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念念陪你一起读书/书评系列
本篇解析: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我们仨》
插图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对杨绛先生的了解越多,也就越是喜欢,这是我决定写这篇文章时想到的第一句话。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看杨绛先生的书,看完再去找她的相关资料。听着她温柔又优雅地接受采访,内心无比感慨。
很难相信视频里的她,是一位百岁老人,思绪竟如此清晰,举止竟如此文雅。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次在写杨绛先生的相关书评时,总会有读者留言:杨绛明明是钱钟书的妻子,明明是一位女性,为什么反倒被称为先生呢?
其实,杨绛先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被称为“女先生”的人之一,这足以说明她在自己的领域有多么大的成就,和她齐名的还有:宋庆龄先生,何香凝先生,许广平先生,冰心先生和林徽因先生等等。
这些女先生们,都在特定的时期有过特殊的成就,而且这种成就,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淡化的,所以直到现在,人们一旦提到她们,就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最好的夫妻关系,是彼此成就
杨绛先生之所以被那么多人喜欢,不仅仅是因为她跟钱钟书之间的爱情,更是因为她是她自己,她不是作为钱钟书的妻子而被人熟知的,而是作为杨绛本人。
确切来说,杨绛要比钱钟书成名要早,她的几部戏剧被搬上大屏幕时,还没有人知道钱钟书,那时候大家见到他都会说:这是杨绛的丈夫。
但是杨绛从不认为自己比钱钟书强,反倒处处维护他,肯定他,尤其在他决定写长篇小说《围城》时,她更是尽最大的能力去支持。
为了节省家里的成本,她索性辞掉了佣人,自己当起了“灶下婢”,她全力以赴支持钱钟书创作,不惜从大小姐变成老妈子。
尽管很不擅长做家务,劈柴的时候把刺扎进肉里,握笔杆子的手长满了水泡,也从未说过一句委屈。
这一切只是因为她对于钱钟书爱得深切,也足够了解钱钟书的价值,她在后来的采访里说:
“抗战时期的上海,日子过得极其艰难,我从大小姐变成老妈子并不觉得委屈,这是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他胜过爱我自己。
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意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我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越深感情也就越好。”
杨绛和钱钟书,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最好的夫妻关系,他们志同道合,彼此支持,彼此成就,以至于到最后,两人双双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我国、甚至是世界文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直到现在,依然有无可替代的影响力。
晚年最亲的人,不再是老伴儿和子女
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符合我们对于爱情的所有想象。两人因志同道合而走到一起,相互支持了一辈子,他们彼此懂得,是夫妻,是朋友,也是彼此最亲的人。
然而,每个人都会有最终老去的那一天。
年早春和年岁末,女儿钱瑗和钱钟书先后离世,这对于当时已经年近九十岁的杨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她在后来的访谈里说,她陷进漫无边际的悲痛里,恨不得跟着他们一起去。
但她很快意识到,自己不能这么做,因为钱钟书会不安的,她必须要留下来处理他的遗愿,把他没有完成的工作做完。
钱钟书精通多国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拉丁文和意大利语等,他的很多作品都是用多种语言所写的,即便杨绛是翻译家,但全部翻译出来也有一定的困难,且需要很多时间。
但杨绛并没有退缩,对于这件事当仁不让,她是最懂钱钟书的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由她来翻译,无疑是最合适的。
杨绛先生享年岁,而钱钟书在88岁时便已离世,也就是说,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杨绛是一个人度过的,但她并未觉得孤独,因为她一个人带着三个人的梦想活在世上,更有理由活得滚烫。
在她96岁左右时,写了一本名叫《我们仨》的回忆录,这本散文集连再版也高达百万册。在这本书里,她回忆了自己、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的一生,好像又重新活了一次,好像他们从未离开过。
也是这本书告诉我们,人到晚年,最亲的人未必是子女和老伴儿,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先你一步而离开。
真到了那个时候,最亲的人只能是自己。你必须要让自己的灵魂有所寄托,有自己终生热爱的事业去做,只有这样,才不会一个人沉浸在漫漫无尽的孤寂里,荒废余生。
思念不断,灵魂不灭,学会跟自己和解
女儿和丈夫先后去世后,杨绛度过一段无比崩溃的时光,但她很快振作起来,让自己重新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于是她开始翻译柏拉图的《裴多》,这是她首次从文学跨界到哲学。
柏拉图“灵魂不灭”的信念影响了她,让她觉得只要自己的思念还在,女儿和丈夫就并未离开,她在后来的采访里说:“柏拉图对真、善、美、公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了我生活下去的勇气,我感到女儿和钟书并没有走完。”
你印象中的百岁老人是怎样的?可能头发花白,弯腰驼背,走路颤颤巍巍,但杨绛不是,她颠覆了我们对于老人的想象。
她直到去世以前,依然在坚持创作,岁时依然跟年轻人一样,凌晨两点睡觉,思路清晰,文如泉涌,笔耕不辍。
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热爱的事业,哪怕另一半和子女都不在了,依然会跟自己和解,让自己活得有所期待,对于她来说,最亲的人就是自己。
内心有信仰的人是不会悲观厌世的,因为你总能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总能有办法继续热爱。尽管生活上孤单,但精神世界却永远丰富。
杨绛,活成了女人最美的样子,优雅了一生,也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奉献了一生,她有着最美的爱情,最美的婚姻和最美的家庭,她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永远追寻,虽然她不在人世了,但她的作品和她的精神,永远都在。
走进她的世界,我们能学到的东西是无价的,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这本《我们仨》回忆了她和女儿、丈夫钱钟书的一生,从他们的生活里,我们能窥见人生的真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