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宠剧之制作公司篇围城之内困兽混战

彭洋简介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5770517405791082&wfr=spider&for=pc

明年的剧集市场,依旧热闹。

上个月,四大视频平台的片单纷纷流出,高达部的剧集,即便忽略拼播的重复项目,从数量上,也可以在年的每天有一部新剧播出。在内容选择、布局打法上,几家平台不约而同的将头部聚焦在主旋律、现实题材、大IP上,而中腰部位置依旧留给了小成本甜宠剧,据不完全统计,也有59部之多。

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对比前两年火热的甜宠市场,这一数字有了明显的回落。况且,今年的圈层爆款剧屈指可数,中腰部甜宠剧黑马更是尚未出现,明年又有几部能被“押中”呢?

“平台并没有加大甜宠剧的布局,明年这个时候你再看新开机的甜宠剧已经不多了。”华晨美创CEO陈益韬在采访中这样告诉我们。

更糟糕的是,甜宠制造者们还没来得及形成厂牌,就已经在“生死线”岌岌可危了。

在整体数量一片繁荣的背后,中腰部影视市场的“隐忧”似乎也在浮出水面。我们试图以最具代表性的甜宠市场作为切口,寻找这一系列现象背后的真正答案。

疾驶五年,赛道疲软

甜宠赛道高速疾行到第五年,已经处于“诸侯争霸”的混战阶段。

以华策、慈文、完美世界为首的头部老牌影视公司,在分账领域厮杀的“网大派”映美、耐飞、莱可们,广告、艺人经纪、电影公司也来分一杯羹,更有一批接一批连公司名字都很甜宠的新入局“路人甲”。

对于制作方来说,甜宠剧依然是一门“以小博大”的好生意。

相比前几年动辄数十亿的超级IP剧,投资额多集中在万至万这一区间的甜宠剧,简直就是白菜价,甚至不及当时一个流量演员的片酬。低成本、开发难度低、题材限制少、制作周期短等优势的叠加,已经远远盖过了难敌预期的“爆款体质”,这也是大大小小的公司,依然在当下趋之若鹜的原因所在。

年至今,多家传统影视公司发力,中小影视公司持续涌入,甜宠赛道在大公司、大制作、大IP、知名演员接连入局后,变得异常拥挤,市场很快被瓜分殆尽,进入高速运转阶段。如今,中腰部甜宠制造者们已经很难凭借当初的低成本、高回报率杀出突围的血路,赚钱利器“黑马之作”的概率甚至低到两百分之一。

赛道疲软,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觉得影视公司在未来两年内会淘汰50%,明年淘汰20-30%是肯定的。”陈益韬悲观的判断,重组整合并购是这个行业未来的主题。

经过影视寒冬数轮的惨烈“洗礼”,供给侧越来越多的中小玩家淘汰出局,资源向抗风险能力强的头部公司转移。正午、华策、柠萌们依然可以傲视群雄,尾部的小公司能活下来便足矣,而那些有着一定量黑马作品的中腰部公司,想要向上突破却阻力重重。

本质在于,当一门生意入不敷出,收支难以平衡,不赚钱和亏本就成为必然,再往下行,生存都会跟着艰难。

“像我们这样有经验的中小型公司,勉强能活下来,但不赚钱。我们肯定是亏的,但在剧上可能不会亏太多,但运营上一年会亏上-万,每部剧的广告收入还是有一部分的。”华晨美创这样深耕甜宠赛道,已有过爆款之作的公司尚且如此,其他影视公司处境更难。

目前甜宠赛道上的影视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定制剧和分账剧。投资方和平台对中腰部甜宠剧的定位,决定了其投资额上限为万,一部剧的承制费通常为总成本的10%,也就意味着最高不过万,这还不包括有可能收不回来的万左右的前期垫资。分账剧的临界点通常在万。前段时间的分账黑马《亲爱的柠檬精先生》,投资万,分账额万,但制作方年轮映画并非唯一的出品方,这样的项目也为数不多。

而来自内部人工、剧本创作、IP购买、剧集制作以及部分宣发成本等方面的支出,却是无法忽视的运营成本。以业务包含项目策划、剧本写作、拍摄制作等一整套影视制作环节,人员规模在30、40人的公司为例,每年的运营成本就超过千万。在甜宠市场供大于求的环境里,能够被选中已经是万幸,想要通过定制剧、分账剧保持收支平衡又谈何容易。

同质化加剧,创新还是生存?

