯父回家看到了又心疼,又无可奈何。

后来,钱钟书考取了东林小学,伯父不久去世,虽然父亲负担他的学费,但钱钟书的求学生活很艰苦,没有作业本,没有笔用,把筷子绑在笔尖上写作业。

父亲去清华大学任教,假期回来考钱钟书和堂弟的文章,结果钱钟书写得不好,被父亲痛打一顿,从此激起了发奋读书的志气,阅读了大量的书,渐渐可以代父亲写信、写诗,钱钟书曾经代父亲给钱穆的书写序,一字未改。

年,钱钟书数学考了15分,英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初到清华的钱钟书,曾因放言“横扫清华图书馆”,历来被传为美谈。

钱钟书从清华毕业之后,外文系的教授都希望他继续研究英国文学,可是他口出狂言:“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够资格当钱某人的导师”。

钱钟书以第一名成绩留学牛津,学成回国之后,年仅28岁就当上了西南联大的教授,相传他曾评价:“西南联大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对张爱玲,则不以为然。对沈从文,在《围城》中讥讽他:“非正途出身。”就连“女神”林徽因,也被他讥讽。

年轻时的钱钟书特别狂,他曾经说过:“一个人到20岁还不狂,这个人是没志气的,到了30岁还狂则是没有头脑的。”

钱钟书

钱钟书的狂狷不是普通人的目空一切,而是一种真性情的流露,主要表现在性情上不趋潮流和学问上坚守底线。钱钟书的狂是他的德识学养、才情胆略以及精神风骨。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年,因机缘巧合,钱钟书认识了杨绛。杨绛出身于无锡的书香门第,钱钟书曾在诗歌里描述了这次相见:颉眼容光忆初见,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杨绛

从此两人一见钟情,生怕对方跑了似的,见面时钱钟书便说:“我没有订婚”,杨绛也说“我没有男朋友”。而后两人便自然而然开始交往。

钱钟书毕业之后回到无锡,不能和杨绛长相厮守,相思的煎熬让他写下不少爱情诗。比如这首:依穰小妹剧关心,髾瓣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钱钟书和杨绛

一个偶然的机会,钱钟书父亲拆了杨绛的来信,便自作主张动笔给杨绛写了回信:“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父亲对杨绛特别满意,觉得杨绛是“乃如意媳妇也”。

钱钟书为杨绛写了许多情书,不仅仅在恋爱期间,婚后也常写情书,据说有整整一箱子,足以见得钱钟书对杨绛深深的爱。

蔡康永曾说过:“真实的爱情,是会让人越变越好的。”钱钟书遇到了杨绛,然后开启了相濡以沫的婚姻生活。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年初,钱钟书以最高成绩获取了英国文学专业资格,但因为生活不善自理,杨绛放弃了去美国大学留学的机会,决定去英国陪读,也可免受相思之苦,于是年7月,两人举行了结婚典礼。

结婚典礼现场可参照《围城》里的苏小姐的婚礼。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钱钟书。因为他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钱钟书在牛津的时候,他去上课,杨绛去图书馆读书,闲暇时,两人一起喝茶,相对读书。爱书如命的钱钟书德文、中文、英文、法文轮番读起,还和杨绛同读福楼拜,两人开展读书比赛。

年,钱钟书全家回国,在困守上海时,他找不到工作,是岳父把工作让给了他,而正是生活特别清苦的时候,他对杨绛说,他想写一部小说,杨绛了为了支持他,节省生活开支,辞去了老妈子,甘为“灶下婢”。

英国作家曾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杨绛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马上说,“我和他一样”,杨绛说,“我也一样。”

钱钟书和杨绛的伉俪情深可见一斑。钱钟书曾这样评价杨绛:“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说,男人没有女人会照顾人,直到钱钟书生命最后一刻,她一直都在他身边照顾。

一九九七年春,他们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一九九八年底,钱钟书去世,杨绛只能感叹:“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

92岁高龄的杨绛撰写了纪念钱钟书和女儿的《我们仨》,记录了这个家庭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感动了无数国人。

虽然钱钟书在《围城》中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但他却把自己的婚姻经营成了婚姻的典范。

梁实秋说:“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好的婚姻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长,就像钱钟书与杨绛那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