“在影视寒冬下,制作方在其他题材不太能做的情况下扎堆,是因为甜宠剧相对开发难度比较低,制作压力也不会那么大。只要台词写精彩一点,小细节做的撩一点,男女主好看一点,就可以做了,限制也没那么多,更容易过审。”

大批量玩家的涌入,让甜宠剧赛道快速进入供大于求的模式,导致话语权进一步向甲方倾斜,而甲方市场的投资方、播出平台,对于甜宠剧的开发,有着相对固定的内容模型。

陈益韬透露,“如果平台要评一个A级或S级的项目,才有可能做到万甚至过亿的预算。要做到这样的预算,通常国内的操作模式是必须有等对等的演员来覆盖招商。比如大热的头部甜宠剧《你是我的荣耀》IP来自顾漫同名小说,由流量明星迪丽热巴、杨洋担纲主演。这样过亿投资额的项目,广告商是愿意投广告的,会员也能参考模型和测算出相应的数据。这样的话,才有可能去拍类似体量的项目,这是一个大前提。”

这直接导致了处在供应端中间层的制作方,只能依据定位在万以下的中腰部甜宠剧模型来制作相应的项目。大量中腰部甜宠剧的扎堆,让这一赛道同质化严重,创新又成为规避审美疲劳的唯一出路。

但创新,对于当下的甜宠剧市场来说,并不容易。“很多时候创新并不是说大家不愿意创新,是限于预算、环境等导致的。大家对甜宠剧的定位就是3、5千万,制作上只能拍现实主义情感剧了,这样就同质化就越来越严重了。从IP也好,剧本也好,包括到制作也好,制片方过于从市场角度出发,导致制作方从想法到创意没办法实现,我觉得这是主要原因。”

从各平台年73部不完全统计的头部、中腰部甜宠项目的题材看,14部头部甜宠剧多集中在古装玄幻仙侠、都市情感上,而53部中腰部甜宠剧也在古装甜宠、都市爱情里打转。而这些,已经是在不断增多的货架上挑了又拣的“稳定牌”。

“库存还是很大,待播的甜宠剧还有部吧。都是去年前年拍的,市面上几乎没有新开机的。”陈益韬感慨道,很多项目甚至都没有出现在平台露出的片单里。这也是去年甜宠题材“井喷”的后果,太多想做影视的人看到一个题材的红利,削尖了脑袋往里挤,供需严重失衡。

为了便于运作,平台只能将某类型内容通过“剧场化”打包包装。细分类别、精打受众、将自己的项目品牌化的规范运营本无可厚非,也是商业层面发展成熟的标志。但自去年以来,平台接连推出的宠爱剧场、恋恋剧场、心动剧场,也推动了本就难以拉开明显距离的甜宠剧间扎堆释放、同期厮杀。太多的中腰部公司困在甜宠中,跑不出来。除了头部那些百分之一的公司,中腰部玩家们拿着最薄的利润,扛着最大的风险,摇摇欲坠。

“像现在这样供大于求,大家一窝蜂的往里挤,最后的结果就是,甜宠剧可能到明年或者后年市面上的公司就剩下10家以内,熬到只有几家优秀的公司留下来,制作公司的空间和机会就会更多,再来谈创新可能比较合适。”

这样的环境里,“生存”成为最大的关键词。

“所以就在于坚持,像我们这种公司现在市场比较难做,那我们就少做一些,多开发剧本,把内容做好,多跟演员沟通。以诚意换诚意,以后可能过两年,这个行业里的公司少了,我们就多做一点。以这样的方式跨过创作的周期,行业的周期,来做更长远的计划和打算。”这是华晨美创现在的经营策略,也是很多影视公司的缩影。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好的存活下来,当市场达成更进一步的共识,才有创新的更多可能。

最初,专职于“甜宠”的三家,留白影视在拿到1.5亿元的投资后,已经转头扎进了悬疑赛道,余洲影视背后也有陌陌的支撑,唯一没有融资的华晨美创,会不会成为甜宠领域留下来的十分之一,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